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Ahlan wa Sahlan 歡迎之城麥地納-麥加朝覲之旅 4
2011/11/28 07:15:33瀏覽787|回應1|推薦10

10/23

先知穆罕默德三十多歲時,常到麥加附近山洞靜坐。西元610年,他40歲時,一天正靜坐時,天使加百利出現,命令他「頌讀」(Qur)。剛開始,他很害怕,向他太太Khadiga求助。幾次後,她鼓勵他去聽天使說話,穆罕默德慢慢才接受他是被選擇的先知,要把神的旨意帶給人。逐漸一些人跟隨他,這讓麥加城的領袖覺得不安,開始對他們追逼迫害,他們無法在麥加城繼續居住,這時,北方的小鎮 Yathrib人打開雙手歡迎這些穆斯林入居。

西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和追隨信眾從麥加遷到Yathrib,稱為大遷徙 (Hijra)。這一年被定為伊斯蘭曆法元年。從這時開始,伊斯蘭教才發展成為一般人信仰的宗教。

Yathrib人以友善溫暖對待這群麥加穆斯林。此後先知與家人一直居此直到去世。 Yathrib也被改稱為Madina An-nab先知之城。簡稱為Madina麥地那(阿語意為城市)。

昨天在大寺五次禮拜,怕找不到位子都提前一個多鐘頭去,剩下睡覺時間幾乎沒有,我極度缺乏睡眠。早上要到北邊的麥地納去。在那三天兩夜,再回麥加作一次副朝Omra。

五個多小時的車程,大家都在車上補眠,呵呵,車上鼾聲大作。

入城時,先經過先知到麥地納所禮拜的依斯蘭第一所清真寺,作了晌禮。快到旅館路上,看到了先知埋葬處的大清真寺。寺旁一大片黃土荒地,只有石頭散落各處,那是早期跟隨先知的穆斯林埋葬處,就像一千多年來所有歸真的穆斯林歸真後的埋骨所,沒有墓碑,沒有任何裝飾的墓地。

麥地納的旅館是四星級,三人一間,有毛巾肥皂供應,有接駁車到大寺禮拜。這旅館已有一團奈及利亞朝覲團入住。旅館大廳幾張椅子上躺著一些奈籍客人,不雅地翹著腳丫蹬上桌面,還有幾位一個人橫臥三張沙發上,斜睨著背著包袋的我們,沒有讓座的樣子。

小淨後,去麥地納的大寺作昏禮。這寺外觀漂亮極了!因為麥地納並非朝覲必修功課,來麥地納的人沒有麥加多。又因緯度較高,天氣比麥加涼爽許多。看到寺外的大理石地上坐了不少禮拜的女人,想必寺內已人滿,我找了位子坐下,天氣舒服極了,禮拜非常適意。這裡禮拜一拜等於一千拜。

大寺裡埋葬了先知穆罕默德,和依斯蘭帝國兩任早期的領導者哈里發-阿布巴克Abu Baker 和歐瑪Omar。先知墓園開放的時間是男女分開。昏禮後是男生入園時間,吉米擠在人潮裡去和先知道平安。穆聖先知埋葬處就是他生前的家,中間有一塊綠色地毯區,是從天堂樂園下凡的ㄧ塊,當世界末日時這片地會飛回天上。

回去旅館,接駁車一來,同旅館的奈及利亞人很凶猛一窩蜂撲上,台灣人的溫良恭儉讓的排隊文化用不上,怎樣也上不了車回旅館。三班車都比不過人家,等了近一個小時才回到住所。嗯,經書上不是說要敬拜你的主,也要善待你的兄弟嗎?

啊…不可抱怨!

晚上由當地中華僑領mr. Ahmed el Sini 宴客,男生在五樓,女士在四樓。El Sini 阿語意Chinese, 戰亂造成了民族大遷徙,這家人在1949年國共戰爭,由雲南避難於此,已擴及四代同堂。他們阿語極為流利,漢語已逐漸生澀。後代均已融入阿國世界,男性平日白長袍披身,女性黑袍黑面蓋頭。但仍持中華民國護照,熱情照顧每年由台灣來的朝覲團。男性開車接送團員,女性親屬ㄧㄧ進來與娘媽婆親吻,與賓客握手致意,這家人極為親切可愛。

晚宴是用好大好大的鍋煮的羊肉飯,好吃極了,大家席地而坐,分食佳餚。
平常這些女士們出門都將臉部身體遮得密密嚴嚴,今天因為四樓都是女士入席,她們把頭紗除去,與客同樂。
我是團體中負責照相的,不小心將主人家未蓋頭蓋的女性入鏡,惹來一陣驚慌,我道歉,將這錯誤刪除。

註:

Ahlan wa Sahlan阿拉伯文是歡迎的意思。

穆斯林歸真後的墓地,一般都沒有墓碑,也沒有任何裝飾,因為那並不重要。

沙烏地婦女穿著黑衣叫Abaya,黑色面紗遮住面孔叫Nijab。埃及Azhar宗教法律學者認為Nijab純屬地方風俗。古蘭經要婦女在朝覲中,不可把臉和手遮住。

【朝覲之旅延伸閱讀】

身體髮膚不可毀傷 3】【我來了,我來了2】【收心了,該收心了1】【除了不吃豬肉,還有呢?

( 在地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eci1220&aid=5878679

 回應文章

sami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華僑絕大部份住在Taif
2013/03/17 11:57

我在1980至82年間幾乎每星期都會由Taif開車到吉達(Jeddah),該高速公路中有條交流道去麥加,Discovery也曾報導麥加朝聖的畫面,但我們因非伊斯蘭教信徒而不敢進城,故深感遺憾,感謝妳詳細的敘述讓我們有如身歷其境。

沙烏地阿拉伯的華僑多半住在Taif,他們來自新疆、甘肅及寧夏等地,以前台灣僑選的監察委員馬經武及立法委員馬國祥就是住在Taif,台灣與沙國邦交最好時,我被推薦到沙烏地阿拉伯的農水部擔任「水文專家」,恭逄其盛深感榮幸。

開羅的女人 CECI(ceci1220) 於 2013-03-19 09:45 回覆:
因先生工作的關係,我們在1989和1996-2000兩度住沙國東岸Alkhobar。但是西岸從沒機會去過,直到此次朝覲,才親睹西岸風光。Taif常聽人說,卻從沒去過,您是水文專家,對大多廣䋷沙漠的沙烏地,您一定作了許多貢獻,難怪我們台灣朝覲團所到之處受到沙國人士的歡迎與禮遇,您種樹,我們乘涼!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