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18 13:29:01瀏覽1406|回應0|推薦8 | |
HBO 製作的影片一向耐看,而且發人深省。這部 "Sweet Nothing In My Ear"(台譯:傾聽我心)--人人都期盼別人能傾聽他內心的想法,進而讓他做成自己的決定。可是,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形成「多數」與「少 數」的分野。社會或國家一向由多數族群統治,不僅社會資源的分配由「多數」掌控,連資訊的傳遞也因「多數」與「少數」比例的關係造成不公平的偏斜。 植入電子耳的黃金期公認是六歲之前,這涉及人類聽神經「卡位」的問題,可是,
耳聾不是病,那只是人身某種程度上的機能不足。即便是耳聰之人也不是人人皆無缺陷,例如視覺聽覺皆 OK 的人也有可能在肢體上發生「障礙」,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後天傷病的結果。 電子耳不是讓生理機能恢復原狀的「治療」,它是裝在人體內的聽覺「輔具」,而又不同於助聽器,它是侵入性的手術,而且不可逆地改變了原有的生理構造。 這部影片幾乎綜合了我這三年蒐集到的資訊的總和,包括:聽障的醫學觀點、聽覺障礙的教育問題(我國也還處於偏重口語的復健,對不具口語能力的聽障兒提不出具體有效的對策)、統治階層(聽人)如何對待聾人的觀念問題,以及,聽障(聾)族群的自我認知及其「文化」的解讀。 片中夫妻倆為了曾經聽得見卻又失聰的兒子是否接受植入電子耳(人工耳蝸)有所爭論,岳父母是聾人也來加入辯局,後來又變成監護權的訴訟。結局沒交代夫妻是否復合、有無決定替兒子植入電子耳,只以夫妻倆得到共識--任何決定都要夫妻兩票都同意,不要以爭得監護權來片面決定裝或不裝電子耳。 網路蒐尋更多資訊:在 google 打「傾聽我心 電子耳」。 以下這影片據說是美國聾朋友在介紹這部《傾聽我心》,但我看不懂美國手語。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