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 研經班一 5/2(9) 5/6(10) 複習
2024/05/02 21:06:15瀏覽214|回應0|推薦18

研經一 《佛說無常經》  

研經二 《佛說四十二章經》1 ~ 12章  

研經三 《佛說四十二章經》12 ~ 28章 

研經四 《佛說四十二章經》29 ~ 42章  

   

 

第9週  第十二章 明來暗謝 (二點水+射)    

    

佛言:夫見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 

學道見諦,無明即滅,而明常存矣。 

 

 

 

 

   

思惟題 

   

    在道場發心或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運用見道之理, 

    來修道轉化煩惱、讓心光常明不滅,

    提升生活品質,增益自利利他的修行?   

 

 

複習 

 

1. 夫見道者,是指契悟這念 本心本性  的人。

2. 這念心若能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如如不動、處處作主、定慧不二,

    就稱為入了 見道  位。

3. 若能時時保持 禪定  與 智慧  ,就能保有光明;

4. 禪宗所謂的破三關,初關破屬於 見道  位,重關破則 法執  滅,

    破了生死牢關才是 無明滅盡  而明常存的境界。

    一定要將 無明  漏盡,才能得到自在、安寧,

    自此之後,行住坐臥、吃飯穿衣無不是 淨土  。

5. 悟道之後,心常安住在   上,這念心就會越清涼、自在、光明,

    這一念光明就是從自心的 智慧  、 禪定  與 慈悲  所產生的。

6. 淨土就是淨心,道不離心,始終不離當念,就能與道相會,

    就能見到真理,這就是 見諦  。

7. 見道之後還要 修道  ,要繼續保持住 這念心  ,這才是真正的自己。

8. 佛法上所謂的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常寂光淨土、諸佛法身、

    大圓滿、大手印、大威德、都是指 這念心  。

9. 理上契悟者,無論行住坐臥都不離 當念  ,一切無所求,

    這一念心不作   求、不作   求、不作   求、不作 眾生  求、

    因為有求皆苦, 無求乃樂  。

10. 見道者,就是見到這念 清涼  心、 菩提  心、 涅槃  心的人,

     見道者的心念實實安住在 定慧  ,安住在 中道實相  上。

11. 開悟的人親證這念清淨心,所以知道要 修道  ;

     尚未開悟的人,則要增強 信心  ,相信自己 這念清淨心  絕對存在。

12. 上根智人,只求當下這念心安住 善念  、 正念  、 實相  ,就是究竟法門。

     從因上、理上而言,當下這念心即是淨土,這就是 即因即果  的觀念。

13. 瞌睡、昏沉、迷糊、妄想是自己心中的黑暗,

     黑暗若能破除, 心光  自然現前,

     因為 定慧不二  這念心是始終存在的,是 本自具足  的。

14. 見諦之後,功夫還有深淺,還要繼續修持,

     時時安住在 實相  境地, 念念分明  , 處處作主  ,

     清明在躬,動也如是,靜也如是,

     如此即可滅掉 無始無明  , 無明  滅即明常存矣。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by817&aid=18056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