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23 08:42:18瀏覽1572|回應0|推薦22 | |
看著(關注)孩子的成長(成就) 舒帆很在意她每彈完一首曲後,是否有人鼓掌(如果能再加「叫好」,就更好)。 當阿公的我,不得不兼具兩種角色,一是糾錯(帆也會不高興,會瞪我白眼,因為她認為我不是老師),另一是也要鼓掌 + 喊「棒」(舒帆最棒了!)。 那麼小的年紀,曉翠老師說得好:(1) 小小孩學音樂要靠大人的拉拔,(2) 小學中年級之前的小孩是依靠「感性」學音樂,更年長時才能轉為依「理性」學音樂。 所以,除非像是朗朗、周杰倫,甚至游松澤那樣的神童,幼童學音樂是要在「玩」中進行的。既然是「玩」,同伴就很重要,所以一開始先上團體班是正確的,班上有同學作伴。可是,回到家,家人的鼓勵與讚賞就扮演了很重要的陪「伴」的角色。 大部份人學器樂是從鋼琴開始,但也會擔心小朋友是否能繼續,所以大多先買幾千元的 keyboard 級電子琴。可是,學到約一兩年有心得後,一定發現電子琴跟真正的(指傳統)鋼琴差別太大了,如果要繼續學習,勢必要換琴--最好是傳統鋼琴,萬不得已才考慮數位鋼琴。 班上同學柏學的媽媽最近很猶豫,到底要買中古琴?數位?還是傳統鋼琴。柏學跟他媽咪說要真正的鋼琴,可媽咪考慮很多因素,說要買數位鋼琴,柏學聽了,以低沈的聲音回「喔▄▂╴」。顯然,柏學小朋友心裡自己已有定見。 音樂教室的老闆也鼓勵買傳統鋼琴,還強調:傳統鋼琴在三年內(如果小朋友中斷學習)保證半價購回,而數位的期間是兩年。 我跟柏學媽說,是思考方向的問題。如果一直想小朋友可能學不下去,這樣新琴買了兩三年被以半價折購回去,也是不划算的。 其實,問題重點在於:家長是否認清小朋友學音樂需要靠大人的帶領(不能期待他自發性的),而且家人如何扮演小朋友的「學伴」也很重要。 舒帆在去年初才上到幼三時,第一次帶她自己去試琴。她彈了一台數位的 CLP-430、一台比一號琴小的 console(高 109 cm)、一台定價 $99,999 的一號琴(也就是你給老闆十萬元,他會找你一塊錢)。結果,舒帆說她要那台 $99,999 的。 我跟柏學媽說這一段故事,柏學媽說柏學也是要求傳統鋼琴。 小小年紀,竟然有此「音感」了,天生的嗎?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