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譯名 】 在主文的末節,回應欄更有精彩的討論
【節錄自本文】 耶誕日日期各教派有所不同,最晚的亞美尼亞教會是1 月19 日, 所以這篇文還不晚 :)( 主 文 緊接視頻介紹之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DEO (若要直接視聽某曲,可點擊左上角的 playlist 選用) 音樂編選:reaizuguo* 《 O Come O Come Emmanuel 降臨吧,以馬內利 》原本是一首傳統的拉丁文聖詩 Veni, veni, Emmanuel 。歌詞來自舊約《以賽亞書》第7章第14節,預示神會給以色列子民一個名為 以馬內利 (Emmanuel , 「神與我們同在」之意 )的救世主,也就是基督。 這首詩歌原本是以小調奏出, 旋律給人一種悲苦的感覺,歌詞內容則是充滿了一種悲痛中的期盼,期盼「以馬內利」可以來救贖當時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以色列人民。新約全書的《馬太福音》第1章第23節宣告,拿撒勒的耶穌出生,就是應驗了這個預言;耶穌的別名正好是以馬內利。~而「以馬內利 」一詞也演變成基督徒彼此 臨別的祝福。
《 O Come O Come Emmanuel 》 的原唱是愛爾蘭歌手恩雅。而您現在首先聽到爆紅網絡之ThePianoGuys (鋼琴伙計,簡介附於文尾 ),大提琴手 Steven Sharp Nelson 和 Jon Schmidt 鋼琴組合所演奏的《O Come O Come Emmanuel 》,以 neoclassical new-age music (新古典主義的新世紀音樂)的型態詮釋。精心編製的影片參插著耶穌在世一生的簡述;從剛誕生時,東方三博士來參拜,一直到耶穌與門徒最後的晚餐,擘餅、分杯。
接著的就是原唱,新世紀音樂之后恩雅 (Enya ,1961-) 的天籟之聲,超凡脫俗,寧心而動聽!(視頻上先後有英文、拉丁文歌詞)
____ (以上為視頻介紹,主文起自下一行)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誕的隨想
到底是聖誕,還是耶誕? 根據中文維基,1980年代,時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宋楚瑜通令各新聞媒體,不得使用「聖誕」一辭,因此台灣民間將聖誕節更名為耶誕節,為耶穌誕生日之意。我一直用的是耶誕,然而近年來,用聖誕而不用耶誕的越來越多,去年底我出文時,都快變成獨行俠了。
到底是聖誕,還是耶誕? 既然是外來的詞,那就先看英文的 Christmas 。 Christ 是基督、救世主,也就是耶穌,神的兒子化作肉身而成為基督(意思是救世主) ;而 mas 是天主教為耶穌生日望的 mass (彌撒)。所以將 Christmas 譯成“耶誕”才是正確的。(“基誕”更精準,但像話嗎?:)
只有人,譬如耶穌的門徒、殉教者、教宗等才能被封“聖”、升格為“聖”(但仍是人) ,例如聖保羅、聖約翰、聖彼得、聖若望、...等。 稱耶穌為“聖”, 是把祂從“神”降格為“人”。 把耶穌的生日稱為“聖誕”,降格並褻瀆了祂! 維基百科:投票/聖誕節和耶誕節譯名之爭 - Wikipedia ,竟然有這種事,真是犯了民主大頭症、選票氾濫症。我瞄了幾眼,言不及義,完全沒抓住重點。
不少基督徒,甚至教會裡的牧師很不高興別人用耶誕一詞,認為是對耶穌不敬,真是天(神)曉得,完全弄反了。很多事是不能想當然爾的;譬如,漢字現在大多用電腦鍵盤輸入,不用手寫,想當然爾,簡體字沒必要了。深究一下,電腦時代,簡體字更是不應缺的利器。(可參閱 資訊時代的最優文字 )
耶誕是虛構的? 據研究考證,耶誕日是人為設定的。 格友山水光 曾轉述,一位堅持傳統聖經研究者說, 耶誕節並非耶穌生日,而是古羅馬為異教徒訂的節日;我有類似的印象。耶誕日期各教派也有不同,例如,東方教會(包含東正教) 的耶誕是1月7日,最晚的是亞美尼亞教會的1月19日;所以我這篇文還不算晚。
新約聖經完全未提及耶穌的生日,也沒有教誨信徒紀念它,而是要紀念祂的受難和復活。基督教是依據聖經新約全書而生的,凡事應依據新約,不可多也不可少,所以不少基督教派拒絕過耶誕節,並且連提都不提。 這其中包括中國人自創自立的教派,教會聚會所(又稱 地方教會或召會)。它是倪柝聲(1903-1972 ,是少數在西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華人基督徒之一)於1922年在大陸所創,1949年由李常受傳到台灣,後來並傳至美國。
弔詭吧,虛構的耶誕節成了非教徒,甚至異教徒的“聖誕節”。
是神,還是上帝? 耶和華是 基督教唯一真神的名字。但有的教派稱祂為上帝,這是怎麼回事?“上帝”本為中國道教和儒家對於神明的稱呼,當利瑪竇入華時為傳教目的,偷換概念,將天主教至高神翻譯為“上帝”。不少基督教派是不稱“上帝”的,只用“神”。個人認為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應該統一稱作“神”。格友 上帝選民 就中國傳統的上帝和神有深入的探討;茲推薦他的大作中國「祖傳」的信仰「上帝」是誰? 。
中國人比較有“帝”的觀念,定於一尊,所以上帝應該就是民間稱的老天爺,而皇帝是上帝或老天爺在世間的代表,是為天子。 神應該可無所不在,比較適合稱耶和華。 利瑪竇有所不知、有所不查;如果 他 是嚴謹的德國人,或許會用“神”而非“上帝”。
有時在想,中國人的老天爺,基督教的神和伊斯蘭教的阿拉,都在一神論裡,難道不可能是同一位嗎?
淺談中譯名 其實,當年宋楚瑜通令各新聞媒體,不得使用「聖誕」一辭,使得耶誕成為不多見台灣的中文譯名優於大陸的例子(大陸至少在民間仍沿用1949年之前的“聖誕”) 。大陸一貫有專業機構負責翻譯並統一中譯名,規則化、專業化、嚴謹而有一致性;跟金馬獎一樣,“業餘”的台灣選手對 職業的 大陸選手,有的比嗎?當然,你也可以說,不公平;那何不也職業化、專業化?
話說回來,如果我們要達到洋為中用、洋融入中、洋根於中,那嚴謹而高要求的中譯名之重要性,絕對超出你的想像之外。我不得不說,大陸的學術界和相關機構用心深,力度大;這方面條理井然,成效卓著。在科技方面尤其顯著,大陸的大學用書都是中國人自已用中文編寫、著作,很多科技的中譯名詞比西文更合理、易懂,充分發揮了漢字的優點,幫助現代科技在華夏文化裡紮根、長枝、開花、結果。
包含譯名在內的中譯要求信、達、雅,信為首要 ,幾乎應該是絕對的首要。 精緻的中華文化進入現代,應與時俱進,也講求精準;去除 中國人 被詬病的“馬馬虎虎”。台灣自認保留了中華文化的正統;真的,台灣把“馬馬虎虎”留住了,別的呢?倒不見得。 ~我欣賞並贊同德國人的嚴謹。 [回應欄就中譯名詞有精彩而富知識性的討論,請別錯過。] 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 ThePianoGuys “鋼琴伙計”,作為Neo-classical neoclassical new-age music 目前的代表性樂團之一,初衷是創造出能夠激勵人們的音樂和視頻,想將自己的音樂帶給這個世界。ThePianoGuys 改編的古典音樂融合自然、過渡流暢,MV拍攝優美大氣、富於想象力。 他們推出的音樂視頻制作巧妙,畫面優美很適合邊聽邊看。他們常常為了達到最唯美震撼的效果到不同地方取景,甚至把鋼琴搬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讓樂迷驚嘆不已。他們在Youtube 上的點擊率超高,全球各地都有粉絲。他們在2012年7月曾經說過要想辦法到長城上演奏,結果真的在天津薊縣黃崖關長城實現了! 鋼琴是從真武殿位置用吊車吊上長城後,再由人擡鋼琴就位, 這就是《功夫魔琴:大提琴的崛起》。 【情資】 下列文內已新加音樂視頻 ,以補足被覆蓋之原音頻播放器: 班得瑞♬,新世紀音樂頻譜的另一端 神秘園的♬《柔、歌、承諾、時雨》 大陸研發超級磁浮列車 ♪《夏》 轉化成電影音樂和美聲曲的歌劇《鄉村騎士》 ♪ 間奏 清末至2014兩岸經濟社會之比較♪《古月照今塵》 雙魚得水♪《春暖花開》(新加音樂視頻) ♪《加州夢》 「四月望雨」--緬懷鄧雨賢 ♪《四季紅、...》 ♪《秋葉》【雁棲湖 APEC 2014】 ♪《等你等了那麼久》...2013.8♬匯集 長笛傳奇 詹姆斯·高威 ♪《Nakasendo、...》 美對敘動武 遠在♪《天邊》? ♪貝多芬最綺麗、最羅曼蒂克的作品♬ 餘音繚繞 ♪《Hey Jude、Imagine》 中元應景 ♪《倩女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