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1/12 00:05:00瀏覽7987|回應10|推薦137 | |
從埃森斯塔特(Eisenstadt)山形教堂(德文: Bergkirche,英文:Hill Church)的階梯遠眺,平疇沃野,丘陵迤邐,風景秀麗;埃森斯塔特位於維也納東邊40公里處,是奧地利柏艮蘭(Burgenland)州府所在地,柏艮蘭州是奧地利最東邊的州,與匈牙利接壤,一戰後,1921年才劃歸奧地利;山形教堂距埃施特哈齊家族(Esterhazy Family)統治中心的埃施特哈齊宮(Esterhazy Palace),只有幾百公尺;埃施特哈齊家族是哈布斯堡皇朝(Habsburg Monarchy ),及奧匈帝國時期,有權有勢、財力雄厚,擁有最大土地的領主,埃森斯塔特是埃施特哈齊家族主要的根據地,巴洛克式建築的埃施特哈齊宮,建得美侖美奐;此外也在匈牙利的費爾特德(Fertőd),蓋一座洛可可式建築的埃斯特哈希行宮(Esterháza Palace),同樣雄偉華麗,極盡奢華之能事,有「匈牙利凡爾賽宮」之稱,不難想像埃施特哈齊家族當時的烜赫。
山形教堂外形奇特,一部份是近乎正方形,傳統教堂的形式,另一部份則是山丘形狀,上面還有小徑及石窟的聖山造型;這個教堂是海頓六首彌撒曲(Mass),及貝多芬C大調彌撒曲首演的地方,教堂中的管風琴,當年海頓、貝多芬都曾使用過,在音樂史上有其重要意義;海頓過世後也葬在這裡,教堂也被暱稱為海頓教堂(Haydnkirche)。
被譽為交響樂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和偉大的器樂作曲家的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8),他及莫札特及貝多芬三人,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三人中海頓年紀最大,是三人中的老大哥,和莫札特及貝多芬,有亦師亦友的交情,對兩人的音樂風格,也有一定程度影響;海頓是奧匈帝國國歌(帝皇頌,God Save Emperor Francis),奧地利第一共和國國歌(永久的祝福,Be Blessed without End,1929~1938),及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Song of Germany)的作曲者,在音樂上有傑出的成就及貢獻。
出生在當時奧匈邊境,一個名叫羅勞(Rohrau)的村子,海頓是奧地利人,父親是個修車工人,母親則是廚子,家裡經濟狀況並不好,家世平平,但五歲時就顯露音樂上的天賦,歌唱音準絕佳;但世上不少有天份的藝術家,因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無法供他(她)學習,又沒碰上貴人或機會,生活被經濟負擔壓垮,天賦得不到發展,平平庸庸的過一生,這樣的憾事,不勝枚舉;海頓譽滿天下,如雷貫耳,很少人不知道他的名字,能有這樣的成就,事實上相當幸運。
海頓八歲時,當時帝國首都維也納聖史蒂芬主教座堂(St.Stephens Cathedral)的音樂總監,到全國巡迴尋找兒童唱詩班人才,海頓很幸運被選中,開始他一生的音樂生涯;29歲時再被埃斯特哈齊家族(Esterhazy Family)相中,出任副樂師長,五年後出任樂師長,一直到59歲(1761~1790年),長達30年時間,為埃斯特哈齊家族效力,負責作曲、帶領合唱團、演奏、歌劇創作等音樂相關事務,這期間的大部份時間,是尼克勞斯一世親王(Prince Nikolaus I)主政,親王本身喜愛音樂,也會演奏一種類似大提琴的巴里東琴(Baryton),海頓曾應他要求,寫過一百多首巴里東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三重奏;由於尼克勞斯一世親王的大力支持,海頓因此不須為家庭經濟煩惱,生活穩定,樂曲創作的質與量均佳,聲名遠播,這段時間是海頓一生的黃金歲月,也是他的顛峰時期。
伯樂相馬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但唐朝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雜説」一文中也曾寫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千里馬能遇上伯樂,其實也是千里馬的造化;海頓出身貧寒,假如先前沒碰上大教堂音樂總監,後來沒碰上埃施特哈齊家族,現在所見海頓在音樂上的成就,可能都還在未定之天,只能說海頓造化實在很好。
海頓一生在埃森斯塔特一待三十年,去世後也長眠於此,無疑這裡是他的原鄉。
▲▼海頓教堂側面及正面。
▲▼海頓教堂近拍的石窟(上),及從頂上遠眺(下,摘自Wikipedia),教堂位在緩緩斜坡地的最高處。
▲▼海頓教堂入口(上),及教堂內海頓貝多芬曾彈奏過的管風琴(下,摘自Wikipedia)。
▲▼從海頓教堂階梯上所見景色。
▲1921年後柏艮蘭州才劃歸奧地利,1961年回歸40週年時,奧地利特以海頓教堂為背面圖案,鑄造當時奧地利貨幣先令(Schilling) 25分銅板,以為慶祝。(摘自Wikipedia)
▲▼埃施特哈齊宮,大約是斜坡的山腰。
▲▼埃施特哈齊宮前花園(上),及入口(下)。
▲▼▼從埃施特哈齊宮往市區道路,當年海頓住在斜坡下方,每天要到埃施特哈齊宮上班,這裡是海頓每天上下班必經之路,應也可見海頓踽踽獨行的畫面。
▲海頓舊居。
▲埃斯特哈齊宮内的紅色沙龍廳(Red Salon),牆壁上懸掛的人像就是首先延聘海頓任副音樂長的Paul II Anton親王,也是後來接續大力支持海頓從事音樂創作,尼克勞斯一世親王的父親。(摘自Wikipedia)
▲埃斯特哈齊宮内的的海頓廳(The Haydnsall),大廳原是宮内多用途宴會及慶典廳,現在是音響效果世界一流的音樂廳,為紀念海頓長期效力家族,並表彰海頓對音樂的偉大貢獻,特以海頓命名。(摘自Wikipedia)
▲尼克勞斯一世親王喜愛的弦樂器巴里東琴的現代仿製品,有些像大提琴,海頓曾應親王要求,寫了106首巴里東琴交響樂。(摘自Wikipedia)
▲▼位在匈牙利,埃斯特哈齊家族所擁有的另一處埃斯特哈希行宮,同樣雄偉華麗,極盡奢華之能事,有「匈牙利凡爾賽宮」之稱。(摘自Wikipedia)
▲▼埃森斯塔特週圍栽種不少葡萄,是著名洒區,也種有不少向日葵。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