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5/10 17:36:06瀏覽716|回應2|推薦22 | |
臺灣傳統的民間信仰,包含儒教、佛教、道教神明的信仰,有人說如今似乎有更加興盛的跡象,以我的觀察而言,主要是其中部分神明因為傳播媒體科技的進展而變得更加興盛、更加熱鬧,另外也有些臺灣民間信仰的神明,頻頻在現代電影、電視劇裡頭被提到。 在我的記憶中,有被現代新聞報導、電影、電視劇或社群網站影片提到的臺灣傳統民間信仰神明,有媽祖(又名天上聖母)、關聖帝君、城隍爺、五路財神、文昌帝君、九天玄女、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虎爺、田都元帥、門神、土地公、月老、女媧娘娘、彌勒佛、達摩、織女、太上老君、神農大帝、包公、瑤池金母、藥師如來、保生大帝等。 其他我自己還聽過的臺灣民間信仰神明,還有保生大帝、註生娘娘、霞海城隍、定光古佛、玉皇大帝、三官上帝、三山國王、開漳聖王、灶神、山神、地基主。 不過,臺灣目前似乎也就媽祖、關聖帝君這兩神的信仰特別普遍、居社會主流地位,有些政商名流實際上是自己想參選公職或國家元首,卻說是奉媽祖或關聖帝君託夢所傳達的旨意,試圖強化對選民的說服力。 另外也有些公眾人物會參加白沙屯或大甲媽祖的進香活動,以彰顯自己重視臺灣民間信仰的人設,以取得選民的認同,其中的一些年輕支持者,也許便可能受這類重要他人的影響,而跟著信媽祖,又如中天新聞主播賴正鎧,為對同樣是中天新聞主播的前輩李珮瑄表達尊敬之意,因此在一支影片中把李珮瑄跟媽祖的形象連結,我想這也可能對媽祖信仰的推廣產生一些助力吧! 還有些臺灣或香港黑道或警匪題材的電影,是對關聖帝君著墨甚多,這類電影的年輕觀眾,也許同樣可能因而對關聖帝君留有正面印象,甚至會去拜關聖帝君。 整體來說,若臺灣以媽祖、關聖帝君等神明為主要代表的民間信仰,確實有比以往更興盛的跡象,那個麼可能的原因,我覺得首要便是現代社會之中,來自工作、教育學習、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壓力都趨於繁重,這就越可能會如同休閒學之中的補償理論所言,透過宗教活動或儀式的參與所獲得的心流(flow)體驗或最佳體驗,來獲得樂趣,或求得內心的平靜、壓力的紓解、情緒的撫慰等。 其次可能的原因,從社會化的角度看,便是家庭、學校、同儕或傳統大眾傳播媒體,對於媽祖、關聖帝君、虎爺、八家將、五路財神等臺灣民間信仰神明之形象、故事或傳說的訊息傳遞與灌輸,造成以家人親友、教師、同儕、所崇拜之政商名流或其他公眾人物為參考團體或重要他人的個人,也會跟著去信奉媽祖、關聖帝君、虎爺、八家將、五路財神等臺灣民間信仰神明。 第三個可能的原因,就是臺灣一些媽祖、關聖帝君、文昌帝君、地基主或虎爺等臺灣民間信仰神明的信徒,或者報導民俗新聞的媒體工作者,會使用部落格、臉書、LINE或YouTube等目前已被普遍採用的社群媒體(這些被歸類為新媒體),透過圖文或影片來分享自己一些宗教活動或儀式參與的記事、心得感想,這也可能會影響到其家人親友或粉絲們,對於臺灣民間信仰或其中特定神明的認知、態度、行為意向等,而趨於正面。 第四個可能的原因,則是有些臺灣民間信仰神明的形象被商品化、公仔化,這屬媽祖最為普遍,可能是因為在臺灣社會中,媽祖一向被認為是最慈祥和藹的女神,也有些旨在吸引臺灣民眾、記者或外賓參加的公關活動或節慶活動,會用媽祖的形象示人;此外也有些財力雄厚的宮廟,如主祀媽祖的北港朝天宮、大甲鎮瀾宮,或主祀觀世音菩薩的萬華龍山寺,會藉著傳統大眾傳播媒體或新媒體的廣告或業配新聞報導,來對自家的宗教活動、儀式或周邊商品做行銷宣傳。 總而言之,若說臺灣民間信仰的現況確實有比以往興盛,那便可能是現代人的壓力更大而更需要宗教信仰及其儀式或活動之參與來紓解,加上家庭、學校、同儕、傳播媒體等社會化機構的影響所致,尤其是大眾傳播媒體。 引用文章搭臺鐵參加媽祖進香?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