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日曆 2024年 5月
2024/05/01 08:47:56瀏覽419|回應1|推薦18

 

 

 

 

  

5/1   

既然「禪」總不離當前這一念心,

若能時時不離自性,

處處都能作心的主人,這就是禪的妙用了。

心猿意馬 → 時時作主 

 

5/2   

希望超凡入聖,就要將妄想、昏沉、無聊、無記

這四種心病,利用靜坐修止(定)觀(慧)的方法來醫治。

散亂放逸 → 修習止觀   

   

5/3    

修行即是修正錯誤的行為,以及不正確的思想觀念。

也就是佛法中所說的:「生處轉熟,熟處轉生」,

做到了,身心就能清涼、自在。    

   

5/4   

明‧憨山德清禪師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橘花黃;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夢幻泡影 → 本心本性  

   

5/5   

明‧憨山德清禪師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5/6   

一位歌星,我們看到他唱歌很優雅,得到很多掌聲,

可是卻看不到拉嗓子的辛苦。如果了解這些道理,

就應該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 

不切實際 → 因上努力     

   

5/7   

在佛法來講,菩提覺法樂,涅槃寂靜樂

這才是我們人生所追求的真正的快樂幸福。 

世間五欲苦 → 涅槃寂靜樂   

   

5/8   

佛法上講到財,錢財要布施,成就一切功德,

這才真正能得到快樂。

慳貪不捨 → 樂善好施    

   

5/9   

知道自己的習氣,言行舉止就要時時自己注意,

儘量避免流露出自己的習氣。

再者,當別人說錯話、做錯事時,

我們也要能夠原諒他。

隨順習氣 → 注意細行    

 

5/10   

儒家有句格言:「反求諸己而自得之。」

每個人時時刻刻都要檢討、反省,

看看自己心當中有沒有過失、有沒有妄想。

不知慚愧 → 檢討反省    

 

5/11   

宋‧此庵守淨禪師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思念紛飛 → 回歸本心  

   

5/12   

古德 

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裡無瞋出妙香;

心上無瞋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 

哀怒抱怨 → 心念清淨   

   

5/13   

如果你能善加利用錢財,做些善事、做些利益大眾的功德,

將有窮盡的錢財換取清淨的功德,這是最快樂的。

不知布施 → 利益群生    

   

5/14   

每個人說話時多少都會帶點習慣用語,

自己要注意,是不是會常用不良的口語,

不良的語言就屬於惡口的一種。 

口出穢言 → 口吐蓮花    

   

5/15   

身心要沒有塵垢,就是身不要有殺盜淫妄,

心當中也不要染著不良的思想。

有所染著,藉著浴佛的因緣,

以慚愧心、懺悔水洗滌清淨。 

煩惱染污 → 洗滌塵垢   

 

5/16   

靜得下來的人,生活一定會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

相反地,不能向內返照、一味地向外追逐名利的人,

則永遠活在空虛與煩惱當中。

向外攀求 → 反觀自照      

 

5/17   

人有三世因果,有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我們修了種種的善業,今生就一定會很有福報;

過去做了很多的惡業,今生就會運氣不好。 

從果上求 → 因上努力     

   

5/18   

古德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功夫; 

若要紙上談人我,筆影蘸乾洞庭湖。    

   

5/19   

宋‧慈受懷深禪師  

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

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 

多造口業 → 謹言慎行    

   

5/20   

你能夠善用你的名位,發慈悲心來與大眾服務, 

不僅成就一件善事,更能讓大眾都能得到利益。 

仗勢欺人 → 善用因緣   

   

5/21   

不論這一生的名利、權勢有多高,最後還是黃土一坏。

如果一個人能心無所求,他的心就能安定下來,

身心也能得到清淨與自在。 

追求名利 → 心無所求    

   

5/22   

如果能夠止息妄想、返照自心,看破放下,

明珠自然現前。這時候,自己才知道

生命是光明的,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

煩煩惱腦 → 狂心頓歇   

 

5/23   

如果事情做得好,但是卻作人失敗,

將來的事業也一定會處處碰壁。

因為做人是個方便,如果不知道方便,

做事就無法圓融無礙。 

不知變通 → 事理圓融   

   

5/24   

時時刻刻反省、檢討自己的一言一行, 

不但自己的過失會逐漸減少,

福德智慧也會逐漸增長。 

不知反求諸己 → 時時反省檢討    

   

5/25   

唐‧永嘉玄覺大師

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

寂寂惺惺是,寂寂無記非。      

   註:  惺惺:禪坐;寂寂:能定  

        無記:空洞忘機的境界,死水不藏龍,無法開悟。    

   

5/26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5/27   

內心不寧靜的人總喜歡對外攀緣,

盲目的追求名利財色,而且「這山望過那山高」,

比來比去始終沒完沒了。   

追逐五欲 → 安住本心    

5/28   

佛法講禮拜,是對佛菩薩的一種恭敬心

養成恭敬的習慣,人與人之間就會減少許多是非,

自己也會少掉許多煩惱。 

貢高我慢 → 對人恭敬    

 

5/29   

面對順、逆境,我們應該要保持一個「」字,保持「正定」。  

心隨境轉 → 忍心不動     

   

5/30   

一般人求名、求利、求飲食和欲愛,

佛法卻視財、色、名、食、睡為地獄五條根。  

沉溺五欲 → 無求自在    

   

5/31   

如果這念心覺悟了,就是佛的境界;

如果這一念心迷惑了,就落入眾生境界;

如果當下這一念心起了邪見,就成了魔的境界。 

迷惑本心 → 覺悟本心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by817&aid=180560548

 回應文章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12 18:13

法樂 - 心日曆(baby817) 於 2024-07-04 11:21 回覆:
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