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04 19:07:23瀏覽1385|回應6|推薦47 | |
參考新聞:http://udn.com/NEWS/OPINION/X1/4208335.shtml 每年大學學測的考題,尤其是國文科和社會科,都會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今年也不例外。不過,這回比較讓筆者吃驚的是,有個記者竟以「大考題目的媚俗化」來形容今年的國文科考題,當下,筆者不禁聯想到法學領域考試常有的「獨門暗器現象」,可是看了一位高中生提供的考題訊息網站後,筆者的想法立刻有所改變。 其中的國文科,張愛玲的【色,戒】、周杰倫歌詞、星光幫、蔡志忠漫畫都入了題。就此,筆者也老老實實地下載考題與答案,稍微做了一下「試答」的工夫,結果與那位高中生的看法一致,除了張愛玲的【色,戒】會有「是否讀過張愛玲小說」的差異之外,其他的考題,筆者以為,其實出題者只是用了一些流行文化論述文本當中的片斷詞語,題目整體使用的文本,其實和「流行文化」關係不大。 因此,儘管流行文化認知、態度或實踐,的確可能會因為收入、居住地區、階級而有所不同,然而,考試出題也確實可能存在主流階級文化意識灌輸,或者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所論述的「象徵權力」(Symbolic Power),只是,單憑某年、某次、某科甚至當中某幾題的題目描述,就要對整體的現象做出論斷,就邏輯上來說,恐怕也太快了些,且題目的內容,除了【色,戒】之外,其他有沒有涉獵都沒差。 準此,筆者認為今年大學學測的國文考題,真的,頂多只能表示出題者的心很年輕,平常有注意一些「流行文化」的新聞報導或相關訊息罷了。其實,筆者在唸中學的時候,早就在考試的題目中發現一些和流行文化相關的詞彙,例如數學科、物理或者化學科的考試,以加菲貓、小叮噹或當時最紅之明星的名字為考題情境描述的用詞,因此說真的,這樣的出題方式早就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行為表現了。 而這位撰寫聯合筆記的記者,其論述卻似乎有「國文科出題委員對考生施用暗器」般的指控,認為沒涉獵過周杰倫歌詞、蔡志忠漫畫、星光幫新聞報導和張愛玲【色,戒】的人,一定會沒辦法做答,然而,就該位記者的論述,筆者也要提出疑問:就今年的狀況而言,收入、居住地區和階級與周杰倫、星光幫、蔡志忠漫畫和張愛玲小說涉獵頻次之間,一定存在統計顯著性的特質(如:差異、相關性)嗎? 筆者以為,該位記者在批判國文科出題委員「可能使用暗器」的時候,除了可能沒看考題外,他可能也沒就收入、居住地區和階級這三個自變項進行調查和統計分析。難得的是,該位高中生正好指出了這兩大問題的其中之一,所以最後,筆者要在這裡對該位高中生說:「不錯,妳有唸社會學、經濟學或法律學的潛力喔!」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