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上感應篇(50)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
2011/10/23 07:12:32瀏覽819|回應0|推薦0
 

太上感應篇(50)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

  「受寵若驚」是講無痴。「寵」指榮寵,即榮譽。當自己獲得榮譽時,要想一想:「自己該不該獲得這項榮譽?」如果不該獲得而獲得了,必定不是好事,正如老子所說「福兮禍之所伏」。即使自己應該獲得這項榮譽,也要盡量謙虛,否則也會招來災禍、嫉妒、障礙。冷靜觀察,你做好事,社會各地表彰你,有些人的心中會不舒服。古人存心厚道,嫉妒的人少,現代人則不然。在現代社會,做好事很難;做好事的人,若常常受到誹謗、侮辱,他還可以繼續做下去;若常常受到讚揚,可能就做不長久了。無論做什麼好事,愈是做了大的好事,姿態愈要放低,愈低愈好;做好事,愈是不讓人知道愈好,可以積陰德。

  註解引「周成王封伯禽於魯」的故事,周公講了六句話教導伯禽。

  第一句:「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什麼是「德」?「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德。什麼是「行」?「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行。真正有德有行的人,對一切眾生都恭敬。

  第二句:「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土地就是財富。一個人有很多財富而保持節儉,才能平安。若生活奢侈,災禍就來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富豪是石崇,生活奢侈糜爛,他的下場是身敗名裂,最後被殺,財產也被沒收。

  因此,自己有財富就要行布施,幫助他人,自己才能得安穩。反之,為富不仁,縱然節儉,卻不肯幫助人,哪一天自己遭小偷、失火了,鄰里鄉黨亦會視而不見,更不會施以援手。

  第三句:「祿位尊榮,而守以卑者貴。」祿位尊榮指做大官,地位高。愈是高官顯爵,愈要謙卑,自卑而尊人,不敢居人上,這是真正的貴人,他的富貴不會失去。仔細觀察古今中外居高位之人,若能謙虛待人,他的地位還會升遷;若盛氣凌人,驕慢待人,他的地位必定不能長保。而釋迦牟尼佛對待任何人,無論帝王還是乞丐,一律平等恭敬。

  第四句:「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軍力強大,要懷著敬畏之心,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如果欺負弱小,終會敗亡,所謂「驕兵必敗」。引申而言,一個人或才勝人,或藝勝人,或學勝人,只要有任何長處就容易驕傲。而與驕傲相對的是敬畏,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因為「人上還有人,天外還有天」,自己的一點點長處,有什麼值得驕傲呢?《了凡四訓》中也講到「畏心」。

  第五句:「聰明睿知,而守以愚者益。」益,指受益。世間聰明人往往不懂得守愚。懂得守愚,才是真智慧。鋒芒畢露,難免遭人嫉妒、障礙。

  第六句:「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此講做學問。如果自己有天份,博聞強記,就要謙虛,不以學識炫耀。唯有如此,學問、知識才能不斷的增廣。

  古德稱周公這六句教誨為「六守」。「六守」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都是「受寵若驚」的落實。只有這樣做,才能保住自己的德行,保全自己的功名富貴。

  聖賢的教誨都是言簡意賅,含義深廣無盡。人們粗心大意,往往粗略看過,所以許多無比殊勝的機緣,被當面錯過了,多麼可惜!

  我們弘法利生絕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一切眾生的福祉,為整個世界的和平、幸福。古語說「一家飽暖千家怨」,只有自己一個人、一家人的生活好,眾人的生活都不好,自己的災難就會來了。遭人嫉妒、瞋恨,還會有好日子過嗎?唯有幫助不同的族群,幫助不同的宗教,幫助世間一切遭受苦難的人,自己才會有幸福美滿的生活。

  所以,處逆境、惡緣難,處順境、善緣更難,難在不生絲毫貪愛心,如如不動。宗門講:「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小乘行者從逆境中修學,大乘菩薩從順境中修學。先從逆境修,再從順境修,當順、逆境界現前時,無不清淨、平等,才能超越十法界。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網站>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208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576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