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聽障教育欠缺的一半
2018/06/26 12:12:05瀏覽1377|回應0|推薦16

今天早上,我和聽巡老師做了這學期的期末 IEP 會議,我告訴老師說,台灣的聽障教育現在是落後歐美國家大約三十年

她不太清楚我為什麼這樣說。我大略解釋了一下,瑞典、冰島、美國大部份的州,小孩確診聽障後,政府立即列管,馬上派手語老師到家教孩子及家長手語。1960年起,手語敗部復活後,先進國家已經認定手語是聽損者(不一定全聾)的母語,第一語言。

家長須一起學習(自然)手語,經由以手語構築起來的家庭溝通環境,讓小孩在學前(pre-school)階段習得以手語進行日常基本溝通的語言能力。進入國小後,手語還扮演輔助學習口語的任務。

聽巡老師說她們曾有過手語講習,但並未將手語納入基本教程,不論孩子是接受聽覺巡輔,或是資源班。

台灣地區在民國六十年代,文法手語派透過聽障教育的路線進入啟聰學校,後來更進入手語翻譯的領域,從此,在台灣流行的手語逐漸被文法手語搶去主導的地位。你如果想學真正的台灣自然手語,建議去找現年六十歲以上的年長的聾朋友學,因為她(他)們念啟聰時,文法手語還沒出現。

本文所謂「欠缺的一半」是指台灣政府尚未像先進國家那樣,把(自然)手語的早期學習納入聽障教育政策裡面,目前仍然是以口語為主——企圖讓聽損者都具有口語能力。問題就藏在,學習口語對聽障者是很辛苦的,而且成效在個人之間非常不一樣,因為各自聽損的程度不盡相同。

這個「欠缺的一半」,我告訴聽巡老師,如果台灣從政局穩定下來的那一天起算,也許要三十年都不一定能追上歐美。

另一個問題是,現在的啟聽學校都早已是綜合各種障別的特教學校。老師、校長難以專注辦好聽障教育。台灣的啟聰學校好像不曾出現過會手語的校長,即便只是文法手語。這是在「欠缺的一半」之外的另一個大問題。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11283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