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 研經班一 5/27(13)
2024/05/28 15:18:26瀏覽87|回應0|推薦8

研經一 《佛說無常經》  

研經二 《佛說四十二章經》1 ~ 12章

研經三 《佛說四十二章經》12 ~ 28章 

研經四 《佛說四十二章經》29 ~ 42章  

   

  

第13週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佛言: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

      會者近爾,迷者遠乎。言語道斷,非物所拘。

      差之毫釐,失之須臾。  

   

 複習  

  

1. 修行之初,先從有念法門開始,目的在於 破惑去執 ,待妄想盡除,

    就念佛、誦經持咒誦經、持咒等對治法門,一切歸於無念,

    此即 念無念念 。 

    行無行行 ,以行動建道場、行布施等善法,亦不能執著能行、所行。

2.  言無言言 ,講經說法度眾生,亦不執著能說的自己與所說的法,

     如同世尊說法49年,最後卻無一法可說。 

3.  修無修修 ,修戒定慧等法門之後,無能修、所修,

     心住正念、清明在躬,如此就能超凡入聖。

4.  會者近爾 ,徹底瞭解了無念、無行、無言、無修的道理,

     佛與淨土就在當下。 

5.  迷者遠乎 ,迷者不明白佛與道都在自心中,無依無靠,

     不但不敢直下承擔自己本具的這念心,反而向外追逐,

     落入法執境界而不自知,如此就會離道愈來愈遠。

6.  言語道斷 ,如果執著一切言行功德為實有,執事費理,

     真正的大道不現前,反而葬送在所執的語言文字中。

7.  非物所拘 ,這念心是絕對的,一法不生、一塵不染,

     是畢竟空即,所以不會為物所轉。

8.  差之毫釐 ,修行人在觀念上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偏差,

     一念之差就會導致全盤皆錯,所以思想觀念是很重要的。

9.  失之須臾 ,開悟只在一剎那,若是一念之差,錯過了契悟的剎那,

     要想悟到這念心就得等待下次的機會。

10.  修而無修 ,修戒、修定、修慧、參禪、打坐、迴光返照,這些都是方便,

     最後契入 三昧 境界,這才是根本。 

11. 佛法所謂的無念,是 無妄念、雜念、邪念 ,

     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

     如此 正念 現前才是無念,無念就是 中道實相 。 

12. 修行學佛有漸修與頓悟兩種管道:

     漸修是方便,從 有念 開始;

     頓悟是究竟,是從 無念 下手。 

13. 有念是  ,無念是  。體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

     這就是 實相 ,就是 如來佛 的境地,

     也是無窮盡的生命之源。 

14. 無念不礙 有念 ,所以說「善開 方便門 ,安住 大乘心」。

     大乘心就是 無念、無想、無為 的這念心;

     方便門則是 八萬四千 法門。 

15. 從有念入門,念了之後要歸於 無念 , 無念 才是究竟法門。

     無念就是 師父說法,諸位聽法 的這念心,

     不去不來、一念不生、無相無為,任何人都找不到自己,

     這才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 

16.  無念不礙有念 ,無念是理體,有念是作用,

      凡與聖的差別不在 理體 而在於 作用 方向的不同。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by817&aid=18066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