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控制憤怒情緒 用心態遊戲審視自我
2021/12/02 11:15:06瀏覽450|回應0|推薦1

在過去的青澀時代,我一直是脾氣很不好的人,易怒且動手動腳。二十歲過後,逐漸收斂了性子。理解人事物不只是單純一面,存有複雜的多面向。如此,看待事物的眼光也變得溫柔且趨向正面。

回想過去怒氣滿盈的時代,一如心理學家說的,發怒是因為失去控制感,為了想要重新取得控制,發怒到動手都會出現。艾雅爾.溫特《情緒賽局》中指出:只要意識到生氣發怒有助於達到目的,你就會生氣發怒。無論是跟情人爭執、跟家人吵架或是跟朋友吵嘴,生氣、發怒是嘗試達到目的地的捷徑,但這條路往往不踏實,而且很可能掉下懸崖。

現實是,發怒並不會取得控制感,而會掉入情緒流沙中將自己淹沒。以前上擂台打拳時,教練會告誡我們:無論如何,不要被對方激怒。發怒會失去控制感,也會讓人失去判斷能力。發怒會讓你的思緒僵化,而理性則能在思緒中找尋彈性。

情緒是可控或非可控的?譬如你正在跟陌生人吵架,狀似要幹架,幾秒後親人(或愛人)突然來電,會有兩條發展線:一條是你收斂起火氣,溫和地與親人對話。一條是你把火氣也帶上與親人的對話。前者,情緒是可控的。後者,情緒是不可控的。但如果我們把突然來電者改成權威人士,或許是老闆、上級長官,甚至是客戶。大多數人都能收斂起不可控的情緒,因為知道將要跟你對話的人很重要,所以不能放任情緒奔流。寧可不接電話,也不要接了電話卻帶著脾氣。

強納森‧海德《象與騎象人》一書中,把理智與情緒譬喻為騎象人與象的關係。大象發狂時橫衝直撞,威力極強,不只可能傷到身邊的朋友,也會把騎象人給摔出去。而如果騎象人在大象遇到狀況時,能輕拍牠的耳際提醒冷靜下來,那麼後續的傷害就不會出現。這個譬喻形象化太具體,每次遇到心底萌生情緒時,就會把這份情緒視作為即將拔腿狂奔的大象。由此,我也建立了駕馭情緒的幾個處方。

第三人稱的角度

盡可能跳出第一人稱主觀視角,用後設的第三人稱解構情緒。重點不是你的情緒,而是專注於面對情緒的反應。

「某某某是不是發怒了?生氣了?」

「這件事值得你生氣嗎?」

「這份脾氣是為什麼?」

正面拆解自己的情緒,會發現發怒的火焰逐漸萎靡成火苗,也會從中理出一份思緒,幫助重新審視令你發怒的事件與狀況。『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是真知灼見。

用時間維度看待事情

面對怒氣勃發的狀況,另一個消弭怒氣的方法是把自己推到時間維度上,刻意用 333 原則來思考這件事。三天之後,三個月之後,三年之後,這件事的走向會如何?當你越能把一件令人發怒的事看遠一些,看的微不足道,能察覺自身的渺小,就能體察失去控制感的必然性。

如果時間的延伸是無常變化的,那麼失去控制感也肯定會發生。體察自己無法控制萬事萬物,其實也是一種覺悟。當你用時間維度看待事情時,甚至也能想像一旦發怒後,後續的演變會走向惡劣或是更正面。

停五分鐘使一把漢隆剃刀

科幻小說家 Robert Heinlein 在其作品《Logic of Empire》中有句名言:「你把愚蠢所導致的許多情況,都歸咎於邪惡。」實際上,這是人們常犯的謬誤。人們很習慣把他人的反應與行為,視作為對自己的挑釁。聊天過程中,無意開啟一個話題,而朋友發表了他的意見,你來我往,意見不合有些爭執,最後則是跟朋友起了嫌隙,幾乎翻臉。於是,原本討論的本質變成怒罵。

1990 年黑客字典收錄了『漢隆剃刀』這個詞彙,Hanlon 漢隆據說是海萊因(Heinlein)的誤傳。這與『奧卡姆剃刀』有著相似密切的關係。奧卡姆剃刀簡言之:盡可能簡化複雜,避開一切雜訊,直指核心問題。『漢隆剃刀』則是,面對一個情境,彼此意見相左有爭辯,不要想成是對方挑釁或惡意。

一當與他人溝通聊天,對方說了那些話,做了哪些事讓你不爽時,儘可能以『他只是意見不同』的方向去想,而不要把想法抹成挑釁與為難。盡可能把對方的想法視作為意見,而不是敵意,心底會好過很多。

人們多半是發怒過程中,或是發怒結束之後才會警醒、後悔自己的憤怒舉止。情緒管理本質上是一種 Mindset Game (心態遊戲),你越能用不同的方式調整、轉換自己的心態,就越能把失去控制感的發怒壓抑下來。斯多噶哲學告訴我們,不要在你的想像裡受苦,同樣的,也不要在發怒裡受苦。如果遇見一個事件快發怒了,先深呼吸五回,然後給自己三分鐘去品嘗這份怒氣。結果會好很多。

延伸閱讀:

《象與騎象人》強納森.海德

《情緒賽局》艾雅爾.溫特

《練習不生氣》有川真由美

照片來源:網路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7071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