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9/21 17:56:23瀏覽183|回應0|推薦0 | |
每次只要談到博愛座的議題,我就會想到英屬印度時的眼鏡蛇效應,所以我的終極目標是廢除所有的博愛座,或者是讓捷運上所有位子都是博愛座。讓善行與善心成為一種自發行為,而不是權力關係或壓力迫使下的被動退讓。
早期英屬印度時期,各地眼鏡蛇猖獗,為了減少眼鏡蛇危害人類,英政府頒布法令,只要打死眼鏡蛇並帶來蛇的屍體,就可以領賞金。結果,印度人民沒有因此打死蛇,反而是開始養蛇、販賣並促使繁殖。英國政府查覺到這狀況之後,遂取消了獎金制度。印度蛇商看見賣蛇沒搞頭了,於是就把所有的眼鏡蛇都放生了,結果眼鏡蛇遊走各地,數量不減反增。眼鏡蛇效應意指:針對某問題的解決方案,反而使得該問題惡化。 從過去設立了博愛座至今,許多人不敢坐,有隱性需求 (身體不適) 的人因顧及外界眼光不敢坐。原本立意甚佳的政策,最後反而讓博愛座成為一種問題,讓座好像是一種沉默壓力下的被迫。遇人不讓座,反而成為眾矢之的標靶,致使人們越來越不願意坐上博愛座,寧可讓它空著,彷若是沉默且悲鳴的鐘聲,你不願離它太近。 無論改名為優先席、或維持博愛座,當政府畫出了一個框框,自然有人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在那個框裡、或是應該是誰在框裡?於是,大家都不敢進入那個框,深怕被人用異樣眼光看待。因為一個簡單的博愛座,我們有著細數不完的眼鏡蛇效應,捷運公司花費了多少成本去處理讓坐的衝突、或是界定讓坐的標準。設立博愛座是讓給有需求的人,是善意的自發行動,而不是拿來考驗人心的善惡本質。培養大家養成善意思維並誘發行為,遠比設一個條條框框更好一些。 讓座不難,但坐上去卻似乎越來越難。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