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5/24 12:25:24瀏覽602|回應0|推薦16 | |
網紅「林叨囝仔The LinsKids」7寶媽日前直播帶貨的過程中,與年幼兒子關於資源班話題的戲謔式互動引發撻伐,儘管後來又公開道歉,但卻把責任推給年幼兒子,意指都是年幼兒子亂說話,而這也是7寶媽除了訕笑資源班之外,另一個被輿論抨擊的點。 說起這位網紅利用年幼兒子衝流量,出包卻又推責任給兒子,明顯利用年幼兒子當搖錢樹的行為,我想起當年北宋神宗時期那位熙寧變法主導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所寫的議論文【傷仲永】,該文的大意是說,金溪有位平民叫方仲永,有回求取書寫工具來之後就寫出詩來,父親見了之後,便開始藉著方仲永寫的作品來收受鄰居、鄉民的禮物或錢財,卻沒有讓方仲永教育學習,後來就變得跟平常人一樣。 關於上述方仲永之父如現在一些網紅甚至藝人,又或者像一些嗜賭如命的父母般,將年幼子女當搖錢樹的行為,王安石的原文這樣寫道:「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而對於方仲永的父親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利益而不給方仲永教育學習的後果,王安石的原文則這樣寫:「明道中,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這段古文,我認為至今仍可以給家中出了神童的家長們提供一個借鏡、一個殷鑑,切莫因為孩子是天才就利用他(她)滿足自己的名利渴望,而仍要讓她們接受教育學習。 恐怕,「林叨囝仔The LinsKids」7寶媽在歧視資源班學生之外,另一個問題就是這點,她顯然不知道利用年幼子女滿足自己虛榮心,對子女所會造成的危害,如果整天只是利用自己年幼的子女衝流量、炒新聞,卻未讓年幼子女再接受教育學習,到後來子女是不會傑出的,甚至可能造成人格、心理出現扭曲,日後倘若生育子女,可能也會將他們當成搖錢樹、流量密碼。 再者,7寶媽講話出包旋即卸責給年幼兒子的行為,按照韓非子曾子殺彘這則寓言故事所傳達的觀點,她等於也是在教子女往後言行舉止、待人處事出包時,可以將自己的責任推卸給別人,不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還推責任給子女,既是相當不良的示範,同時也可能傷害幼小子女的心靈,對子女教育的危害不容小覷。 而曾子殺彘這則寓言故事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曾參父母親對自女做出不良言行,等於教子女往後可以有該種言行的觀點,韓非子是這樣寫:「嬰兒非與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這段數千年前的古文,我也覺得至今仍能當作父母教育子女的注意事項。 王安石寫的【傷仲永】或韓非子寫的曾子殺彘寓言,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最接近的分別會是美國社會學者米德(George H. Mead)概括他人(generalized others)、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等國中公民與社會或高中公民考試中,會用選擇題考的概念。 王安石寫的【傷仲永】,儘管作者本人沒有提,不過我覺得方仲永恐怕自己也在一次次指物作詩、接受鄉里鄰人的掌聲,還有父親的吹捧之中,也慢慢將自己看成是一個可以不用再接受後天教育學習的神人,像這個人從社會互動過程中建構自我觀念、職位或角色的情境,正是概括他人這個社會學探討個人之社會化時所用之概念的主要意義。 同理,倘若7寶媽等網紅只是將子女當成搖錢樹、流量密碼,而其觀眾也只是將這些小朋友當成明星藝人,那麼這些網紅的子女,就可能會形成不切實際、好高騖遠的自我觀念。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的曾子殺彘寓言,雖然作者真正的用意是要主張,為政者如果欺騙人民、不得人民信任,那麼其法令也不會為人民所信守,不過由故事本身可知,曾參算是有主張,父母親是子女社會化過程之中的重要他人,父母欺騙子女,子女往後必會有樣學樣去欺騙別人。 同理,7寶媽出包時卸責給子女,子女也可能模仿其行為,出包時卸責給別人。 總之,網紅「林叨囝仔The LinsKids」7寶媽近日有關資源班歧視風波的言行舉止,在子女教育這一環,真可說是做了不好的示範,也可能會害了子女。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