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務農的阻礙因素?
2023/07/15 10:56:04瀏覽186|回應0|推薦14

近年來,每當有人就太陽光電對農業與農地的可能衝擊表示擔憂或質疑的時候,另外就會有人出來要求反對者自己去務農、不要拿糧食自給率來說嘴,因為沒什麼人要務農,或者批評主張維持農業生產是一群在咖啡廳喝咖啡的布爾喬亞階級的想法。

我認為這種意見就反映出糧食危機意識的不足,現在世界上一直都有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有些國家地區糧食豐足甚而有浪費糧食的狀況,有些國家地區則糧食不足而陷入長年飢荒,又目前主要的糧食作物,大都仍採用大面積粗放而原始的生產方式,所以普遍容易因為氣候異常或病蟲害的因素而導致減產,進而使國際糧價提高。

先前,民進黨中央政府為了取得立陶宛在國際社會中的支持以對抗中國,一度想要進口人家的小麥,但後來因為臺灣相關業者不買帳、運銷成本高而暫時作罷,不過,臺灣其實在更早些年的時候,就在與美國的交換條件之下而進口人家的小麥,中央政府也做廣告推銷人家的小麥,當時也有人批評美國是在逼別國買自己賣剩的農產品。

臺灣地狹人稠、農地支離破碎,農業生產採小農制,而美國、加拿大、澳洲、巴西等農業大國則是大農制國家,如果採用原始而粗放的生產方式,那麼臺灣絕對沒有比較利益,可是放眼臺灣各縣市的農業生產,卻幾乎都仍是原始、全看老天爺臉色的栽培種植方式,只有菇類和少數蔬果有採高科技工廠式生產,而農委會多年來,始終未曾正視這種在國際上不利競爭的生產方式。

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大農制國家地區農產品的進口,臺灣小農模式卻又不走精緻、科技化路線生產的農產品,當然就不具備優勢,競爭不過人家、收益減少進而導致農民離農或休耕領補助、年輕人不肯務農的狀況,都是必然的結果,對於這點,我覺得長年以來亂補貼而不肯全面推動農業生產科技化、企業化、精緻化、品牌化的農委會,實在難辭其咎。

再加上當年李登輝因為臺灣省農會、部分老農派立委的壓力而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允許新購農地興建農舍,助長農地投機炒作的歪風,結果讓農地價格飆漲而變得難以購得,這也使得一些原本大學農業關科系畢業,有意務農的青年因為農地價格被炒高而難以購得農地務農,尤其現在民進黨中央政府強勢推動綠能專區發展太陽光電,有些對農業沒有認同感卻擁有農地的地主,也可能會囤地待價而沽。

走筆至此,我又想起一本介紹植物工廠的書,當中介紹植物工廠運用人工操作電腦機械來控制植物生生長環境,減少自然因素對作物栽培種植影響的方法,而其實目前【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第13條附表1當中的溫室及植物環控栽培設施,其實就是植物工廠在臺灣當今的法定稱呼,這種農作產銷設施可以在非都市工業區、河川區以外的農牧用地、養殖用地,或者都市計畫農業區、保護區申請設置,不受單筆農地面積占比40%的限制。

整體上,溫室及植物環控栽培設施應配置植物栽培區,此區樓地板面積應達總樓地板面積50%以上,並可以配置溫濕度控制設施區、生產作業區、農業資材區、集貨運銷處理區、管理區等附屬設施所需空間,如果附屬設置綠能設施,則不得超過屋頂面積40%。

而在這當中,溫室應以透光材質搭建,並得配置溫度控制及換氣裝置;採完全人工光源栽培者,得採不透光材質興建,應配置溫濕環境控制、人工光源、植床或栽培床、養液或栽培介質調配等相關設備。

可是就我觀察,可能是因為農委會相關的推廣輔導措施或政策法令配套不足或沒有充分執行,以農作產銷設施這個大類來說,溫室及植物環控栽培設施的申請設置不像農業資材室、農機具室、網室、菇類栽培場、菇包製包場、菇類培植廢棄包處理場來得常見,而這其中除了網室、菇類栽培場外,其他幾種常見的農作產銷設施,都有單筆農地面積占比不能超過40%的限制。

在一兩個月前,我曾實際走訪彰化縣的一些菇類栽培場,發現其中有些高科技、企業化生產經營,並且有品牌化、講求商品包裝的廠家,裡面不乏年輕的技術人員在從事菇類栽培,並且也有年輕的主管或老闆在管理他們,那個嗆說主張維持農業生產的人都是布爾喬亞階級份子的網友認為臺灣沒有人要務農,但現實上,目前臺灣就是有年輕人在從事與農業生產或經營有關的工作。

從這個例子可知,臺灣沒有人要務農這句話,一來與現實不符,二來其實只要改變目前整體上全看老天爺臉色而又小規模生產的方式,而全面推動科技化、精緻化、企業化,並關上農地自由買賣、允許新購農地興建農舍的大門,相信臺灣的農業還是會有新血加入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179593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