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書筆記】找出生命的新焦點 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
2020/02/17 16:49:59瀏覽607|回應0|推薦0

科羅拉多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創辦『意義與目的中心』的Michael Steger說:「你用心生活,就是對健康的一種投資。」十幾年前曾經採訪過自殺倖存者,與他們有過深刻的互動。當時很多事情我尚不明白,隨著年齡增長似乎也看得越來越深沉。日本作家本間久雄曾經說過:「很多人都是三十歲就死了,八十歲才埋葬。」

回想過往的歲月,偶爾翻翻臉書或是過往的日記,似乎都能記憶曾經深刻且美好的歲月時光。有一回朋友說,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好像就會這樣順順利利地直到死去,沒甚麼好留念。於是我把『三十歲死,八十歲葬』這句話獻給他:可能,你活得並不深刻且踏實。你只是活著,卻沒有心思留在上頭。

2018年時報出版了【意義: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The Power of Meaning: Crafting a Life That Matters),最近又重新讀過一回,覺得應該要寫些甚麼。

人生活著到底是為了甚麼?此命題直到現在都廣泛地受到討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過、路要走,礙於生活困境與時光匆匆,人們往往會忽略掉這個問題,最終成為時間的奴僕。在二十多歲流浪途中,在公路上遇見『三步一跪』的法師,走三步隨即矮下身子遂行跪拜,我問他要去哪,他告訴我要前往佛寺。只記得,啊,好遠啊。他告訴我已經走了一週,應該再幾天就會到。目送他的離去,只能在後頭合十頂禮。做這件事,即使在旁人眼中毫無功利價值,但跪拜朝聖這件事對他而言就是一種意義。

【意義】這本書不是心靈雞湯,是透過幾個支柱去探討並幫助個體找到自身的意義與目的。四個支柱分別為:歸屬、使命、敘事與超然。初讀這本書之時,瞬間想到電影《阿凡達》,既符合意義這本書的四個架構,也符合英雄之旅的概念,是橫跨多樣學問領域的電影。

海軍陸戰隊阿兵哥傑克‧蘇里在失去雙腿後,也失去了待在軍中與夥伴們同生共死的歸屬感,彷若許多罹患PTSD而後回到和平世界的軍人。因為計畫需求,傑克進入納美人族群,如同幼兒般自語言開始重新學習一切,再次找到了族群歸屬感。在納美族的生活中,與每個人的生活與互動,聆聽納美人們的故事(敘事),與族人們一塊感受伊娃的招喚與力量,進而找到了自己對納美族的使命與依歸(超然)。如果你把這四個支柱的概念複製到賽德克‧巴萊也同樣得以應證。

事實上,從許多人身上、甚至從自己身上都能找到這四個支柱的相仿影子:致力於保護黑猩猩的珍‧古德女爵士;為世界貧苦人們奉獻的德蕾莎姆姆;維也納第三代心理治療學派《意義治療學派》,在納粹集中營度過三年的歲月成就意義治療思想的維克多·弗蘭克。2017年逝世,投入醫療與公共衛生研究的漢斯·羅斯林。不管是簡單或是複雜的度日,都能過著深刻且探索自我價值的生活。而這本書,引領我們嘗試走向更好的人生,與有目標的方向前進。

內容中的敘事這一塊,是心理學派的顯學。看過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的人,好吧,看過有演到心理醫生相關電影片段的人都會看到一幕:當事人會躺在一張床上,毫無羈絆地去談自己的兒時回憶、生活、夫妻關係等等。有些人說著說著,跟醫生聊聊天,心靈就獲得了救贖。透過故事的演繹與重塑,解構出心中的結並隨之將其解開。電影《心靈捕手》完美地呈現這樣的力量。只是聊天就能幫助人嗎?事實上,只要你能找到傳達意義力量給你的人,就真的是可以。透過改變觀點與想法,人生就能有不同的面貌。

維克多‧法蘭克曾經治療一個喪妻的老醫生,他因為喪妻而陷入嚴重的憂鬱症。於是法蘭克就鼓勵他改變觀點:「如果今天換成是你先過世,妻子活得比你久,那會變成甚麼樣?」老醫生回應:「哦,對她來說那太可怕了,她會承受很多痛苦。」

「醫生,你看,她不必承擔這些痛苦,因為你幫她免除了痛苦。代價是你必須活著為她哀傷。」於是那位老醫生站了起來,跟法蘭克握手致意。法蘭克幫助那位醫生從喪妻之痛中找到了正面的意義,也幫助他安心。

由巨石強森出演的電影《熱血橄欖隊》,劇中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教練與感化院少年兩人一對一談起家庭的影響。擁有不完美家庭、與父親一再衝突的教練說著過去與父親的種種回憶,少年則是難過著問他:「那你現在原諒你的父親了嗎?」教練才發現,口口聲聲要孩子們走出自己的路,不要活在過去,而他自己也是走不過傷痕記憶的那個人。

於是他說:「我原諒他了,就在剛剛。」而《熱血橄欖隊》是個真實故事,他在少年感化院中得以尋覓自身的意義。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 David Brooks在台灣有三本書,分別是《成為更好的你》(原書名是『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我覺得原書名比較好)與《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這兩本書都非常值得讀,甚至一讀再讀。(另,還有一本《社會性動物》)

如果第一座山是世俗的成就,譬如名氣、財富與尊嚴,那麼第二座山就是以我為出發點、允諾另一分使命感。在布魯克斯書中談到的是家人、志業、人生觀、社會。你是否願意為家人付出、為志業付出,甚至化小我為大我的使命感。一如前面所提的,珍‧古德、德蕾莎姆姆、史懷哲等人,他們找尋了一個意義,不端為圓滿自己,也為圓滿他人。

意義不一定與財富金錢有關,但與自身的使命感與熱情並存生長。找到對世界的使命感,寫下自己的敘事長詩,那麼,你不只活著,更能活出真實感,把心思留在上頭。

意義: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 (The Power of Meaning: Crafting a Life That Matters)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3176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