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12 18:49:08瀏覽3054|回應0|推薦2 | |
這個題目的意義,可真深遠哪!因為,先秦諸子百家裡面,有一家就專門在探討這個道理,雖然,老子、莊子、列子等人,並沒有直截了當地,說出這句話,但是,卻把這句話的涵義,在他們的哲學思想當中,以寓言故事的取徑落實了。然而,如果,大家沒忘記的話,鄭豐喜與謝坤山,也是不錯的例子。 道家最常舉的例子,就是一位叫【支離疏】的人,他雖然四肢健全,但卻是天生的肢體畸形---頭彎到肚臍下面,兩肩膀過頭頂,髮髻朝天,五臟不正,腰夾在兩股中間。但是,在那個戰國時代,官吏到處拉人當兵,這個人卻一直沒被徵召,而且,他只靠洗衣服,便可養活自己;替人卜卦算命,則可以養活幾十個人。而這則故事的寓意是:不要去計較形貌的醜陋,有時它也能免除一些禍害。 至於鄭豐喜,我還記得,國小的時候,曾經讀過一篇介紹他的文章,不過,我忘了他是哪方面有殘缺,只記得他求學階段的優秀成績,以及一本有名的著作---《汪洋中的一條船》,其他方面,很抱歉,我已不復記憶了,但那個時候,我讀到這一課時,心裡便想:儘管這位仁兄的生命,看起來並不完美,但他卻憑自己的力量,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締造了他燦爛的人生。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謝坤山先生,國中時期,他曾經來仁愛國中(我的母校)演講,講演的內容,就是他因一場意外而被迫截去雙手之後,整個奮鬥的心路歷程,其中有一句話,已幾乎成了名言:「我不去想我失去了什麼,而是去想,我還擁有什麼。」多麼積極的一句話啊!而且,這還是出自一個失去雙手之人的言說,有很多四肢健全的人,常常因為課業、情感的壓力而自殘,想想還真不值得呀! 後來,上了高中之後,我又再一次接觸到謝坤山的故事,但不是在國語課本中讀到,而是在英文課本裡「間接」去回憶,雖然是英文,不過參考書有附中文翻譯,所以,我便藉由這份教材,把謝坤山的故事,再重頭到尾地複習,當然,他在演講中強調的那句話,這英文課本也有收錄進去。是故,當一位讀者告訴我這個題目時,我第一個想到的例子,就是謝坤山,這位有名的口足畫家。 人生是否完美,我認為不是那麼地重要,因為,這個論述也夾雜了人為的標準:舉凡一切的肢體感官殘缺、心靈的障礙,都會被歸類為「不完美的人生」,而這個題目的所呈現的意義,有一個更直接的說辭:殘而不廢。這個成語,多半用來稱讚,那些儘管肢體、感官有所殘缺,但表現卻十分出色的同胞們,不僅新聞經常報導,就是中小學的教師,也經常在課堂上,舉其例子來教誨學生。 在我看來,肢體上的殘障,雖然是生命中的一項殘缺,但卻不盡然,會造成追求自我實現的障礙,看看鄭豐喜與謝坤山,不都是相當傑出的肢體殘缺人士嗎?他們的人生,儘管是不完美的、是有許多波折的,但是,他們卻創造了不輸給正常人的精采生活與成就,儘管沒有健全的四肢,他們也一樣活得很快樂,也一樣過得很充實,從他們的臉上,完全看不到任何一絲,對人生絕望的神色。 藝人劉德華,在拍攝【愛盲公益廣告】時,也作了一首歌,來表達生命的關懷,開頭的這段便很有意思:「命運是不能改變,又何必再留戀,你慢慢用心去領會,會找到最深的體驗。」我想,他所指的「命運」,應該是「肢體感官殘缺」這個「看似不完美的人生」。不完美的人生,沒有必要去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應該挺直腰桿,勇敢地打破這生理上的障礙,甚至比健全的人更成功。 肢體殘障、智力不佳、感官遲鈍的人,我想,應該秉持著「無論你現在怎麼看我,都無所謂」的信念,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克服先天的遺傳、後天的災難所造成的殘缺,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失去了某樣東西,並不代表失去了整個人生。想想自己還擁有什麼吧,只要有顆樂觀的智慧心,殘缺的人生,一樣很美麗! 註:我所使用的這張圖片,是劉德華製作【愛盲公益廣告】主題歌,所屬專輯的封面。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