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11 10:34:09瀏覽15740|回應6|推薦18 | |
國慶日當天中午,頂著艷陽外出用餐。路過新開幕的飲料店門口,見櫃檯前有位老人家想買甘蔗汁解渴。店員拿出兩個大小不同的空杯說:「小杯四十五元,大杯五十五元。」 老人緩緩低頭掏出銅板零錢,看了看小聲說道:「我不要那麼大杯。」店員指著空杯尷尬笑說:「我們最小杯就這樣了,不好意思。」 老人伸手摸了摸其他口袋,猶豫了一下,最後搖搖頭說:「那不用了。」接著佝僂走向門口座椅,坐了下來。 我轉身對正在排隊點餐的老婆說:「多買一杯甘蔗汁吧,等一下請店員直接拿給那位老人家。」 ………… 回家後,我把隨手拍下的照片和感想貼在FB上,許多朋友紛紛留言、按讚。更有位學妹點下連結分享,自己還多加上一句:「這是我國中學長慶祝國慶的方式……」 因為我在文章最後寫道: 「為什麼想這麼做呢?」 「因為今天是十月十日國慶日啊!」舉國同歡嘛~~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前兩天,才有一位在對岸工作不太稱心的朋友與我聊起,說面對臺灣目前的政治混亂,以及兩岸局勢的不確定性,正猶豫著是否要離開這兩處是非之地,遠走他鄉。我對他說:「你之所以可以這麼想,是因為你還有選擇的條件!」,「想想看,現今社會上,多少人有條件為自己做出這樣的打算?」而真的離開後,就不掛念了嗎? 最後,我告訴他:「就我所見,臺灣還是有很多人,雖然知道自己無力獨臂擋車,但仍然保有一股強烈熱情,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持續為這片土地付出心力。」無論心路老師、荒野志工、將NLP用在助人工作上的共修伙伴們,或是更多我認識或不認識,聽說或沒聽說過的好人……。 坐在電腦前,看著螢幕上不斷跳出朋友按讚的次數,我突然有個想法,「或許應該把這篇文章重新整理出來,分享給更多人看見才是。」為什麼呢?因為這其中所談到的,不正是每個人都可以輕易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好的信念嗎? 朋友好奇問道:「那位老人家後來有接受嗎?」 其實,我是為了不讓對方覺得尷尬為難,才請店員幫忙的。老人家剛開始當然不敢拿(我在對街看到店員被拒絕時四處張望,像是在找我們),後來就收下了。 這讓我想到自己之前在捷運上讓座時,都會跟對方說:「我剛好要下車。」然後走到車門口,以避免對方覺得不好意思。甚至,我曾故意在下一站走出車廂,再從另一節車廂上車──我覺得,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如果可以多體貼別人一點,不是更好? 要更尊敬被幫助對象 老實說,這個概念是我從一篇報導中看來的。說日本人有時在讓位時,根本不告訴對方就直接站起來離開,讓需要座位的人不會感受到自己的特殊,而站在旁邊的乘客也會很有默契的配合。可是在臺灣,因為不確定自己起身讓座後,會不會被一旁不知情的人坐去,所以才會有不同作法。 之前網路上流傳《一碗湯麵》的故事,大家有空也可以上網搜尋看看。麵店老闆面對帶著二個孩子,卻只有能力叫一碗麵共食的母親,寧可暗自多加半坨麵給對方,也不願表明可以多煮兩碗,免費請對方享用。原因是: 「這樣做,他們會不好意思」 老闆說。 假如,我們是站在櫃檯內的服務人員,我好奇的是…… 一、 在顧及公司規定和客戶需求之間,可以如何回應這位老者?(因為是開幕期間,所以現場有試喝活動) 二、 如果現場沒有試喝,又能怎麼處理? 三、 當有客人主動表達願意幫老人家買飲料時,身為服務人員的我們除了把錢收下外,還能多做些什麼?會怎麼體貼地跟老人家轉達這件事呢? 四、 若是擔心,「這類事變成慣例,不是找自己麻煩嗎?」該如何預防? 五、 最後,服務人員究竟做哪些事,會感動到客人?(包括在場的旁觀者) 「一碗湯麵」故事的最終,特別提醒讀者,「不要忽視自己對這個環境的影響力,也許小小真誠的關懷,就會為這個世界帶來無限光明。」 這更讓我想起心路基金會,老師們常說一句話── 不要因為覺得對方可憐而幫助他們,要因為對方比我們勇敢而伸出援手! 臺灣,生日快樂 從小,父母親告訴我們,「默默行善」就好。而媒體長期「隱善揚惡」的結果,只是引導更多人相信,「臺灣看起來糟透了」。整理此篇文章的同時,正巧看到一篇福建某雜誌主編來台旅遊記事《臺灣細節: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作者在文中寫道,「臺灣很多百姓正能量都很大」「臺灣的生意人和服務業者,似乎對顧客含著一種感恩之心」「臺灣人面對的並非統一和獨立的對決,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一字一句都讓生活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我們,驚覺到自己的忽略和遺忘。 當我們一起在煙火、遊行、抗議印象中度過國家生日之後,如果您覺得善念種籽還是需要不斷傳遞才有機會發芽茁壯。那麼,請將此文轉寄給你認為值得分享的朋友,感恩! 「臺灣,生日快樂!」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