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到底誰幸福了?】
2010/09/06 11:39:43瀏覽868|回應0|推薦13

農場裡的母雞們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討論著為了防止近日一再發生的野狼攻擊事件,必須儘快做出「晚上由誰負責守夜?」的重大決定。

大伙不約而同閑聊起各自目前遭遇的困境,小呱姨說最近發現視力好像變差了,胖大嬸則推說自己反應太慢,不適合擔此重任;站在角落的阿蘭姑忙著搖搖手說這幾天孵蛋太累,怕半夜打瞌睡反而誤事

狐狸躲在大樹後面聽完大家苦衷,慢慢走了出來,兩手一攤,露出不得已的表情對母雞們說:「我白天沒什麼事,精神也還不錯,不然今晚就由我來幫各位守夜吧!」

母雞們留下感激的淚水,把農場鑰匙交給了狐狸。狐狸接下送上門來的禮物,離去前嘴裡還喃喃自語碎碎唸著:「這是為你們著想,真的!這全都是為你們著想啊!」

你為對方做了什麼

兒時記憶中,常見大人指著孩子的鼻子說:「你這不知好歹的傢伙,我這麼做全是為了你好啊!」有時怕小朋友不相信,還會附帶加上一句額外保證:「等你長大以後就知道了!」老實說,從小我對大人發的誓,都儘量抱持著深信不疑的態度面對!直到有一天,突然有個業務員,在說服我買下我實在不想要的東西時,也脫口對我說出同樣的話時,我才在腦袋瓜裡浮現出一個大大問號:「你確定真的考慮到了我的需求嗎?還是如果我聽你話這麼做了,會讓你過得比較好些?」我開始有點懷疑,人們究竟是在努力解決對方的問題,還是自己的?

有一回,我在某個慶祝場合上,遇見之前公司的女同事,閒聊之餘,話題轉到婆媳問的相處問題。沒料到這朋友竟然對我訴說起她婆婆的不是,說婆婆,「常常吹毛求疪,挑東挑西的,很難搞定。」她自我辯白的解釋說:「你要知道,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公婆根本就不理不睬的,連最基本的噓寒問暖都懶得做。」,「哪像我,就算放假不喜歡回去婆家,但至少每次回去時還是跟進跟出的,關心婆婆身體好不好啊?最近在忙些什麼事啊?或有一搭沒一搭地胡亂跟她聊些生活瑣事。」而且,「我每次都特意買些好吃的小點心回去,有時還得顧到嫂嫂和小姑的口味;也一定會記得俩老生日時,帶他們出去外面吃吃大餐什麼的。」朋友點數了自己的付出,然後委屈的說:「為什麼她還是不滿足,老是嫌我做得不夠呢?」

朋友愈講愈氣,開始搬出一大堆心裡對婆婆的不滿,「帶他們去吃飯,還私底下跟嫂嫂說我點的菜她都咬不動。」,「買給她的零食放在冰箱裡動也沒動。」我看她情緒有點失控,便乘機開玩笑似的打斷她說:「你說你不喜歡回婆家,那你覺得婆婆跟你聊天時很開心嗎?」,朋友瞪我一眼,一付你有沒有搞錯的表情,冷冷回我一句:「管她開不開心,反正我已經做到媳婦該做的事了,她也沒得嫌了!」

重點來了──原來,「跟婆婆聊天不是為了讓老人家感到開心,而是讓自己得到不被別人說閒話的安心?」那麼,這樣的結果,和完全不跟長輩噓寒問暖又有什麼差別呢?我繼續追問下去,這才知道原來這媳婦每次帶長輩出去吃飯,都先點孩子想吃的東西;小孩喜歡吃的東西,對老人家來說並不一定就適合,難怪俩老回來要跟其他人訴苦了。主動帶長輩子出去吃飯看似孝順,但老人家因為食物太辣、太油,或太硬咬不動而吃得很少,而當場又不好意思說些什麼,這樣的餐聚意義何在?婆媳兩人既然都不願意,但卻允許這樣的事不斷發生,那這俩人背後又各自在想什麼呢?這實在令人感到好奇。

掙扎在應該與不應該之間

最近,在參與「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的一場研習會當中,聽到社工師跟大家分享了幾個千萬不要在逝者家屬面前說的話。

長期面對死亡衝擊的社工師,站在講台上問大家:「如果在喪禮上遇到傷心的家屬,你覺得大家會習慣說哪些話?」台下聽眾紛紛舉手。

請節哀順變,不要難過了!

不要想那麼多,時間會沖淡一切的!

想再多也沒有用,別再想了吧!

社工師等大家說完,接著又問:「那如果你自己是當事人的家屬,你會不會因為聽到這些話而情緒穩定下來呢?」嗯,「好像不會吔!」

「各位有沒有想過,我們明明一聽就知道這些話無法達到安慰家屬,或讓對方情緒得到舒緩的效果,那為什麼大家還是很習慣脫口說出這些話來呢?」原來,當我們面對不知所措的情況時,往往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可是心裡卻又覺得好像必須說些什麼才好!於是,為了安撫自己的不安,我們只好講一些言不由衷的應酬話,來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

更多的時候,我們不敢明白告訴當事人病情已近末期,也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開口」,或「怕說出來之後,要是無法安撫對方情緒怎麼辦?」所產生的自然反應。

你在保護誰的尊嚴

我們常常在做一件事時會先想到自己,這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人為了保護自我而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這是人之常情。只是有時我們會誤以為這麼做都是為了對方著想,而當對方不領情時,就好像變成是對方的錯了!

就像剛才婆媳的例子,媳婦以為有只要有陪婆婆聊天,請吃大餐,就是為對方著想了,而婆婆竟然不領情,因此覺得是婆婆對不起她。但她沒想到的是,這一切都只是為了不想讓別人說她不孝順、不懂事,所做出形式上的孝順行為。她從來沒有真心的想滿足婆婆的快樂啊!

也因此,當我們在煩惱孩子不夠用功,不能接受他在眾人面前犯錯的同時,是不是潛意識裡真正擔心的,是其他人的異樣眼光呢?而我們有沒有勇氣大聲問問自己:「當我不在乎別人的想法時,什麼是我們真正想做的事,什麼又是對別人最好的對待?

月光下,狐狸躲在長長的影子後面,盤算過所有對自己的好處,慢慢朝向雞籠走去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sir&aid=431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