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1/08 22:59:13瀏覽303|回應0|推薦27 | |
【彰化和美一排苦楝樹被剷除 原來是怕病樹倒塌傷及路人】報導,彰化縣和美鎮線東路分隔島上最近一整排苦楝樹都被砍除,縣議員賴清美po文質疑苦楝樹為什麼要剷除?彰化縣府工務處表示,線東路有46株苦楝樹因褐根病,難以根治,為免倒塌傷及路人,因此需移除,會再改種灌木。 褐根病菌正式名稱叫有害木層孔菌(學名:Phellinus noxius),又被稱為褐根病菌,是一種具侵略及破壞性的病原體,遭受感染的樹木會得到褐根病,它主要生長於樹木根部或是殘根組織中,沒辦法在土壤中隨意生長,其子實體為一年生,完全平伏,擔孢子呈卵形至次球形,平滑且無色,長3.5-5微米,寬2.5-4微米。 褐根病菌在健康樹木根系接觸到被感染樹木的根部、帶有殘根組織的土壤時,就會感染攻擊植物的根部,樹木感染後,褐根病菌在樹木內的繁殖擴散會造成根部木材組織的腐朽,使根部變得脆弱,影響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養分,甚至因為支撐力下降而容易倒伏。 褐根病菌分布於亞洲、非洲等熱帶地區,美屬西太平洋群島、日本琉球群島、香港、澳門的森林都受到嚴重的褐根病危害,臺灣各縣市均有褐根病的案例發生,是台灣低海拔重要之樹木病原菌。 民主進步黨籍彰化縣議員賴清美表示,樹木生病也應該先治治,而不是便宜行事先砍再說,畢竟要長成大樹也不簡單,根據【認識樹木褐根病及其防治】一文,褐根病主要為害根部,藥劑的施用不易達到預期治療效果,因此施與藥劑之成效,常受樹種與環境影響。 褐根病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因為害植物初期地上部沒有任何病徵,一旦地上部出現黃化萎凋時,根部已有 80% 以上受害,在此情況下如欲進行治療處理,為時已晚;褐根病原菌主要傳染的來源是病殘根,其傳播途徑主要靠病根與健康根的接觸傳染,因此在預防的考慮下,只要可以阻止病根與健康根的接觸,及殺死或除去土壤中的感染病殘根,就可以達到防治效果。 所以說,將一株褐根病症狀已經明顯的樹木移除,是為了防止其他現況仍健康的樹木的根部也感染褐根病。 而依據【樹木褐根病診斷及防治建議手冊】之內容,褐根病的初步診斷鑑定以實地現勘樹木生長方式進行,包含肉眼觀察到的樹木生長情形及外觀特徵作為判斷之依據,感病樹木生長勢衰退、枝葉稀疏,樹冠葉片變小或呈現萎凋等病徵;另外亦可仔細觀察樹幹基部及根部是否長出菌絲面,必要時剝開一部分根基部樹皮尋找木材組織上褐色網紋等病兆。 若未觀察到典型病徵,可採集疑似感染的木材組織,包含樹幹基部及根部黃褐色的菌絲面及周邊組織、褐色網紋木材或疑似受害木樣本等,就近連繫各大專院校之植物醫院或其他農業試驗改良場所,也可通報林業試驗所林木疫情鑑定與資訊中心,協助判斷該樹木是否罹患褐根病及提供後續防治管理建議。 在具體的實務上,作法有三種,第一,是縣市政府林務單位相關業務承辦現勘認定;第二,是縣市政府林務單位人員會同大專院校植物病理相關科系教師、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人員現勘,由後者進行認定;第三,是縣市政府林務單位現勘採樣後,送交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林木疫情鑑定與資訊中心」鑑定。 臺灣近年來樹木強剪、砍除或移除的新聞話題不斷,每每都有護樹團體、社區大學、文史工作者或民代提出抨擊,不過一般而言,臺灣森林或植物病理領域的專家學者,或者樹藝師,又或者園藝、造景、景觀工程相關業者,大都不鼓勵、不傾向對樹木進行強剪、剃頭或斷頭,反倒是村里長常會用政治壓力逼基層公務人員如此決策。 可是,若一棵樹經確診為褐根病,且是連樹木在地表上的部分都能看出異狀,則像是植物病理領域的專家學者,部分就會基於避免感染到其他健康樹木,而建議將染病樹木移除,而若是還有救的樹木,縣市政府林務單位目前會用的作法,就是發文樹木疫病蟲害的診斷會勘紀錄時,檢附【樹木褐根病診斷及防治建議手冊】供參。 樹木終究是活的生物,修剪、移植都不能光考慮人的角度,也要考慮樹的角度,但若樹木感染像褐根病這樣的疾病,嚴重到地上部都能看出病徵,那就只能認定沒救,而要基於其他健康樹木的生存予以移除了!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