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9/01 09:18:40瀏覽188|回應0|推薦13 | |
9/1 唐‧龍牙禪師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9/2 修菩薩道要像五明處學。五明中第一是「內明」。 內,就是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 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
9/3 佛法講「自在」,如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 是因「觀」而得自在,所以希望得自在,就須下一番功夫。 煩惱覆心 → 返照自心
9/4 行、住、坐、臥要具足四威儀。 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立如松, 則行、住、坐、臥都能自在,這種自在才是真自在。 光說不練 → 踏實修行
9/5 何謂聖人的自在?第一、心要得自在, 第二、口要得自在,第三、身要得自在。 身口意三業清淨,才是真正的自在。 三業不淨 → 勤策三業
9/6 佛菩薩的自在是要看就看,不看就不看, 心不染塵,不隨境轉,是真正的自在。 心隨境轉 → 時時作主
9/7 六祖惠能大師 住心觀淨,是病非禪, 長坐拘身,於理何益?
9/8 唐‧永嘉玄覺禪師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閒閒。
9/9 一般人以為佛法只是精神的寄託,卻不知道佛法的根本是在這念心。 修習佛法首重發心正確,要發慈悲心、菩提心、精進心、大願心。 因地不真 果遭迂曲 → 修行在正 因上努力
9/10 朝山也是行布施,所謂「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藉由禮拜、懺悔,消除自己過去所造的業障。 不知懺悔惑業苦 → 常行懺悔消業障
9/11 佛經裡面講,老老實實做人,老老實實修行, 老老實實做事,不要作假。 光說不練 → 踏實修行
9/12 禪,是佛之心,是覺悟的心。人人都有, 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即使超凡入聖或墮三惡道, 這念心都跟著我們,只是契悟與否的差別。 愚迷不覺 → 心佛眾生 三無差別
9/13 禪是神通妙用的心、禪是定慧等持的心、 禪是絕對快樂的心、禪是退一步想的心。 煩惱覆心 → 覺悟自心
9/14 六祖惠能大師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來身去本三昧。
9/15 宋‧無門慧開禪師 一念普觀無量劫,無量劫事即如今, 如今覷破這一念,覷破如今覷的人。 ㄑㄩˋ :看。
9/16 佛法告訴我們,對物質生活要看淡、看破、放下; 精神生活則須提昇,如此才能有安樂的生活。 貪欲招煩惱 → 離欲得解脫
9/17 中秋節 - 「月」,指的就是人人本具的這念心; 這一念清淨、光明、慈悲、平等、真空、妙有的心,就是月亮。 迷失本心 → 心常清淨
9/18 知道人人本具佛性,明白「頓悟自心,直了成佛」的道理, 就不要到外面去東求西找,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向外馳求 → 煩惱即菩提
9/19 禪就是定慧圓融本具的心境。 妄想昏沉 → 定慧等持
9/20 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果報、都是緣起法, 明白這個道理,人生就找到了方向。 迷愚執著 → 緣起性空 因緣果報
9/21 唐‧石頭希遷禪師 從來共往不知名,任運相將只麼行; 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流豈可明。
9/22 唐‧永嘉玄覺禪師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 塵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9/23 「禪者,佛之心也;教者,佛之口也;律者,佛之身也。」 禪就是佛的心法,依著佛的心法,淨化及提昇自己,圓滿佛的境界。 迷失本心 → 像佛威儀 具佛戒律 得佛受用
9/24 《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我們這念心要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如如不動、寂然無為。 攀緣散亂 → 寂然無為
9/25 禪七是以無為法、以心為根本, 契悟菩提心、涅槃性。 人我分別 → 契悟本心
9/26 靜坐就是要淨心、定心、明心,不論外面有什麼動靜, 自己都要能堅住正念、隨順覺性,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心隨境轉 → 堅住正念 隨順覺性
9/27 「以戒為師」。防非止惡就是戒。 透過持戒,規範身口意不造惡業, 時時刻刻保持三業清淨,就能與菩提心相應。 犯戒造業 → 以戒為師
9/28 明‧憨山大師 念起即覺,覺即照破,境來便掃,掃即放過。
9/29 唐‧龐蘊 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 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9/30 修行學佛,行菩薩道,度化眾生,就必須要廣結善緣。 不僅要結人緣,還要結善緣、結佛緣、結法緣。 自私自利 → 廣結善緣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