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劄記(X37):為什麼聾朋友的中文寫不好?
2013/04/03 18:28:26瀏覽2135|回應0|推薦11

這個話題應該只限於全無口語聽覺經驗的聾朋友,如果之前尚有部份聽力,或藉輔具之助,爭取到一些時間,建立口語發音的經驗,也學會了口語的標記方法(即:注音),那麼,這一類的朋友,即使仍算是「聽障」,卻能培養出以聲音進行記憶、思考,進而表達的能力。至於其口語或書面語的能力能累積到何種程度,則屬個人用心的問題了。

大約三十年前,台灣教育部委託的學者認為應該建置一套「統一的」手語(其實只是手勢而已),然後教聾生按照漢語的語法語順打「手語」(命名為「文法手語」)就能學到通順的中文書面語。哪知,出發點沒問題,方法卻出了問題。簡單說,是「學者」忽略了聾人無法搞懂依靠聽覺的記憶模式(聾人依靠視覺記憶),三十年的心力,付諸流水,全聾的朋友仍然寫不出通順的中文,反倒是滋生了一個副作用,讓人以為「文法手語」也是手語,甚至有少數機構在「手譯員培訓班」教的手語不是自然手語,卻是「文法手語」,讓學生學得一頭霧水,與聾朋友實際進行溝通時,經常打出聾人看不懂的「手語」。

我原本研究這個問題,提出建置台灣手語文字、手語文的構想,與教育部的「文法手語」剛好相反的方向,教聾生依照自然手語的語順,寫出對應的漢字。一旦,聾生有了「自己的」文字,聾校的老師便能利用這個聾人的母語,自然手語,來教導聾生跳過漢語的聲音,直接用自然手語學習中文書面語。

即便我在網上找到日本明晴學園就是主張用自然手語直接跳學日文的做法,我在臉書上抛出這些想法,卻遭到語言學專家的否定,甚感遺憾!

近日,我找到一篇中國的文章,它談到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聾人的雙手上。結果接受教育的聾人也就只把「雙手」上表達的內容記錄在紙上,這就出現了很多在手語的意義遺漏的現象。具體說遺漏了「表情詞語」、「身體詞語」、「聾式詞語」、甚至是「口型詞語」,所以聾人的書面語中就剩下少的可憐的「手勢詞語」。所以聾人的書面語中很少使用形容詞和副詞、很少使用介詞和連詞,主語和賓語經常省略。因為在手語中表達形容詞和副詞意義的往往是通過表情完成的,連詞常常是通過停頓時間的長短和表情完成的;而主語的角色常常是打手勢的人代替的,所以常常省略。

所以手語的詞語組成應該包括手指詞語、手勢詞語、表情詞語、身體詞語、聾式詞語和口型詞語。只有在語言學的高度上承認它、研究它,才可以在具體的教學實際中推廣和使用它。

研究手語的詞語構詞的規律對於解釋聾人書面語言支離破碎、顛倒、數量少等等有重要的作用和幫助。如果聾人在書寫時把「手勢詞語」、「表情詞語」、「身體詞語」、「口型詞語」和「聾式手語詞語」全部變成書面語話,那麼聾人的書面語詞語的數量將會大大增加。不僅如此,聾人書面語支離破碎的現象也會有所改觀....

有興趣的朋友請直接閱讀原文:北大中文論壇 - 中國手語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746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