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劄記(X55):手語,可以「翻唱 (cover)」口語的歌曲
2024/03/27 11:16:31瀏覽259|回應0|推薦6

音樂(music)原本由旋律、和聲、節奏三個元素(element)組成,音樂再加上語言(Language)就成為一種「傳遞某種訊息的表演藝術」。

音樂的基礎是「曲式」(musical form),因而也可用「曲」來代表「音樂」。作曲者創作時可能是只針對鋼琴、小提琴或其他樂器或人聲寫作,創作完成的[曲]可以被改編成其他發聲的形式,此時這首[曲]除了主旋律之外,其他的「音色」(tune)、和聲、節奏,都可能被更改。音高(pitch)、節奏的改變是俗稱的「變奏」。

語言,是人類賴以進行溝通的方法,可以包括聲音、文字及動作(註:手勢及肢體動作)。語言因人類群聚的關係形成各式各樣約定俗成的語言結構及表達方式。(the principal method of human communication, consisting of words used in a structured and conventional way and conveyed by speech, writing, or gesture.)

聽人的「表演藝術」傳統上包括[人聲(vocal)]及三要素齊備的[曲]組成「歌唱的表演藝術」;聾人聽不到聲音,所以聾人可以用[節奏]及自己的[手語]創作自己的「表演藝術」。

初次創作的 song(歌謠)大致是配上一種語言,例如,《逆風飛翔》配上口語中文的歌詞,當然是給聽人唱的。

搭配原始語言創作的歌謠,可以被「翻唱(cover)」成另一種語言,可以是另一種口語,理論上也可以是手語

「翻唱(cover)」就是翻唱出來的目的語言必須是純正的,正確的目的語言的語法。可以參見膾炙人口的《青青校樹》,原創是《Song for the Close of School》經過「翻唱(cover)」後的日文是《仰げば尊し/あおげばとうとし》,中文就是《青青校樹》。

而「翻唱(cover)」後的日文版、中文版都遵從日語、漢語的語法。

通過「翻唱(cover)」,手語歌便完全不成問題。

有問題的「手語歌」是我 2012 年初次看到的,直接照著中文語序打拆解後的手語單詞,就嚴格的「語言」定義來看,那些打出來的動作根本不是 natural sign language,這是我對黏著中文語序「打」口語歌謠不以為然的原因。


《逆風飛翔》的手語翻唱

[A] 原詞:不夠聰明 你説你 註定失敗很徹底

[B] 翻唱詞:你 告訴我 你 聰明 沒有 失敗 一定

如果某人辛辛苦苦學了中文語序的 [A],聽人看了,大概知道在打什麼;可是一個對中文語法不太熟悉的聾人,很可能就莫名其妙而楞在一旁。「不夠聰明 你説你」,又不把方位表達出來,到底是誰不聰明,又是誰在說誰?


如果可以製作手語歌的教材,或「手語歌譜」

  1. 示範影片只列出[手語句],而且放在底部正中央,讓有心學習手語的聽人專注手語的正確表現法,而且把原來的中文歌詞丟棄掉
  2. 儘可能加上主旋律的[樂譜],主要是把「節奏」清楚表達出來,而且可以知道原[曲]的音高(pitch)。
  3. 教材或示範影片,最好能叮嚀學習者
    1. 只看譜、只聽樂曲。
    2. 心神專注在[手語句]。
    3. 絕對不要出聲跟唱原創的中文歌詞。

(看原尺寸的譜圖)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18044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