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劄記(X38):翻譯的背後
2013/04/07 11:38:48瀏覽898|回應0|推薦19

我去年去中聰學手語的目的很單純,只是給自己用的,結果,去了之後,才發覺,現在大家學手語,幾乎都圍繞在「手語翻譯」打轉。

這無可厚非,政府為了落實對弱勢族群,對聽障朋友的照顧,其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就是給聾朋友提供手語翻譯的服務,於是,政府設立了手譯員證照的考試,然後,就有大批聽人投入這個領域,有些人懷著悲憫之心,想以志工之懷給身邊的聾朋友服務,另外,這也是一個進步社會中的一項正式職業,例如美國。一項工作如能職業化,必能精進該項工作的質量。

大約兩個月前,在臉書有一位頭腦很精明的「朋友」提出一個看法,他說語言之間的翻譯,必須先弄清楚「源語」的思考內容,然後,將那些思考的內容直接以「目的語」表達出來。據悉,這位朋友年方三十,能有這樣的領悟,著實不簡單,所以我說他頭腦精明。

目前,全台各地的手語班,包括啟聰學校開的,都說它們要培育手語翻譯人才。而縣市政府提供經費補助的課程,大部份明言課程是否「結業」須包括手語翻譯實習(實際提供手翻服務)的時數。於是,所有的教材及教案都在教手語與漢語如何對譯,即:手翻口、口翻手及口手雙向翻譯。少有單純在「教」(自然)手語的,著重在教導如何用聾人的思考模式,不透過漢語,直接打出手語。

最「信達雅」的翻譯當然是「意譯」,也就是第三段提到的那位朋友說的,以「思考內容」(也許可以說成是一個「情境」)為中心,像台鐵扇形車庫一般,中間那個轉盤就是思考的中心,或稱「情境的真實」。翻譯如果能夠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必然不會發生「目的語」不同於「源語」的窘境。

如果直接看「源語」的語句,就將它的詞彙一一對應,即便另行依照「目的語」的語法重行排列組合,仍然不可能得到信達雅的標準。

同樣的反思,我在101年11月24日的《手語劄記(X24):從迷惘、悵望到開悟,如果能夠重來》已經提過。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747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