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耶誕的隨想 ♪《降臨吧,以馬內利》(淺談中譯名)
2015/01/14 06:00:06瀏覽5217|回應25|推薦220

          淺談中譯名在主文的末節,回應欄更有精彩的討論       

  【節錄自本文】耶誕日日期各教派有所不同,最晚的亞美尼亞教會是119日,
           所以這篇文還不晚 :)

緊接視頻介紹之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直接視聽某曲,可點擊左上角的 playlist 選用)                   音樂編選:reaizuguo*

   《O Come O Come Emmanuel 降臨吧,以馬內利》原本是一首傳統的拉丁文聖詩 Veni, veni, Emmanuel歌詞來自舊約《以賽亞書》第7章第14節,預示神會給以色列子民一個名為以馬內利(Emmanuel「神與我們同在」之意)的救世主,也就是基督 這首詩歌原本是以小調奏出,旋律給人一種悲苦的感覺,歌詞內容則是充滿了一種悲痛中的期盼,期盼「以馬內利」可以來救贖當時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以色列人民。新約全書的《馬太福音》第1章第23節宣告,拿撒勒的耶穌出生,就是應驗了這個預言;耶穌的別名正好是以馬內利。~而「以馬內利」一詞也演變成基督徒彼此臨別的祝福。

  • O Come O Come Emmanuel的原唱是愛爾蘭歌手恩雅。而您現在首先聽到爆紅網絡之ThePianoGuys(鋼琴伙計,簡介附於文尾),大提琴手Steven Sharp Nelson Jon Schmidt鋼琴組合所演奏的O Come O Come Emmanuel》,以 neoclassical new-age music(新古典主義的新世紀音樂)的型態詮釋。精心編製的影片參插著耶穌在世一生的簡述;從剛誕生時,東方三博士來參拜,一直到耶穌與門徒最後的晚餐,擘餅、分杯。
  • 接著的就是原唱,新世紀音樂之后恩雅Enya,1961-)的天籟之聲,超凡脫俗,寧心而動聽!(視頻上先後有英文、拉丁文歌詞)

____(以上為視頻介紹,主文起自下一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誕的隨想

到底是聖誕,還是耶誕?
根據中文維基,1980年代,時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宋楚瑜通令各新聞媒體,不得使用「聖誕」一辭,因此台灣民間將聖誕節更名為耶誕節,為耶穌誕生日之意。我一直用的是耶誕,然而近年來,用聖誕而不用耶誕的越來越多,去年底我出文時,都快變成獨行俠了。

到底是聖誕,還是耶誕? 既然是外來的詞,那就先看英文的 ChristmasChrist是基督、救世主,也就是耶穌,神的兒子化作肉身而成為基督(意思是救世主);而 mas是天主教為耶穌生日望的 mass(彌撒)。所以將 Christmas 譯成“耶誕”才是正確的。(“基誕”更精準,但像話嗎?:)

只有人,譬如耶穌的門徒、殉教者、教宗等才能被封“聖”、升格為“聖”(但仍是人),例如聖保羅、聖約翰、聖彼得、聖若望、...等。 稱耶穌為“聖”,是把祂從“神”降格為“人”。 把耶穌的生日稱為“聖誕”,降格並褻瀆了祂! 維基百科:投票/聖誕節和耶誕節譯名之爭 - Wikipedia,竟然有這種事,真是犯了民主大頭症、選票氾濫症。我瞄了幾眼,言不及義,完全沒抓住重點。

不少基督徒,甚至教會裡的牧師很不高興別人用耶誕一詞,認為是對耶穌不敬,真是天(神)曉得,完全弄反了。很多事是不能想當然爾的;譬如,漢字現在大多用電腦鍵盤輸入,不用手寫,想當然爾,簡體字沒必要了。深究一下,電腦時代,簡體字更是不應缺的利器。(可參閱 資訊時代的最優文字

耶誕是虛構的?
據研究考證,耶誕日是人為設定的。格友山水光曾轉述,一位堅持傳統聖經研究者說,耶誕節並非耶穌生日,而是古羅馬為異教徒訂的節日;我有類似的印象。耶誕日期各教派也有不同,例如,東方教會(包含東正教)的耶誕是1月7日,最晚的是亞美尼亞教會的1月19日;所以我這篇文還不算晚。

新約聖經完全未提及耶穌的生日,也沒有教誨信徒紀念它,而是要紀念祂的受難和復活。基督教是依據聖經新約全書而生的,凡事應依據新約,不可多也不可少,所以不少基督教派拒絕過耶誕節,並且連提都不提。這其中包括中國人自創自立的教派,教會聚會所(又稱 地方教會或召會)。它是倪柝聲(1903-1972,是少數在西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華人基督徒之一)於1922年在大陸所創,1949年由李常受傳到台灣,後來並傳至美國。

弔詭吧,虛構的耶誕節成了非教徒,甚至異教徒的“聖誕節”。

是神,還是上帝?
耶和華是
基督教唯一真神的名字。但有的教派稱祂為上帝,這是怎麼回事?“上帝”本為中國道教和儒家對於神明的稱呼,當利瑪竇入華時為傳教目的,偷換概念,將天主教至高神翻譯為“上帝”。不少基督教派是不稱“上帝”的,只用“神”。個人認為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應該統一稱作“神”。格友上帝選民就中國傳統的上帝和神有深入的探討;茲推薦他的大作中國「祖傳」的信仰「上帝」是誰?

中國人比較有“帝”的觀念,定於一尊,所以上帝應該就是民間稱的老天爺,而皇帝是上帝或老天爺在世間的代表,是為天子。 神應該可無所不在,比較適合稱耶和華。 利瑪竇有所不知、有所不查;如果是嚴謹的德國人,或許會用“神”而非“上帝”。

有時在想,中國人的老天爺,基督教的神和伊斯蘭教的阿拉,都在一神論裡,難道不可能是同一位嗎?

淺談中譯名
其實,當年宋楚瑜通令各新聞媒體,不得使用「聖誕」一辭,使得耶誕成為不多見台灣的中文譯名優於大陸的例子(大陸至少在民間仍沿用1949年之前的“聖誕”)。大陸一貫有專業機構負責翻譯並統一中譯名,規則化、專業化、嚴謹而有一致性;跟金馬獎一樣,“業餘”的台灣選手對職業的大陸選手,有的比嗎?當然,你也可以說,不公平;那何不也職業化、專業化?

話說回來,如果我們要達到洋為中用、洋融入中、洋根於中,那嚴謹而高要求的中譯名之重要性,絕對超出你的想像之外。我不得不說,大陸的學術界和相關機構用心深,力度大;這方面條理井然,成效卓著。在科技方面尤其顯著,大陸的大學用書都是中國人自已用中文編寫、著作,很多科技的中譯名詞比西文更合理、易懂,充分發揮了漢字的優點,幫助現代科技在華夏文化裡紮根、長枝、開花、結果。

包含譯名在內的中譯要求信、達、雅,信為首要,幾乎應該是絕對的首要。精緻的中華文化進入現代,應與時俱進,也講求精準;去除中國人被詬病的“馬馬虎虎”。台灣自認保留了中華文化的正統;真的,台灣把“馬馬虎虎”留住了,別的呢?倒不見得。 ~我欣賞並贊同德國人的嚴謹。
[回應欄就中譯名詞有精彩而富知識性的討論,請別錯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   ThePianoGuys“鋼琴伙計”,作為Neo-classical neoclassical new-age music目前的代表性樂團之一,初衷是創造出能夠激勵人們的音樂和視頻,想將自己的音樂帶給這個世界。ThePianoGuys改編的古典音樂融合自然、過渡流暢,MV拍攝優美大氣、富於想象力。 他們推出的音樂視頻制作巧妙,畫面優美很適合邊聽邊看。他們常常為了達到最唯美震撼的效果到不同地方取景,甚至把鋼琴搬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讓樂迷驚嘆不已。他們在Youtube上的點擊率超高,全球各地都有粉絲。他們在2012年7月曾經說過要想辦法到長城上演奏,結果真的在天津薊縣黃崖關長城實現了! 鋼琴是從真武殿位置用吊車吊上長城後,再由人擡鋼琴就位,這就是《功夫魔琴:大提琴的崛起》。
【情資】下列文內已新加音樂視頻,以補足被覆蓋之原音頻播放器:
                        班得瑞♬,新世紀音樂頻譜的另一端  
                        神秘園的♬《柔、歌、承諾、時雨》
                        大陸研發超級磁浮列車 ♪《夏》      
                        轉化成電影音樂和美聲曲的歌劇《鄉村騎士》
間奏

                       
清末至2014兩岸經濟社會之比較♪《古月照今塵》      
                       
雙魚得水♪《春暖花開》(新加音樂視頻)       
                        ♪《加州夢》
                      
「四月望雨」--緬懷鄧雨賢 ♪《四季紅、...》  
                        ♪《秋葉》【雁棲湖 APEC 2014】
                        ♪《等你等了那麼久》...2013.8♬匯集
                        長笛傳奇 詹姆斯·高威 ♪《Nakasendo、...》

                        美對敘動武 遠在♪《天邊》?
                       
♪貝多芬最綺麗、最羅曼蒂克的作品♬ 

                       
餘音繚繞 ♪《Hey Jude、Imagine》
                       
中元應景 ♪《倩女幽魂》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zhg&aid=19915693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萬國衣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是有这习惯
2015/02/01 16:41
看不起依靠武力上位的执政者,民国时国民革命军攻占北京更名北平,原本计划将所有北京的学校也改名北平,北京大学罢课反对,坚持到底没改名。所以这是旧传统了。“秀才”自认学问很高,对依靠“枪杆子”上位的“兵”很是鄙夷,自古如此,文人习气。共产党之所以前二十年和“知识分子”发生很大矛盾,说到底是文化冲突,自认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看不起乡下进城没文化的共产党,但又斗不过,暗地里指指点点讽刺挖苦难免,这些当然会传到共产党耳朵里。“反右派”就源于共产党和知识分子的冲突。明清时代“文字狱”其实也是同样原因,秀才们看不起武力造反上位的皇室贵族....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azhg) 於 2015-02-02 00:31 回覆:

北京更名北平和北京的英譯完全是兩碼事,絕對不應混為一談。我也不同意當時國民政府的做法。 說看不起“槍桿子”上位的,那純粹是耍混,何況毛澤東還是“秀才造反有成”,替知識界長臉,史上唯一的吧?孫中山算嗎?

總之,“看不起武力造反”不成理由,而且漢語拼音也是知識的產物;就是有人腦袋不清,耍混!我還是驚異大陸網上沒人討論,群起而攻之。
(當然,改要往好改,不能像這一年來,百度百科越改越差,不遑多讓於聯網,哈!)


萬國衣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没错
2015/01/31 14:10
北大英文名是洋人根据粤语发音“北京”翻译的。当年清朝一口通商,洋人只能在广州口岸,用广州话读音翻译了不少中国人名地名。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azhg) 於 2015-02-01 00:00 回覆:

越說越認定應該改成漢語拼音,由兩個頂級的最高學府帶頭違規不嚴謹,是純屬巧合嗎?難道大陸的網友都沒感覺嗎?教育部在幹嘛?積習已久不應該是理由,北京都能由 Peking改成Beijing,影響之大,北大、清華根本不能比。~突然讓我想到“臭老九”這個詞兒。

就算我在發牢騷了,不必理我,呵呵。


萬國衣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个人估计
2015/01/30 15:00

纽约、纽芬兰等是1949年前就有的名字,未作更改。

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都是二战后才正式独立的,大陆都是“新”开头,台湾依旧用纽。

 

至于北大和清华,大学内往往有很重的恋旧习气,比较难改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azhg) 於 2015-01-31 06:12 回覆:

另一位格友,提到紐約和新西蘭,我就說 紐約是一個強勢的慣例。

北大和清華的念舊習氣不應該成為理由,何況原來的音譯很可能是洋人取的。
政府訂的合理且長遠的規則,高等學府應帶頭遵守;所以我認為政府應出面強制,如果不得已。


萬國衣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两岸译名还有些不同
2015/01/30 08:56
是大陆一般选择中性汉字翻译外国人名、地名等,台港习惯用褒义词:米歇尔vs蜜雪儿;帕腾vs彭定康;悉尼vs雪梨.....当然有些是1949年前很久的译名,如英法美德等国名,是数百年前西欧传教士自己译的,全部用褒义词,不好改变。凡是1949年后不同的译名,大陆大多尽量中性,台港唯恐洋人的名字不好听不够美善。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azhg) 於 2015-01-30 11:03 回覆:
同時,大陸較注重音準,如 悉尼、帕騰(怕疼,哈; 彭定康 會不會他取的中文名字?)、米歇爾等。贊成大陸的做法。
碰到 new 呢? 紐約、紐芬蘭,但卻是新西蘭,一致性何在?
---------------
我又要提 北大和清華 不用漢語拼音的事,很壞的榜樣!政府應出面。

龍公主 歌劇卡門演出之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好意思喔
2015/01/24 06:10

上次打了招呼

卻忘了再回來

真是不好意思

今天進來聽這大提琴演奏

非常優美  只是感覺上有點哀怨  悲涼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azhg) 於 2015-01-24 10:17 回覆:

請別那麼客氣

大提琴演奏表達了在水深火熱中的以色列人等待救世主來臨的心情~樂曲的原意。視頻介紹有提到這個聖經裡的故事
恩雅的演唱就賞心悅耳多了


萬國衣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哈,大陆还是有些冠汉姓的外国译名
2015/01/19 20:42
大陆还是有些冠汉姓的外国译名,其中多数是1949年前很久就有,约定俗成就不修改,如马克思、张伯伦等,另一些是不容易找到音近又不是汉姓的字。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azhg) 於 2015-01-20 07:19 回覆:
規則歷史短,例外難免頻。

萬國衣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还有
2015/01/18 20:01

撒切尔/柴契尔,等等,所有外国人姓名翻译惯例,大陆方面都是尽量不冠汉姓,台港尽量冠汉姓.

对未归化的夷狄不冠汉姓是古已有之的:

西夏王族祖先本姓"拓跋",唐末赐姓李,宋代赐姓"赵",后来拓跋元昊叛乱建国西夏,被剥夺赐姓"赵",于是重新用唐代赐姓,自称李元昊.

因为中国古代认为汉姓高贵,外族不可轻易冒用,赐姓是最高奖赏.对外族姓名翻译自然尽量避开汉姓.

共和国兴起虽逢是中华最衰落之时,没有忘记自己是华夏贵胄,怎能轻易用汉姓翻译红头发绿眼睛的外国人?因为要尽量避免冠汉姓,有的译音不是完全准确在所难免.尽量将西方人译为汉姓,同样有时会有音不完全准的情况出现,但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两岸人名翻译的主要不同在于规则完全相反:

中国大陆不用汉姓译外夷姓名以别内外,台港自认西人的边陲译名尽量冠以汉姓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azhg) 於 2015-01-19 06:43 回覆:
原來如此,真是長知識了
小時曾納悶,怎麼洋人姓名結構和中國人一樣?
甘迺迪(肯尼迪)姓甘名迺迪,詹森(約翰遜)姓詹名森,連尼克森(尼克松)都姓尼(這個大陸沒避開),還可能是孔仲尼之後呢(這是剛剛查的,呵呵)
---------------
中原和邊陲的確有別,
邊陲之人應該常警惕,保持民族的尊嚴!

萬國衣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关于人名的翻译,中国大陆和港台有明显不同的规则
2015/01/18 19:44

关于人名的翻译,中国大陆和港台有明显不同的规则.大陆官方的翻译,一律将外国人姓名第一个字翻译为非中国传统姓氏,以表示中外有别.

港台一般都寻找中国传统姓氏翻译.

斯大林\史达林,奥巴马\欧巴马,里根\雷根,克林顿\柯林顿,帕滕\彭定康....所有这些人名的翻译区别都是这么来的,无关乎读音.

当然中国大陆的译名规则更接近中华传统:

姓氏以分内外,内中华而外夷狄.

台港则是拼命把洋人拉入自己家,唯恐洋人和自己关系不密切.

看看中国古代译名就知道:

鸠摩罗什,阿史那思摩,爱新觉罗...一般都是分内外,决不用汉姓的.

回教圣人默罕默德又译穆罕穆德,但回族改汉姓后原本起经名的都改为马,这就是回族马姓特多的原因,原本是经名默罕默德的首字.改用传统汉姓"马"表示归化.

奥巴马等又没有归化为中国人,中国官方按中华文化潜规则认为他不能姓中华姓氏"欧",只能姓奥,和读音是否准确无关.


山水光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您的觀察力無所不在
2015/01/18 18:31

包羅萬象且巨細不遺

使人享受

面對萬眾唇槍,一夫當關

令人佩服

在台灣,有無數人肯定心中有神,是與天連結的窗口

傳說是這樣:

上帝耶和華為了避免日漸聯合使壞的人類更糟糕,

一夕之間讓人類說出不同的語言,當時的獨霸瞬間崩盤

兩岸有差異是美麗的錯誤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azhg) 於 2015-01-19 04:55 回覆:
謬讚, 謬讚了
----------
美麗的錯誤是謬誤
謬誤是錯誤的錯誤
負負得正了。~呵呵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說到奧巴馬
2015/01/18 10:06

呵呵!我用的是奧巴馬。

的確o 是翻成歐比較合適,但是說真的 歐巴馬念起來還真拗口,還像歐巴桑耶!

奧巴馬念起來還比較有力,我看大陸對奧巴馬還是很給力的。哈哈!

如果要跟英文發音接近,應該是偶巴嬤。是不是?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azhg) 於 2015-01-18 12:26 回覆:

是啊,如果奧巴馬要做歐巴馬,那我們應該把“奧林匹克”改成“歐林匹克”。呵呵

記得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剛浮出來時,大陸立即的統一中譯就是薩科齊(用不捲舌的 “薩”是對的)。 台灣的就出現至少五、六種以上不同的譯名,甚至報紙同一版面上還出現不同的音譯,歷久不衰!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