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05 10:40:42瀏覽1547|回應3|推薦45 | |
南遷十一載,每次回紐約總是來去匆匆,難得這次抛開「只問目標」的習性,放下身邊繁瑣雜事,改走海線北上,而且邊走邊看海岸風光。 這個決定讓兩個加起來一百二十多歲的人欣喜若童,童心未泯得天未亮就上了路,六個眼睛就著兩束車燈,在燈光範圍內來回巡視,怕的就是鹿爸鹿媽帶著鹿子鹿孫穿越公路,兩人小心翼翼,如屨薄冰,直至窗外景物明朗,兩顆七上八下的心才定了下來。 進入維吉尼亞州後,在Emporia我們便轉進了58號公路,也許是周日清晨,一路車少人稀,開起車來格外舒暢,可惜灰濛濛的天,飄著細細雨絲,58號公路兩旁是一片又一片的棉花田,黑濕的枯枝露出點點白;小巧得可愛而有點老舊的房舍,稀疏散落在棉花田裡,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鄉間,居民購物不便,也許得自己種蔬果畜養雞鴨,可能也沒有電影酒吧等聲色場所,這畫面讓我想起了與世無爭的陶淵明,想起了他這首詩- 眼前的恬靜景緻不也是一種返璞歸真的自然生活寫照?而「只問目標」的習性,在漫長的修行路上,常常讓人忽略了沿岸美麗風光;向前衝去的過程中,常忘了該停下來欣賞周遭的一草一木,乃至一朵花一片雲,有時它們都是證悟之鑰...,還在冥想「只問目標」與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之際,路旁出現一隻白鷗標誌,細看那是跨海大橋的標誌。 循著白鷗標誌我們來到了Chesapeake Bay Bridge & Tunnel入口處,沒想到在紐約申請的「E-Z Pass」(電子收費系統)在這裡也能使用。這座跨越Chesapeake Bay(切塞皮克灣)的長橋,全長23英里(合約37 km),其中有兩段是潛入海底的隧道(約5.5英里,合8.9 km),四個人工海島。1964年4月開工後46個月後完工,在颶風、東北風和變化莫測的大西洋上建長橋,確實是件艱巨而困難重重的工作,完工後長橋被評為世界七大奇蹟工程之一,並榮獲美國土木工程師成就獎。 ↑橋如龍直伸海灣,縮短了兩地距離也帶來兩地商機 ↑橋上幾乎每一盞路燈蓋上都有一隻海鷗站崗 ↑巨石堆砌而成的人工島,是海底隧道的入口處 ↑島上有簡餐飲料、紀念品、男女廁所和觀景台 ↑伸出海面近百尺供賞景、垂釣的長橋 ↑遠方橋的缺口處就是海底隧道 ↑長橋如巨龍,盤旋在海面 通過跨海灣大橋後,我們轉入Chincoteagu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全國野生生物保護區),只因保護區是個海島。 一望無垠的沼澤地,海草上有成群的白鷺鷥和海鷗棲息,路旁的電線桿和一座座水泥牆砌成的「看板」極為壯觀,想來這些電線桿,為島上居民提供了充沛的水電,通過一座又座大橋後,我們進入Chincoteague海島,島上有住家和飯店,旅館和遊艇,機車和自行車等招租,我們開車繞島一圈,在這四周是海的地方想找素食餐廳看來難矣~只好隨便找家臨海的飯店碰運氣,菜單在手從頭看到尾,我能吃的生菜沙拉太冷,冷颼颼的風雨當前,能有碗熱湯暖一暖胃該多好,可惜臨海灣的地方只有海鮮湯,看了看只好點了一客義大利茄子餅和一杯熱茶,誰知端上來的是盤足夠我吃三餐的量!(義大利茄子餅和麵條外加一個麵包!)讓人看了就飽,只得再向服務員要盒子打包。 飯後穿過市集直趨國家野生保護區,哇~還要收費哩!繳了八塊美金後進入保護區(高收費也許能遏止人潮入區),聽說區裡常可看到野馬成群結隊奔馳嬉戲,可惜導覽員說今日天候不佳,野馬都躲起來了,只有無數的海鷗、白鷺鷥,及如影隨行的蚊子蚊孫,稍一停下來,它們便成群降落在身體裸露的地方,準備大快朵頤。 ↑過了跨海大橋,別有另番景緻 ↑到島上得經過一大片沼澤區,路旁的電線桿和看板十分壯觀 ↑過了這座橋,海島在望 ↑島上以觀光為主,旅館,遊艇和飯店林立 ↑除此還有機車及腳踏車出租。 ↑這盤義大利茄子餅足夠我吃三頓! ↑飯後到保護區去開眼界,先繳八塊大洋過路費才能入園 ↑保護區內的海灘-凝望大西洋 ↑野生生物保護區內有座高142英尺(43 m)的老燈塔,這座修建於1867年的燈塔,夏天開放遊客登頂遠望Assateague海島,每人收費五元 從服務中心到海灘,是條架高的人行步道,步道下方的沙灘上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土洞,每個洞口都有一隻蟹鎮守著,那蟹只露出單螯,十分可愛。原來這種蟹叫「招潮蟹」又名提琴手蟹。這種蟹最大的特徵就是雄蟹有一對大小懸殊的螯(一隻大螯和一支小螯),大螯跟蟹身其餘部份一樣大,而且顏色鮮艷,圖案特別;單單一根大螯的重量,就達該蟹體重的一半,而長度是該蟹殼直徑的三倍以上。相較之下,雌蟹的外觀不但沒美麗的圖案,兩隻螯也很小。 招潮蟹因大螯舞動的樣子像是在招喚潮水而得名;而這動作也像在拉小提琴,所以又叫「提琴手蟹」。 招潮有一對火柴棒般突出的眼睛。雄招潮蟹時常有「招潮」的動作,其目的是用大螯威嚇敵人或求偶。地洞是招潮蟹的生活中心,躲在洞中,牠們既可避免水陸各類捕食者襲擊,又不怕被太陽曬乾。 ↑每個洞口都有一隻招潮蟹鎮守,露出大螯,兩眼像插著兩根火柴棒,煞是可愛 ↑招潮蟹外殼圖案美麗 從沙灘走回停車場途中,迎面來車忽然停在跟前,車上的人搖下車窗,我還納悶著-在這陌生的地方怎有認識的人?只見車上的人豎起大拇指,高興的說:「我為妳中午能吃下那盤義大利餅而感到驕傲與榮耀。」原來是午餐時坐在隔桌的人。聽後不覺莞爾,這就是老美~吃飯時我們不會去注意旁人,即使看到了也不會說出來,想不到離開餐廳玩了大半圈之後,對方還記得我們。 離開野生保護區後我們繼續北上。 事實上經跨海大橋走半島接95號公路回紐約,這段路我們曾於一九九二年走過一次,當時美國是個幸運兒,13號公路旁旅館和紀念品店林立,沿途車多遊客也多,車子開開停停,少了那份悠閒,也因為這樣這些年走海岸線回紐約,只是想而不行。 今日重走13號公路,放眼看去竟是一片肅條,路旁的汽車旅館,禮品店都歇業了,建築物前雜草叢生,一路車少人稀,開起車來份外舒適,只是經濟危機苦了商家,唉~事情常常難以兩全其美,就像有個老婆婆,晴天時擔心賣雨具的小女兒沒生意;雨天又憂心賣柴的大女兒晒不乾木柴,眼前的景物不也如此,此刻作為過客的我,只能默禱路旁商家,都能找到新出路,在如實以對中,用心用眼靜觀車窗外景物了。 黃昏我們終於來到馬里蘭州的Ocean City(海洋城),顧名思義,「Ocean City」是座緊鄰大西洋的城市,也是東岸有名的度假勝地,2000年人口調查時,海洋城市常住人口僅7,173,而夏季週末期間竟能容納32萬到34.5萬個度假者。 ↑海洋城是一座狹長的半島,海岸線很長,城市一邊是浩瀚的大西洋,另一邊是港灣交錯之地。 最初這塊狹長的荒島是人們釣魚、收集貝殼、享受大西洋沙灘或觀浪減壓之地,人們在沙島上搭幾幢簡單的宿舍,這些活動吸引了馬利蘭東岸、巴爾的摩、費城和威明頓的著名商人。他們參觀後開始開發,1875年第一家旅館-大西洋旅館在鎮上開幕了,吸引了無數訪客,逐漸的海洋城發展成大西洋中部的重要捕魚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海洋城迅速擴展。 1964年,切塞皮克灣橋梁和隧道完工啟用後,縮短了中部各州來此的車程,大批遊客湧進,海洋城成了東海岸最大的渡假勝地。 今天,海洋城繼續蓬勃發展,狹長的島上有住宅社區和公寓,旅館和購物中心、海洋木板走道。別小看「木板走道」,它是海洋城主要的購物區和娛樂區。 ↑難以想像-狹長的海島能容這麼多現代化的建築 ↑夏季既使旅館林立仍一房難求,尤其是面向太平洋的房間 到了旅館辦理入住手續後,兩人十指相扣,穿過馬路爬上沙堡便是浩瀚無垠的大西洋,也許太晚了,也許學校開學了,沙灘上沒有如織的遊人,但有海鷗成群,三三兩兩的釣客和孩童,也有和我們一樣的遊客,只見人人赤腳,在潮濕的沙灘上健行。我倆也如法泡製,脫下鞋子,捲起褲管,讓足與海水共舞,時而凝望遠方,時而回頭檢視踩過的足印,一陣浪花衝上沙灘,那足印立刻無縱影。不遠處一個不怕冷的勇士,仍抱著衝浪板在起起落落的海中等待浪起,可惜浪太短,勇士還未站穩便跌入水中。 又是一個沒有日出沒飛雲的日子,為了趕在上午八點前到達德拉瓦克州的Lewes 搭渡輪到新澤西州Cape May,七點不到我們便上了路,沿著海洋城北上,一路車少人稀,不久便到了Lewes Ferry(渡輪口)。 搭輪渡到對岸新州的Cape May需要80分鐘,乘客被要求在開船前一個小時到達港口接受檢查,輪渡可搭載一百輛汽車(小客車、巴士、大卡車、露營車、牽引車、拖車、摩托車及自行車等)和千名乘客。 氣笛聲中船啟錨了,駛離岸邊立刻有海豚來迎,海豚在船的前方分成兩列,淘氣地作圓弧狀跳躍著,由於霧實在太濃了,氣笛每隔三五分鐘便要大響幾聲,提醒過往船隻莫太熱情。在這濃霧瀰漫的日子,實在不是搭輪渡海的時候,但行程已訂,票也買了,只能隨緣霧裡看花了。也因為天候不佳,搭船者不到百人,讓我有機會把甲板當運動場,從船頭晃到船尾,再從船尾健行到船首,從頂樓到最下一層,好好的看個夠。 渡輪的第一層為運載車輛,第二層有乘客休息區,禮品店、小吃店和洗手間,第三層和第四層是開放式的甲板,第五層為船長室。 到了新澤西州,想到孫子Brandon那句清純的「阿公」和「阿嬤」後,童音似膠,稠稠地黏上了兩老的心,立刻直奔兒子家。 ↑終於輪到我們開車上船了,上船後車子首尾相銜排好 ↑船上乘客不多,自由活動舒適無比,可惜天候不佳,能見度低,橫渡海灣時前後兩茫茫。 ↑下-新州海角在望;左上-駕車者各就個位,只待船停妥便可上岸奔馳(再看一眼,哇連大卡車都載耶~);右上-乘客專用的空橋,不偏不倚地與甲板銜接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