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01 09:28:46瀏覽487|回應0|推薦9 | |
在台灣,單靠手語難以成就聽障者的學習美景 中正大學語言所張所長撰寫的《「聾」情「覓」意篇(四)》所言正是台灣,甚至世界其他國家處在目前辛苦從獨尊口語轉向雙語化的過程中尚未完全排除的問題,可是,還有三個相關的問題需要進一步釐清。 針對「將孩童需要大量語言輸入來發展他們的認知階段,停留在練習聽和發音上,讓很多小孩錯過了寶貴的黃金學習階段而不自知。」,相關的問題是:
讓我們看看兩位台灣聾人菁英的錄影畫面: ●黃柏龍獲文薈獎(2008-10-06 公視手語新聞)01:25開始 他倆雖然聽不見,但是他們都有口語的經驗,說口語不輸聽常之人。作為對照,我尚未看到全然沒有口語經驗的聾朋友能寫出一手辭能達意的中文。 如果真心想幫助全聾且完全沒有口語經驗的聾生,國內必須具備三個要件:
作為暫時的結論:聽障生仍然至少得依靠「前置雙語」,才能達成有效的學習。「前置雙語」的意思是:循序漸進,這三個要件第一步的教學目標應放在輔導聾生中文書面語的學習,使用手語建立聾生具備中文的口語思維。口語思維建立之後,才有可能直接讀寫中文,掌握中文書面語,這時才是真正的「雙語」。 當然,最好的是能設立像美國高立德大學那樣的高等聾教育學府,我們才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大聲說出:我們有聾醫生、聾律師、聾科學家,等等。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