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劄記(X24):從迷惘、悵望到開悟,如果能夠重來
2012/11/24 04:57:43瀏覽742|回應0|推薦8

迷惘:困惑而不知所措。
悵望:情緒落寞而有所想望。
開悟:開通覺悟。

學了九個月的手語,有點心力交瘁的感覺。為什麼?過程是這樣的。

原以為啟聰學校教的手語肯定是原汁原味,不加一點人工添加物的,哪知,事實遠非想像或期待。學校老師沒問題,問題出在制度。政府出的經費,「依法」必須使用政府的教材,好死不死的是這套教材並非教聽人學手語所編製的,它的目的是給聾生學習中文。教材內容全部是中文語句,沒有一點點手語的例句或手語的語法說明,光碟的示範動作就是所謂的「文法手語」,依照中文語序及政府「統一」後的手語來比劃。結果發現,聾人的日常溝通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舉例:

聾朋友:「好//」,或,「好^^」(加表情)
文法手語:「你/好//」,或,「你/好/嗎//」(不需表情)

老師力挽狂瀾,儘心儘力給學生說明如何打出真正的自然手語,無奈是被框限在教材的籠子裡,師生都須付出加倍或加若干倍的力道才能學到一些「真正的」自然手語。不是說完全沒有成果,而是事倍功半。

學到高級班,需要先自己預習如何把課文轉成手語句,事到如今,不但沒有成長的喜悅,看著那些不知如何拼湊出來,既鬆散又饒舌的中文語句,心裡反而滋生更多的無奈。

雖說歷史無法重來,可這是指走過這條路的人,如果是新人,我希望他們不要同樣地承擔我們走過的艱辛。

第一段的三個月 -- 啟蒙,遠離任何文字

  • 認識台灣手語的基本手勢。
  • 在口語的引導下,學習食衣住行的打法,最好以一整句的意思跟著老師打,例如:「我餓了,想吃東西。」不要分開學「餓」及「吃」。
  • 認識聾文化。

第二段的三個月 -- 手勢的熟練、順暢

  • 學習範圍擴充到育及樂。
  • 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試著直接用手語表達,不經過口語的事先思考
  • 觀察手語新聞、手語劇場的手語演出,注意口語旁白或字幕與手語(手勢、表情、方位、動作)的對照。

第三段的三個月 -- 食衣住行育樂的雙向對譯

  • 尋找、把握跟聾朋友溝通的機會,探索聾朋友的思考模式。
  • 並且延續第二段的努力。

第四段的三個月 -- 展翅高飛

  • 繼續尋找、把握跟聾朋友溝通的機會,摸透聾朋友的思考模式。
  • 自行或找人幫忙檢驗是否已摸透聾朋友的思考模式,如果是,即便你碰到多麼繁瑣或嚼舌的中文語句,你都能在彈指之間轉化成簡潔明朗的手語句。

這時如果你的手語被聾朋友有所肯定時,去考丙照吧,千萬別在還沒「演習」過,只有課堂學習之後,就急著去報考(即便通過,都還有可能打出聾人看不懂的手語喔)。

重點是,先去摸透聾朋友的思考模式,之後,自然而然就會翻譯。我們這九個月,一昧地單向從中文語句「趕著鴨子上架」以為自己就是在學「手語翻譯」,唉!

目前在國內,台北市勞工局的《手語翻譯》仍然是現階段最好的手語教材。然而,如果我參與它的編撰,我會建議把它分為兩部份。第一部:手語基礎;第二部:手語翻譯。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706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