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5 12:58:29瀏覽4477|回應1|推薦28 | |
6.近年來,主張多元家庭價值的學者,呼籲政府修改潛藏【單一理想家庭意識形態】的政策。下列何項政策的修正,最能呼應此一訴求? (A)立法規定將同居成員視為家庭成員;(B)修訂法律延長懷孕婦女安胎假時間;(C)學校對單親家庭新生進行個案輔導;(D)弱勢單親家庭補助由女性擴至男性。 對於這題,有高中老師指出【單一理想家庭意識形態】的定義模糊,不過以我的見解來講,它主要就是把某一種特定的家庭型態,定義成為這個社會中理想甚至唯一正常的家庭,並且會去把其他不同型態的家庭認定是不正常的、越軌的,譬如,雙親家庭就常被視為理想甚至唯一正常的家庭,同居就常被投以異樣的眼光,(其實到現在,媒體對同居仍以負面報導居多)。所以(A)選項中的敘述確實比較跟這種意識形態的修正有關。 至於台北補教協會提供的答案(D),背後並不涉及這裡的意識形態,而是政策制定者從經驗去歸納出,弱勢單親家庭的家長都是女性這個命題觀念或建立的一種刻板印象。 7.小明跟媽媽看到電視節目正討論社會運動的歷史,因此有以下對話: 小明:社會運動是什麼? 媽媽:一群人組織在一起行動啊? 小明:所以我們全校早上一起升旗算是社會運動嗎? 媽媽:不是,社會運動還要追求某種理想或改革? 小明:那政府現在招募志工隊清理海灘垃圾,實現乾淨海洋的理想就是囉? 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是的,環保志工隊是台灣近年來重要社會運動的代表;(B)不是,組織鬆散的志工隊不同於組織緊密的社會運動;(C)是的,志工隊強調志願行動正是社會運動的重要特色;(D)不是,政府招募的志工隊不同於由下而上的社會運動。 對於這題,有補習班老師舉出民進黨執政時期發起的反核四、公投,認為(D)選項有爭議,不過,這種政府基於某種政治訴求發起的社會動員,主要的目的還是強化他們自己的政治立場,而且這種社會動員的動力,主要是來自民進黨政府,而非來自基層的團結,因此那不能算是社會運動,因此問題恐怕在於,這個補習班老師對社會運動之概念認識不清。而政府招募的志工隊,動力很明顯地就是來自政府有關單位,所以較適合的選項是(D)沒錯。 而補教協會認為的(B)選項,我認為是補習班老師對志工隊、社會運動組織的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而且組織緊密並非社會運動的主要特色。 25-26為題組 某國政府為鼓勵婦女生育,擬實施育嬰假及生育補助等政策。但該國有些政治人物主張:補助對象應排除與該國男子結婚的新移民女性,以免新移民女性生育太多影響人口品質。 25.依據上文訊息判斷,關於該國的社會現象,下列哪些敘述比較可能? 甲、家庭的成員減少且照顧的功能減弱。乙、隔代教養和單親的家庭日漸增多。丙、婦女面臨就業與生育子女的兩難。丁、社會價值變遷使不婚的人數增加。戊、婚姻移入的女性移民逐年成長中。 (A)甲丙;(B)甲丁;(C)乙丁;(D)丙戊。 從鼓勵生育的字眼即可推論,當時的社會情境存有婦女不願生育,或者生育意願整體低落的現象,這當中可能也包含新移民女性。這個現象背後的有關的社會現象有很多,例如"甲"、"丙"兩個選項的敘述就是可能的,現代社會對於親職角色的任務要求變嚴也是可能的。因此這題最適當的答案是選(A),至於補教協會(D)的答案,我覺得"戊"的推論有些牽強,因為新移民女性增加與新移民女性生育數量未必有絕對的因果關係。 26.該國某些政治人物對於限制生育補助對象的主張,是下列何種論述的反應? (A)文化相對論;(B)種族中心論;(C)文明衝突論;(D)族群階層論。 有高中老師認為當中的【族群階層論】的定義模糊,其實這當中的族群階層,算是族群社會學這個分支次領域中的一個研究議題,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社會當中存有占優勢、支配地位與劣勢、從屬地位的族群,彼此可能有權力關係,並且在資源享有上具有社會不平等的現象,如美國的白人對非裔、亞裔、拉丁裔,台灣的閩南人對原住民、東南亞移民等。 而當中這位政治人物的主張,主要反映了我輩所屬之族群是好的,而新移民之族群是不好的刻板印象,因此最接近的選項是(B),不過我還是建議改成族群中心論會比較貼切,且另一方面,這種族群中心的思想是有可能衍生出族群階層化之現象的。 至於題組27、28中第27題選項(D)的【性別隔離現象】,也有高中老師認為定義模糊,其實當中的性別隔離一詞,主就是敘述在社會參與上,有些領域只有男性,而另一些領域只有女性,以職場的就業來講,就是某些行業或職業只有男性,而另一些行業或職業只有女性,可是我覺得問題卻在於,那個圖表可能並未反映這個現象,頂多是性別差異現象而已。 因此,第27題其實沒有一個選項是恰當的,建議送分。 我的噗浪帳號:「天蠍浪子的咖啡杯-噗浪分站」,按此加入我吧! 如白居易之詩的法律介紹:《圖解行政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白話之語,發掘生活中的經濟學原理:《庶民經濟學》 生活變化的體認:《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 以物擬人之筆法,探查人心之深處:《尋找幸福的藍眼睛》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