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究竟是用正體字好,還是簡體字好?】
2008/01/08 10:05:59瀏覽18064|回應27|推薦25

我在朋友轉寄來的2008年北京奧運馬術競賽圖標裡,看到兩個有趣的中國字──「朵」,原指人們為了避開猛獸侵襲而屈身藏於樹木之上,後來本義轉注為「躲」字。

另一個則是清楚表現鬃毛與疾行四肢的「馬」字。

於是,我想寫篇文章來談談此事……

當台灣導遊帶大陸觀光團有一段時日了。

位於士林的「故宮」,是觀光客下飛機後,第一個急於探訪的熱門景點。當導遊的都很清楚:「在客人對你還完全陌生的情況下,如果故宮解說得好,對接下來的帶團氣氛很有幫助……。」所以,我們都儘量把參觀故宮的時間安排在客人入境後的隔天一早。

故宮要解說得好的確需要下點功夫,而我個人,對於介紹故宮深具信心!

我帶團不太講枯燥難懂的年代歷史、專有名詞。因為老實說,有些東西如果連自己都背不起來,我猜想客人就算聽了也一定記不住。

我喜歡把中國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字、看似神秘的宗教起源和有趣的民間傳說故事摻在解說裡頭一起講,讓客人在短短一、二個小時內,輕輕鬆鬆地對中國歷史文化留下鮮活印象──有趣才會記得,這是我的感覺。

我也常常會反問客人問題,譬如,每回講完青銅器和甲骨文字的關係後,我都會透過麥克風問客人一個敏感話題:「各位在聽完我的介紹之後,現在覺得正體字好,還是簡體字好?」我知道這個問題如果牽扯到意識形態或政治聯想,想必少不了一陣口水大戰。而我,為什麼偏偏要哪壼不開提哪壼呢……

中國人的驕傲

其實,我會這麼做,應該從我開始對甲骨文開始產生濃厚興趣那年說起。

一九九三年,我在書店無意中發現一本介紹甲骨文的翻譯書「字趣」,引起我對中國文字起源的好奇。後來,陸陸續續在圖書館和其他書店裏,又找到許多兩岸學者對甲骨文的研究著作。

慢慢的,我才發現,原來目前世界上存留下來的主要文字,像是英文、德文、西班牙文……,甚至於從中國文化轉變至今的現代日、韓文,幾乎都是以字母組合拼湊而成。而中文一字一義的「方塊字」不僅稀有,更是老祖宗由大自然裏各種形體萬象所衍生創造出來的智慧結晶──像是有石者稱「山」,有土無石者稱「丘」,山峰之石謂之「岩」,山巔之丘謂之「岳」便是其中一例。科學家甚至說,中國文字的零壹組合,在電腦記憶體裏所佔據的空間,遠比其他字母組成的文字要少很多呢!


每當我在導覽過程中,驕傲地問客人:「你們知道外國人最羡慕中國人什麼事嗎?」時,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曾察覺身為中國人所擁有引以為傲的事實。

「在國外,儘管考古學家發現了許多中古世紀,甚至於更早時期的出土文獻,但是卻有很大一部分文字內容,至今仍然沒人能夠翻譯出其原意來。中國人竟然可以隨隨便便就看懂自己祖先二、三千年前所遺留下的文字!」這真是太神奇了! 

之前,因為自己從小習慣使用正體字,所以對這事感覺不出什麼特別意義;可是,當我開始接觸大陸貴賓後,發現客人在餐廳裡面對一幅中國山水字畫,一幅正體楷書所寫的對聯,卻搔著頭皮問說:「朱導,這是什麼字?」時,我決定要好好花點時間,用心來談一談為什麼要推廣「正體字」這件事!

一字一義一幅畫

中國文字歷經數代演變,不僅深具歷史意義,每一個中國字,也都是一幅上古先民鮮活的生活圖記。

我在介紹甲骨文時,最常舉的例子就是灰塵的「塵」字,塵這個字簡體字寫作「」。當然,比土還小的灰稱之為「」並沒有錯。但是「塵」這個字在遠古時代寫成三隻鹿(中國人的"三"表示大數),下面再加個土字,當初這個字的本意是:

群鹿狂奔在草原上,所揚起的灰土,謂之"塵"。

而美麗的"麗"字,指的則是大型公鹿的角。

可惜簡體的「」字,讓這原本充滿視覺想像的字獨獨只剩下一對角,而不見大鹿的蹤影了。

對於不常使用正體字的人來說,這些例子往往可以開啟另一種奇妙的感觀體驗。

接下來,如果客人還有興趣,我會繼續介紹故宮陳列的青銅古器名稱,是如何從器具的形象轉變而成現在的通用文字,像是以手舉杯的「尊」、「爵」,用大口蒸籠烹煮狗肉祭神的「獻」(),一個人彎腰以水為鏡的「鑑」(),狀似倒水容器的「匜」、以及「盤」、「壼」等等文字的演化由來。

當然,因為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跟祭祀儀式有著密切關係,所以還可以順便講講為什麼中國人拜神要舉香、燒紙錢?為什麼人們相信過火可以去霉運?而為什麼中國人又特別喜歡在青銅器表面刻上獸紋和鳥紋……

走在故宮長廊上有甲骨文字可講,看到台灣東部海岸日出時,更有一堆甲骨文字的話題可說。光一個"木"字,就可以引出一大串有趣的先民故事,有時我還會故意挑出客人姓名中的文字來講故事。記得有位大姐姓「步」,這姓氏在台灣很少見,我就跟她說:「"步"這個字其實就是前後兩個腳印,一個腳印為"止"(趾的初字),有停的意思。兩個腳印就有步行的動感了,如果兩個腳印中間再加一條河,就是涉水的"涉"字。怎麼樣,有趣吧?」客人聽完我的解釋後,開心地說她一定要回去跟她家人述說自己家族姓氏的由來。


另外,我也常常用我的姓氏「朱」拿來解釋為什麼中國人會把暗紅色稱作朱色?而中國人為什麼又會把「根」和「本」,「枝」和「末」放在一起使用?還有,為什麼「廟」寫成「」字,就少了思古悠情?

力挽流失中的文化寶藏

我曾經想像。

五十年,或一百年後,一個臺灣旅客和一位大陸朋友共同帶著自己的孩子走進北京紫禁城裡參觀。當他們仰望紅牆黃瓦,金碧輝煌雄偉大殿時,大人舉起手指著梁柱上的匾額問孩子:「你們唸唸看,這座宮殿叫什麼名字啊?」

臺灣孩子可能很快就會回答說:「這叫養心殿,那個叫坤寧宮。」,而大陸朋友的孩子則會急著回過頭來拉著父親的衣角問道:「爸爸,這是什麼心殿啊?那又是坤什麼宮啊?」父親一臉錯愕答不上話來。因為,他們已經都不識得「養」(),也不識得「寧」()字了。

我不知道再過多久,慣用簡體字的中國人會像外國人一樣,開始看不懂自己祖先傳下來的文字?我也不知道到那個時候,中國文字除了成為人與人溝通使用的單純符號外,還能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留下多少美麗傳說?

我也常常在想,如果教育我們的孩子或外國人認識中國文字時,可以從甲骨文的演變開始說起,會不會讓學習者更容易弄懂這些文字的原創本意呢!

當然,更重要的,會不會保留較多文化連繫的繁體字,和少數更接近於文字原創精神的簡體字,像从(從)、像灾(災),才是所有中國人都應該致力去了解和學習的一種文字呢?

如果兩岸學者能夠攜手合作,共同找出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文字,無論它過去曾經被叫做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正體字,還是簡體字,只要對傳承中華文化有所幫助的事,是不是我們都該有所堅持,並為此盡一分心力呢?

…………

站在復興中華文化的角度來看,究竟用正體字好,還是簡體字好?

這個答案,我似乎在2008年北京奧運的圖標上,看到一絲希望……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sir&aid=1480319
 引用者清單(1)  
2008/01/15 12:05 【???? ?????】 ???????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小納記
心聲!請問可以提供一些關於正體字的研究資料嗎?想多多瞭解!
2013/02/17 16:50
 無意中看到你的文章真是太好了!我是在澳洲上高中的廣東人,雖然之前在國內受得是簡體字教育,但從小可能受港台文化一些影響,覺得繁體字那麼美,爲什麽我們會用這種像速食快餐一樣的簡化文字?後來根據書籍和字典也練成了書寫繁體字。後來自己也來澳洲以後有選修中文課程,我就選了這個“國家應提倡使用正體字”的topic,老師的意見是寫簡體字簡便,因為考試時間是很寶貴的。因為本身是寫繁體字的大陸人,很想深入研究這個話題! 請問朱SIR能多提供關於正體字的歷史參考資料嗎?感激不盡!
朱偉屏(阿SIR)(artsir) 於 2013-02-19 10:49 回覆:

小納記:

文字和語言都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方式,"簡便"是考量之一,而如何優美、婉轉的表達也有其必要性。就好像如果一篇英語作文中充滿了縮寫,就算看得懂,感覺總是差了點,不是嗎?更何況,文字更代表了文化的傳承。

之前帶團時,有客人送我大陸出版有關漢字歷史的書,其實大陸比台灣出版更多這方面的書籍,你只要上網搜尋"漢字簡史",應該可以找到很多相關介紹。台灣有一本"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的透視"還不錯,不僅介紹文字,也探索早期中國人的生活文化,值得一看。

畢竟,繁體字也是由古文字逐漸演變而來,往源頭找,會發現更多有趣的關連性。而如此一來,我們才會瞭解哪些簡體字與歷史文化有極大斷層,以及其不適用性。


Guest
大陸對正體字的管制
2012/06/21 11:53

其實大陸有很多法例禁止使用正體字,例如廣告法例便有必須使用簡體字的條文

比較近期的是 “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112/t20111216_297089.html

第十二条 汉语文出版的报纸、期刊、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等出版物的印刷体报头(名)、刊名、封面、内文等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五条 企业名称、商品名称的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语用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已经废止的异体字、简化字。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采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外国语言文字为辅的形式,严禁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者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二)历史名人、革命先烈的手迹;

  (三)姓氏中的异体字;

  (四)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五)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六)已注册的商标用字;

  (七)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八)涉及港澳台与华侨事务需要使用的;

  (九)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老字号牌匾、手书招牌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的,应当在适当位置设置使用规范汉字的副牌。





leon tigris
大陸並不排斥正體字
2011/06/17 15:12

我常常在大陸的書店買到正體字的書,浙江上海遼寧甚至四川的有些出版社,有關文史著作都有出版正體字的書.在大街上一些有名的商家都用正體字的招牌,因為書法家不寫簡體字.有大名的學者如錢鍾書,陳寅恪等人的全部著作都用正體直排出版.

所以認定大陸只用簡體字,排斥正體字是一種誤解.他們當初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掃除文盲而已.他們既沒有掃除正體字的意圖,我們又何必這樣緊張兮兮.

你看人民幣上就沒有一個簡體字.

朱偉屏(阿SIR)(artsir) 於 2011-06-18 16:37 回覆:

能聽到這樣的說法真是令人開心!如果愈來愈多華人能夠發現正體字之美,再度引起大家關注,那可真是中華民族之幸啊~~

人民幣上目前還是使用若干簡體字,我倒覺得也許大家不是真的「排斥」正體字,而是太久沒用,不習慣罷了。

文字不僅僅是溝通符號,更是延續文化的重要關鍵,當多數人不再使用時,它便會慢慢失傳,不再有人認得,西方考古學家現在就正遭遇這樣的困擾。

我想,這才是我們該深思的!


Ken
好同意
2010/03/05 00:22
我是澳門人, 70後.自小在澳門學習的都是繁體字, 到中學才自行慢慢接觸到簡體字. 最初覺得沒有什麽大不了. 由繁體字演變為簡體字, 這不是中國漢字五千年文字變化的一種過程不? 從蒃書到隷書,再到階書等等. 文字一直在變, 而且變得更易書寫. 所以中文字由繁體變化為簡體亦是文字進步的一種. 沒有不可.

年紀越大, 對自身民族的文化的興趣慢慢的濃厚起來. 慢慢發現在中文字由繁體改為簡體不是一種演體的過程, 有別於蒃變隷., 隷變階等, 這是一個突變(起碼我是這樣的想). 就由"體"字, 讓我察覺到這個問題所在. 簡化的"體"為"体", 這個漢字由像形, 變為了像意文字, "體"者, 有骨, 頭, 頭髮, 身等等, 是很明明白的像形文字, 而"体" 很明顯是意指人之本為體, 是一個像意文字. 這種由"體" 變為"体", 以及樓主所說的由"衛"突變為"卫". 我認為都不是文字發展的演變過程, 它失去了古人對文字創造的原意, 意覺, 內涵, 美感及藝術效果. 可以說這都不是漢字, 是另類文字, 只是當權者強稱其為汉字.

心想, 希望中國當局改用回繁體字. 而我們繁體字地區(包括台灣, 香港及澳門)仍保留著繁體字使, 都令本人安慰及嬌傲的.
朱偉屏(阿SIR)(artsir) 於 2010-03-13 09:15 回覆:

依字形來看,「體」字和「豊」(古時行禮器具)、及祭祀時所衍伸出的行為舉止「禮」字、以及祭祀時用的甜酒「醴」(澧)字比較有關連。

「體」在古時亦通「禮」字(體貌=禮遇),有規制格式的意思(體制、體裁、字體、國體、政體、文體)。秦時將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稱為八種「書體」即有規格之意。

「休」是人靠在樹旁的象形,有停下腳步的意思(休止),「本」指的是樹根(根本),人靠在樹根上的「体」字,失去了「體」字原本隱含的字義,而我猜想「体」字有可能是「體」的俗字「躰」再簡化的結果。

只不過一再簡化後,許多中國文字優美字形所衍伸而出的意境全失,猶如棄之敝屣的國家寶藏!


achun07
請教一下
2009/06/15 11:29

朱導您好:

有故宮導覽方面的問題想跟您請教,煩請抽空回函或來電 。

02-2311-8000分機7383 achun.ufo@gmail.com

 東森新聞專題企畫處 陳俊名敬上


雪藏
正體字好
2009/04/02 21:06
前段時間大陸“兩會”政協提案的引發了廣泛討論。反對改囬正體字者舉什麽增加社會成本、學生負擔還有什麽文字符號精簡云云。讓我感到可笑,臺灣香港的中小學生無見得比大陸學生負擔因此而加重,不見得大陸社會比港臺工作生活有效率。不知道如今我們的社會何德何能擔當得起文化的巨大“革新”?!在我的看來漢文字是有進化和變遷,但是那都是隨著書寫工具的巨大變遷而自然發展的。我們需要的是承繼,而不是一味的改革,特別是爲了變而變的時候。
我們年輕一代不能直接閱讀先人典籍,以後我們怎麽去研習?難道這不是人爲的隔閡?
更甚至,有人指問工廠招牌的“厂”為何字,被戲說“怪不得工廠都都被掏空了呢,下面什麽都沒有了”!中國文化向來注重文字的神聖,漢字是中華文明的圖騰!
朱偉屏(阿SIR)(artsir) 於 2009-04-08 16:46 回覆:

有人說,人年紀愈長,會愈喜歡看古書,因為許多人生道理,其實古人早已說過了。

「古書有益」,是因為一本書如果可以流傳百年而不被淘汱,表示有其歷史價值。同樣的,文字也是!

沒有十年的建築,就沒有百年古蹟,沒有百年古蹟,就不會有千年歷史,問問考古學家吧!

也許他們會告訴你,什麼是中國人值得留傳千世的寶藏。


Vince
感同身受,可否轉載
2009/03/26 16:46

我是土生土长的大陆80后,虽然我乃至我的父亲从小就是接受的简体字教育,但是我是非常喜欢正体字(大陆称呼为繁体字)

我是土生土長的大陸80后,雖然我乃至我的父親從小就是接受的簡體字教育,但是我是非常喜歡正體字(大陸稱呼為繁體字)。而且我了解到很多我身邊的同學,朋友都認為繁體字漂亮,有文化內涵。我也跟您的觀點一樣,認為語言不僅僅是交流的工具,中文更不僅僅是交流的工具。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文明史,我們作為龍的傳人有著傳承歷史文化的責任與義務。而且古代的先賢給我們子孫后代留下了很多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去發揚光大。不是有句話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嗎?

大陸政府60年代的簡化字的推行,在我看是是非常不明智的。是在當時那個糊涂的時代推出的一個糊涂的行政決定。現在看臺灣/香港的新聞網站,雖說大多數字還能根據上下文或者觀察能夠看懂文章,但我不的不說,繁體字我很少會寫,因為我的教育沒有教我。我會在以后的學習中加強繁體中文的學習,我真心的希望中國的中文能夠統一為正體字。

雖然兩岸還存在著政治方面的分歧,但是臺灣都能處于文化交流的目的采用中國大陸的漢語拼音方案,為什么大陸就不能夠用20年或者說更長的時間去逐漸的取消簡體字,在國民教育與出版印刷使用繁體字呢?

雖然普通人都討厭政治,但是我們不得不說政治這個東西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又影響巨大。今年我22歲,在我35歲的時候能看到兩岸四地把中文統一為繁體字嗎?

不知可否轉載您的文章,如若不可,麻煩給我留言,不勝感激。

http://cuiwenxu.blogspot.com

朱偉屏(阿SIR)(artsir) 於 2009-04-08 16:29 回覆:

簡化字的推行,有其發展背景--中國歷經多年戰亂,許多人都沒有機會學習文字,字體簡化確實可以達到在短時間內學習的目的,讓全民有較為一致的文化水平。

而歷史也告訴我們,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後,便會開始注意到藝術、文化和環保的重要性。我相信大陸在這一波經濟發展後,必然也會如世界潮流般,由人民自發性的產生一股追本溯原行動。

而那些我們急於找回來的,正是中國人最值得驕傲部份......。


MINI
正體字 加油!
2009/03/15 14:35

在台灣從來不知道原來認識正體中文字也是一種驕傲。

正體字看起來寫起來都很美,很值得學習。

如果要推廣,我也要盡一分心力。

希望大陸越來越多人學習正體字,如果日常生活都用正體字,就不用花心力想辦法保存。

正體字的存在有益無害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楼主大哥~
2009/01/19 12:49
楼主大哥,我有一本书,叫《简化字源流》,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送你。
朱偉屏(阿SIR)(artsir) 於 2009-01-19 14:47 回覆:

謝謝您的熱心,對於簡體字我的確也很好奇。

不過要您從大陸寄書給我實在不太好意思,我在中國語言文字網有看到這本書的相關容,我會找時間去看看。

還是要感謝您的用心~~~


漂泊
請推薦相關的書
2009/01/16 16:29
你的學問真是淵博
可以請你推薦幾本關於解釋漢字由來的書嗎?
朱偉屏(阿SIR)(artsir) 於 2009-01-19 14:38 回覆:

其實大陸談漢字由來的書比台灣還多,有位大陸作者叫唐漢,雖然本身不是學院派的文字專家,但他寫的書很有趣,可以看看。

你也可以上網查"甲骨文",就會有比較多這方面的資訊。

因為漢字字義常常會有各家不同的見解(很多解釋與許慎的說文解字也不同),所以我會同時看不同作者寫的書,再比較一下兩者的差異。

像"午"字,有人說與"五"和"杵"有關,也有人說與"臍帶"有關。像"西"字,有人說像是一種水器,也有人說是指鳥巢(栖、棲)。

有時這樣的不確定,也是一種學習上的有趣。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