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6/18 15:36:38瀏覽642|回應2|推薦15 | |
【全台最好玩縣市!外國人秒選「它」:飆到看不到車尾燈】報導,加拿大You Tuber Prozzie邀請英國朋友艾倫,以及紐西蘭人奇異果一起討論外國人臺灣最好玩縣市的排名,結果是高雄市排第一、雲林縣排最後,金門縣則列入特殊排名。 新北市、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澎湖縣、連江縣等,這三位先進已開發國家的白人老外沒去過,因此不列入排名,當然,臺灣主流媒體還是因為人家的種族、國籍便把人家其實根本沒代表性的排名加以吹捧,加上最後一名的雲林縣,現任縣長張麗善對臺灣主流媒體來說顏色錯誤,故臺灣主流媒體還拿去質疑人家。 這三位先進國家的白人老外,對於雲林縣的主要印象是空氣有水溝味,我猜想他們大概只在雲林縣的海線一帶遊覽過,畢竟從南彰化到雲林的沿海一帶,大面積的工廠或畜禽舍是比較多,因此空氣比較會有異味,一般網友對彰化縣、雲林縣的印象,也不外乎就是農業、畜牧業或養殖業為主的縣,覺得相對較為無聊,沒有好逛的地方。 不過在交通部觀光局【主要遊憩據點遊客人數】的調查項目中,彰化縣、雲林縣被列入的觀光景點還都不算少。 其中,彰化縣的主要遊憩據點有八卦山風景區、鹿港龍山寺、彰化孔子廟、田尾公路花園、溪州公園、臺灣玻璃館、扇形車庫,其中以八卦山風景區遊客人次最多,交通部觀光局今年4月最新統計數字是17萬7,100人。 被那三個老外認為最無聊的雲林縣,交通部觀光局列入的主要遊憩據點有北港朝天宮、北港武德宮、草嶺、劍湖山世界、古坑綠色隧道,其中以北港朝天宮遊客人數最多,有97萬8,000人,第二多的北港武德宮有78萬6,263人,而他們認為最好玩的高雄市,交通部觀光局相同指標的最新統計,遊客人次最多的旗山老街有63萬9,276人,比北港朝天宮、北港武德宮都少。 而也被排在高雄市後面的臺中市,交通部觀光局統計今年4月遊客人次最多的是一中商圈,有82萬3,307人,也比高雄市同期遊客人次最多的旗山老街多。 至於被列入特殊排名的金門縣,被列入的主要遊憩據點,便是莒光樓,還有金門國家公園範圍內的中山林遊客中心、翟山坑道、雙鯉濕地自然中心、古寧頭戰史館、九宮(四維)坑道、八二三砲戰紀念館、湖井頭戰史館、金水學校、蔣經國先生紀念館、民俗文化村、得月樓,其中以翟山坑道遊客最多,為2萬9,188人。 新北市被交通部觀光局列入統計的景點,國家級風景特定區有鼻頭龍洞遊憩區、鹽寮福隆遊憩區、野柳地質公園、白沙灣、翡翠灣濱海遊憩區、觀音山、野柳海洋世界、金山遊憩區、三芝遊憩區,縣市級風景特定區有烏來風景特定區、碧潭風景特定區。 新北市被列入統計的森林遊樂區,則包含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博物館包含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朱銘美術館、林本源園邸(林家花園)、三峽歷史文物館,宗教場所包含清水祖師廟、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新北市其他尚有被交通部觀光局列為主要遊憩據點的,包括十分瀑布、十分旅遊服務中心、淡水漁人碼頭、猴硐煤礦博物園區、水湳洞、林口三井Outlet、雲仙樂園、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淡水紅毛城、滬尾礟臺、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鶯歌老街、三峽老街、八里左岸公園、淡水金色水岸。 在這當中,又以林口三井Outlet遊客人次最多,最新統計數據為69萬6,685人,也比高雄市的旗山老街多。 基隆市被交通部觀光局列入的主要遊憩據點為情人湖及湖海灣、和平島公園、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基隆嶼,其中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遊客人次最多,有23萬4,303人。 新竹市的主要遊憩據點有新竹漁港、新竹公園,其中新竹公園的遊客人次較多,有37萬9,597人,但我覺得可再納入新竹都城隍廟來統計;嘉義市被列入的主要遊憩據點只有一個,那就是蘭潭(我想可能是嘉義市東區的蘭潭水庫一帶),遊客人次有13萬1,011人。 離島的澎湖縣,目前主要遊憩據點有澎湖遊客中心、南海遊客中心、北海遊憩中心、西嶼西臺、小門遊憩區、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七美遊憩區、北寮奎壁山地質公園、望安遊憩區、澎湖活博物館,扣除遊客中心不算,澎湖縣今年4月遊客人次最多的是北寮奎壁山地質公園,有5萬5,340人。 至於連江縣(馬祖列島),目前就是南竿、北竿、東引、莒光遊客中心被交通部觀光局列為統計項目,其中遊客人次最多的是北竿遊客中心,今年4月有6,810人,但我想可能是被芹壁聚落吸引來的遊客,芹壁聚落目前也是馬祖列島最常被提及的觀光景點或遊憩據點。 總之,若要比單一遊憩據點的話,那三個老外認為最好玩的高雄市,目前遊客人次最多的旗山老街,並不是全國遊客人次最多的,反而這回被那三個老外評為最無聊、有水溝味的雲林縣,其北港朝天宮是目前全國遊客人次最多的,而北港朝天宮周邊的空氣,難道也有所謂的水溝味?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