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累的一學期、、、
2021/01/19 18:10:15瀏覽1499|回應13|推薦69

上週學校舉行期末考,本週交完成績之後就正式開始進入寒假時間,原本以為會心情輕鬆愉快的;但幾次做運動半途而廢,連自己最喜歡的 Just Dance 都提不起勁進行、、、這可不妙,才驚覺自己心情鬱悶的狀況,已經有點兒 beyond my control…

 

首先是和生涯規劃有關的,預計要退休這件事。原本預計這學期結束,我已滿 55 歲,二月底就要退休。不料去年 9 月學期初和人事室聯絡後得知,我依法最快 5 年之後(60 )才可以辦理退休。當時我還不禁笑自己,怎麼會如此糊塗,因為原先預計要退休,在 NZ 的大學跟我說歡迎回去兼職,我還跟對方說 2021 年三月以後才能考慮回任呢!怎麼會迷糊至此 ~~~

 

去年底整理過去跟人事室往來的信件,才發現我自從 2015 年回台任職之後,就一直跟人事室密切聯繫,是負責的小姐跟我說,合計我私校和公校任職的年資,我可以今年二月退休,她還詳列了我可以請領的退休金數字呢(年齡和年資合計之後,我可以請領一次性的退休金)。

 

我對於詰屈聱牙的法律條文向來不在行,一看就頭暈。此事雖和我的權益相關,我都是請教人事室負責同仁。為何和我之前所瞭解的如此不同?主要是因為 2018 年公教人員年金改革之後,我適用較為不利的條款;因為要在公校退休,之前私校任職的年資不能夠計入退休要件(就是只能用公校任職年資和年齡計算得退休的年紀;但退休時仍能夠取回我在私校任職時所繳交的私校教保保險金)。

 

之前回台任職時,就已經遭遇過類似狀況。原本任職學校人事室要求我跟在 NZ 任職大學取得在職證明,翻譯之後並請領事館認證;因為人事室對相關法令的解釋認為,我在國外任教的資歷也可計入職級的計算。沒想到教育部負責人員的解釋相反,還發了一封措辭強硬的公文給學校「訓誡」了人事室一番、、、於是簡單來說,我在國外大學任教的年資是不被教育部承認的。

 

我知道自己經歷特殊,從私校轉任國外大學,再回公校任職。簡單來說每一次任職,我之前的資歷除了能寫在 CV 上,談到福利就完全歸零。話說我 2015 年回台是為了就近照顧父親,教育部不承認國外任職資歷我倒無所謂,但這次真的覺得心寒 ~~~ 一回台就問清楚退休要件,但法律說改就改,什麼信賴保護原則都是空談。相較之下,和我同時間進入私校任職的碩班同學,5 年以前(滿 50 歲)就可以退休請領月退休金了 ~~~ 因為長時間在私校任職,我知道必須要靠自己存款投資等累積退休金,也一直在這樣做。到了我自認為能夠退休的年齡,政府竟然修法把我的 option 拿走,這樣實在讓人心灰意冷。哭

 

自己雖然灰心喪志,學生是無辜的,該做的事還是要做好。不巧這學期因為新主任作風強勢,把我之前教的個案課收回,變成他和系上另一位大老來帶課。原本這是件好事,我也樂於改開一門選修課,學生人數少、上課意願高、何樂而不為?但系主任將課程改為專題研究,要求學生自行選取指導老師,他和大老則是負責統籌。這樣一來,收專題學生的指導老師可就累了,學生程度/寫作能力不一,但必須趕在一個學期之內督促寫出像樣的專題報告、、、老師們個個筋疲力竭,覺得比指導碩士生還累。

 

相較於指導碩士生的時間至少一年,不但可以抵學分,還有指導費用/口試費用可以領取,指導大學部專題的老師只收到微薄的業務費用,但花費的時間、、、像我收了兩組學生,平均指導一組的時間超過 30 小時,時間心力和報酬不成比例倒還好,大學部學生從未看過個案或碩士論文,統計訓練又偏向於理論,一學期之內要能抓資料、跑統計實證、分析結果、寫出格式正確的報告,那真的是要老師從頭教起,要有十足的耐心。

 

除了大學部學生的程度問題,另一個讓人受不了的是他/她們並非自發寫專題 ~~~ 對學生來說這就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即使專題完成了,推薦甄試研究所的過程早已結束,對推甄並無加分作用;而對想要考研究所的學生來說,製作專題花費許多時間,因為針對單一議題發揮,對研究所考試並無幫助;想直接就業的學生就更不用說了,即使專題研究個案,那也僅止於單一個案,不像我之前的小班教學,學生每學期可以學到 10 個以上的個案 ~~~

 

製作專題的過程,學生必須進行團隊合作,而且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篇學術論文,這樣的訓練對未來進入碩班的同學寫作碩士論文肯定有所幫助。不過老師們事後討論時多半認為,這樣的訓練應該循序漸進,例如碩士班的課程都會要求學生讀 journal papers 和其他人完成的碩士論文,統計/計量課程也會強調實做,修課一年之後,學生的程度/能力都已經水到渠成,再來進行師生雙方有興趣的論文題目,學生自動自發,老師指導才覺得有意義。不像這學期,老師硬推著學生進行超過他們學術訓練的專題,老師累到不行,學生也未必感謝老師,簡直是不知為何而戰阿。尖叫

 

我想自己最近心情不好,也是跟這學期準備兩門新課的疲累、加上多出 60 小時以上指導學生的 teaching load 造成的。何況這樣排擠到我指導(六位)碩士學生的時間,導致我得不時跟碩班學生說抱歉。無奈

 

眼看著主任對本學期專題課程的結果超級滿意,想要在下個學年度繼續這樣做(他和系上大老都沒有指導學生,但課程學分歸他們兩位,想當然爾是很 happy ~~~)。不喜歡跟人衝突的我,為了避免像這學期這樣 teaching load 沈重到我鬱鬱寡歡,已經準備好要爭取將課程改回教個案了。更何況,我的個案課程以往是相當 popular, 學生都說是跟實務高度結合的難得好課呢 ~~~得意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elinetl65&aid=15550201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1/20 10:44

我的親朋中,老師大概都是相對單純一族,財務算計不佳,

現代教書僅是一種職業,非古代私塾還兼道德教育,

想要完美,累死自己,善盡本分可也,

畢竟大學教育應該強調自修自習,主力在學生不在你。

Celine_終須一別(上)(celinetl65) 於 2021-01-22 10:59 回覆:

安兄您好,謝謝您的 comments。

以往在 NZ 教書時,學生從不向我諮詢生涯規劃的問題,因為學校提供 career counselors, 從人格特質測試、修改 CV 到面試要點的提醒,專業服務做的比老師好太多了。

但是台灣的現狀,大學導師幾乎是在 babysit 學生、、、輔導室不時提醒我們參加反毒宣導、自殺防制等課程;跟學生談話時他/她們因為信任老師,舉凡學業、職涯、家庭、人際關係的問題都要輔導、、、說真的個人經歷有限,也只能儘量提供意見,如果看到警訊就轉介給(諮商均已排滿的)輔導中心了 ~~~無奈


旭日初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1/20 10:21

現在從事教職的都不輕鬆,

到大學教書時,一般年齡都已偏高,依最新公教改法,計算退休金最吃虧。

老師為這些雜事煩心,受影響最大的應是學生,只是教育高層會在乎這些嗎?

Celine_終須一別(上)(celinetl65) 於 2021-01-21 20:26 回覆:

初昇兄您的觀察相當到位呢 ~~~ 足感心耶

我的高中同學 24 歲考上公立教職,50 歲退休。我們閒聊起我先生大學教職的退休條件等,原本在旁邊默默聽著的另一位同學說,Celine 的先生將近 60 歲退休,算算兩人能領到的退休金總額相近、、、那當初我先生辛苦到美國取得名校博士學位,應該不是著眼在金錢的報酬哦?汗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1/19 23:56

許多長官及同事喜歡「軟土深掘」(閩南語),我過去也身受其,你只有自己硬起來。

我大學畢業考上經濟部礦業研究所工作,當時是泛公務員,後來礦研所改為財團法人工研院,但我仍有公保。但11年後,工研院搬到竹東,我為了家庭只好資遣。

我轉職為私校教師,因為沒有合格教師證。約代課7~8年後,才取得正式教師證。在核薪時,人事室說,年資方面「不能」教育部和經濟部合併計算,所以我經濟部的11年年資算浪費了

我公立學校代課都有留下聘書和核薪表,所以最後我從教職退休時,私校和公校分別按年資有給我退休金,公保部分則是經濟部和教育部可以合併計算。我的比較複雜

如果你打算退休,就要把過去的聘書及核薪資料找齊全。至於NZ的年資,我覺得應該不會計算在內,因為退休金是政府出錢,我們也相對扣錢,NZ那幾年你沒有扣錢給我們政府。

Celine_終須一別(上)(celinetl65) 於 2021-01-21 20:14 回覆:

寧靜姐,非常謝謝您的詳細回應 ~~~足感心耶

這次我們幾個平常凡事配合主任的同事聯合起來反對繼續這學期課程的安排,大家覺得現在的方式雖然可以訓練學生學術能力,但未必符合學生需要,不能讓主任一意孤行。Fox加油

至於您提到您經濟部資歷不被承認的情況,現在已經改善。我們院裡今年聘任一位新同仁,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在民營公司上班數年,在核職級時資歷都有計入。但這部分需要經過三級三審開會,既有同仁都認為新同事的過去資歷跟目前的職位「高度相關」,所以也未必保證通過。無奈

我在 NZ 有自提退休金,學校也有相對提撥,當我離職時(不論幾歲)依法可以開始動用。台灣這邊,我只是想領回當初繳交的/任職機構補助的退休金;當被告知沒有退休資格,心裡相當難過。哭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