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5/26 19:23:06瀏覽964|回應0|推薦20 | |
立冬過後不久的某個假日清晨,我像往常那樣在大同國小的站牌前等車。一肩揹著裝有安全帽墊的包包,另一手拿著一束藺草。這時聽到有人叫了一聲:「年輕人!請問你手上拿的是藺草嗎?」
我轉過去,他又重複問了一次。我點點頭,問他怎麼知道是藺草?他說:「我年輕時是賣藺草的啊!」我張大了眼睛,重複他的話問他。他很肯定的點頭,說他是做藺草批發的,去跟工藝師收購藺草織品來賣,自己也有種一些藺草,所以他一看就知道。我說我是要去日南一位阿姨家跟她學,手上拿著今天要用的草,居然被他認出來。他問我學過哪些了?我說有學過壓一和壓二,編過小包包、網花的墊子,現在在學安全帽墊。於是我把安全帽墊拿出來給他看。他非常高興,拿過去仔細端詳了一番,說初學能編這樣算是很不錯了。這時周圍等公車的人也都圍過來,東一句西一句的問這是什麼?又問我花了多少時間編的?看來編藺還真的會紅哩。
很快公車來了。老先生讓我坐他旁邊,沿途跟我講了他年輕時的經歷。所謂有眼不識泰山,原來坐在我旁邊的這位貌似平凡無奇的老先生不僅僅是藺草批發商而已,而是房裡(苑裡的一個地名,在苑裡市區旁邊)蔡家古厝「蔡泉盛號」的主人蔡奇建先生。他拿出一份公文讓我看,說他們家先前被列為古蹟,最近颱風把一面牆吹倒了,他卻還要自己花錢維修,所以他跟政府爭取災害補助,那是政府回覆的公文。
我聽得一愣一愣的,一時反應不過來。他們家是古蹟?我在心裡暗暗吃驚。他看我半信半疑的樣子,就邀請我去他們家參觀,還說當天就可以過去。我說我必須先去日南阿姨家,不知道還有沒有時間去房裡。他說那就看情況再聯絡,於是把手機號碼給我。
我真是有點受寵若驚,連連答應他。我問他平常是住在房裡嗎?他說不是,他住台中,房裡是他老家。本來他不太常回去,可是被列為古蹟後有開放參觀的義務,所以他假日都必須回去開門。這讓我了解古蹟經營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受到政府認定會享有許多好處,比如第一次開放前政府會出錢整修、會有知名度可以發展觀光事業等等;但一方面它還是屬於私人財產,所以古蹟擁有者必須自己管理,甚至許多情況還要自己花錢整修,而且必須找具備古蹟維護專業的廠商才行。
他舉例說,他們家常常會有電視台借用拍戲,他就得住在那邊看場地。如果拍兩個禮拜,他就兩個禮拜都要住那裡。我問他為什麼不乾脆搬回去呢?他說他有想,但他太太不願意。又說他子女都在北部,根本也沒有人會回來繼承這片產業。講到這裡他忽然很感慨,說他有一個朋友畢生蒐集很多骨董,數量之多,差不多可以開博物館了。但他兒子都在國外,後來他兒子打電話來叫他把骨董都賣了,要不然以後他們無法處理。他那個朋友聽了真是心死透了,窮盡畢生心血蒐集而來的滿屋子寶貝到最後竟然是如此下場。
我說藺草文化的斷層好像也是類似的情況,年輕人都去外地發展,老一輩的手藝沒有人傳承,到後來就斷絕了。他聽我這樣講,告訴我幾年前有一次他在老家整理一批藺草,拿到廣場曝曬。有一個婦女經過他門口,看到他在曬草,居然哭了起來。他一開始還不曉得怎麼回事,對方稍微平靜後才說她以前是編藺草的,親身經歷藺草產業沒落的過程,看到有人在曬草勾起她以前的回憶,觸景生情所以哭了。
真難以想像,藺草對那些老一輩的工藝師來說竟是如此意義重大。對我們這些置身事外的人來說,或許永遠無法體會工藝師們對編藺投入的無盡的心血與青春。
我於是問他以前都是怎麼跟工藝師收購藺草作品的?他說他會騎著腳踏車到田裡挨家挨戶收購。那些工藝師的作品不一定品質都很好,有些比較缺乏經驗的常常會編得比較小。比如說如果正常規格要一尺半見方的墊子,她們就剛好編一尺半,但藺草乾了以後會縮水,結果就變成尺寸不符。所以有經驗的工藝師都知道要編大一點。
他說藺草織品的等級主要以析草細緻的程度來區分,決定了收購價的高低。他會拿放大鏡看並用尺測量,最頂級的作品在1台吋寬度之內可以編27行,收購價格最高。其次有24行或20行的,普通作品至少要有16行,如果低於16行那就是很粗糙的作品。我想起在向日葵農場時安妮姐曾告訴我要練到1公分裡編9行才是真正有功夫,相當於就是1台吋27行,看來安妮姐和蔡老先生的說法是一樣的。蔡老先生並未提到挑花對作品價格的影響,難怪安妮姐告訴我析草才是最重要的。他們的說法可以互相印證。
但我一直有個疑問,把草析得這麼細雖然會讓作品很細緻很美觀,但難道不會容易斷嗎?我把這個疑問提出來問他。他說不會,草析得愈細作品反而愈強韌愈不易斷裂。他說可能是因為工藝師在編的過程中不斷反覆把草繃緊,草愈細交織的程度愈密集,張力更強,所以變得更強韌。這也就是析草愈細的作品價格愈高的原因。不僅是花更多時間編織或美觀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作品的耐用程度也提昇了。
我聽到這裡終於解開了許久以來的疑惑。當我第一次跟月嬌阿姨學析草時(請參閱第六篇〈最有意義的一課〉),我曾認為析草太不合乎經濟效益,因為析草完還要揉草去除白肚,比不析草多了兩道工,而且草變愈細編織也會愈花時間。如果這麼做只是為了提昇美感卻不具有實用價值的話那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然而從蔡老先生的分析讓我了解,析草愈細,不但作品的美感提昇,同時也提昇了實用性,變得愈強韌耐用。
這讓我發現美感和實用兩者往往是同時並存的。即使是在編藺以外的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因為事物的意義和價值本來就是由人所賦予,當我們在某件事上愈加用心經營其中的美,雖然一開始也許只是為了心裡的舒適感或幸福感,並不期望其餘實用的目的,但當我們經營到達某種程度時,往往會發現這件事已經別具意義,同時也具備了完全的實用性,可以應用在某個領域裡進而產生實際價值了。簡而言之,一切的意義和價值都是從人的用心開始的。
與蔡老先生在公車上的這番談話真是讓我茅塞頓開。自從在台中開始學編藺以來到當時已經整整一年的時間,我終於明白了從事編織所追求的核心價值,也領悟了美與實用兩者伴隨顯現的道理。另外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結識了蔡老先生居然為我敲開了通往苑裡之門。這真是一次意外收穫的奇遇。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