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05 07:16:02瀏覽7137|回應22|推薦253 | |
(如果您在版面鬆散的新版,建議點擊此處舊版愉快閱讀:) 網絡時空穿越 復舊翻新老歌譜成新樂 悅耳賞心 而這些充滿台灣特有情調,讓人一聽便難以忘懷的悠悠旋律,全都出自於一人之手 -- 那就是母語並非閩南語的客家籍作曲家鄧雨賢(1906-1944)(下圖)。祖籍為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今梅州市蕉嶺縣),出身自書香世家(曾祖父18世鄧觀奇,字兆熊曾為清代台灣秀才之一,開芎林文昌閣,晚年遷至桃園龍潭、平鎮等地。育有九子,其中三子中秀才,長子19世鄧瓊鳳秀才生鄧盛猶20世,為鄧雨賢之父,鄧雨賢本人則為台灣桃園鄧氏第21世,來台第六代)的鄧雨賢在1906年7月21日誕生於當時的大溪郡龍潭莊,也就是今日的台灣省桃園縣龍潭鄉。
鄧雨賢15歲時進入台北師範學校(今台北教育大學)就學,1925年畢業。24歲時,遠渡日本,學習作曲。1932年,鄧雨賢27歲時加入文聲曲盤公司,創作了《大稻埕行進曲》,1933年,鄧雨賢28歲時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同年,他創作了《望春風》、《月夜愁》等歌曲。 日據時代末期,因日本殖民者在台灣實行皇民化運動,所有漢語歌曲全遭禁唱。《望春風》、《雨夜花》等歌皆被改編成日本軍歌,鄧雨賢受到嚴重打擊,鬱鬱不得志。因此,鄧雨賢35歲時,辭去工作,回到老家芎林,在芎林國小任教;之後39歲時,不幸因病去世。鄧雨賢畢生創作有50餘曲,其中當然又以合稱「四月望雨」的《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最為聞名,不愧被譽為台灣歌謠之父。 請注意:播放器首曲顯示《水中煙》,實際播放的是《月夜愁》(參閱 音樂介紹末段)
【推薦閱讀2015.1.11】台灣廈門兩岸音樂人 用音樂紀念鄧雨賢 【插播2014.3.7】 中韓音樂家聚首 用歌聲紀念台灣民謠之父 (附有多張圖片) 桃園縣政府客家事務局上午舉行記者會,除了更曾以小說《望春風》為其著傳的台灣客家文學大老鍾肇政,現場追憶鄧雨賢的歌曲。 來自韓國的李承恩,曾在德國接受紮實的聲樂訓練,會場穿著地道韓服,以聲樂方式唱出鄧雨賢的片段經典名曲,贏得熱烈掌聲。 來自廈門大學音樂系的教授莊德昆與周雪芩,融合中國傳統唱腔與西方的美聲唱法,除了演唱鄧雨賢與廈門有關的曲目外,也將演唱著名的中國民歌,人已經準備搭機來桃園龍潭。 桃縣府客家事務局局長賴俊宏指出,鄧雨賢對音樂十分具有熱情,他自師範學校畢業後毅然決然到日本學音樂,回台時正逢福佬話流行歌曲的熱潮,發揮了他的音樂才華,以一首首歌曲感動人心。 賴局長也說,龍潭舊名為靈潭,可見這裡地靈人傑,音樂家鄧雨賢、文學家鍾肇政都是龍潭的子弟,對台灣、對客家在音樂與文學上的貢獻莫可測量。 上午記者會選在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表示對鄧雨賢的尊敬,更希望透過他的作品傳達其背後的“客家精神與故事”,特別設立了鄧雨賢音樂館,包含與鄧雨賢相關的文物、手稿、各時期照片以及其生平紀要與作品年表,此外更設有互動式多媒體櫃,讓參訪民眾可以手動機器、認識鄧雨賢的生命足跡。 台灣客家文學大老鍾肇政也蒞臨現場,他說,紀念鄧雨賢音樂會辦理至今已22年,每年都有不同的創意。像是曾兩次邀請歌手許景淳、已故音樂大師張清郎參與演唱,亦曾邀請師大音樂系交響樂團、俄羅斯愛樂管弦樂團下鄉龍潭演出。 鄧雨賢音樂之所以經典,即在於它唱出了台灣人在過去戰亂時代的動盪與莫可奈何,是台灣人的心靈曲子,或許它們曾是流行歌曲,但我們卻能從鄧氏的音樂裡看到藝術的永恆。 延伸閱讀: 鍾肇政:日本推皇民化連台灣民謠也沒放過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