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6 07:39:26瀏覽395|回應0|推薦0 | |
太上感應篇(53)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彙編》云:「自此至死亦及之,詳言為惡召禍之事;二句是總攝提綱。」此是眾惡之源,也是止惡的總攝提綱。又云:「動者萌於心,行者見於事。」「動」是起心動念,指惡心、惡意;「行」是行為,指惡行。 「惟於義理,見得精熟,故守之循之,出於自然。」前半句講對義、理的認知,後半句講對義、理的實踐、落實。為什麼佛菩薩、聖賢做得那麼自然,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隨順義、理?無非是認識透徹。凡夫起心動念違背義、理,原因是對義理認識不夠清楚、透徹。 「義」、「理」二字涵義深廣,明瞭義、理是大學問,是真實的學問,關係到自己切身的吉凶禍福。 何謂義?何謂理?「義」是該做的,「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義」是斷惡修善,「理」是明心見性。佛所說一切經的內容,歸納起來,不外乎義、理。對義、理認識到究竟圓滿,就是古人講的「窮理盡性」。 義、理的含義有淺深不同,標準很多。佛陀教我們戒、定、慧三學,義、理也有三個層次:最高的義、理是慧學,其次是定學,基礎是戒學。依大乘佛法的標準:義、理就是性德,凡是不合於性德的念頭、行為,就是非義、背理。 出家人如何隨順義、理?順從佛陀的教誨,就是隨順義、理;違背佛陀的教誨,就是非義、背理。佛為我們做出好榜樣:一心求道、修道、行道,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日夜不休,勇猛精進,修戒、定、慧三學。 「非義而動,背理而行。」此語似乎溫和,其實責備的意思太深了。古人的文字都非常含蓄,而《感應篇》中含蓄的文字很少,大都說得非常明顯。此句屬於含蓄的,但含義很深。 不僅學佛人應該隨順義、理,世間做人也應該遵循義、理。中國古代寫歷史的人,往往用義、理作為評判世局的標準。符合義、理的是「治世」,非義、背理的是「亂世」。治世的社會安定繁榮,人民安居樂業;亂世的社會不安定,人民生活很痛苦。 當代社會似乎很繁榮,科學技術發達,帶給人們很多物質生活上的方便,可是很少人講求義、理。一個人若不明義理,其生活必定是隨順煩惱、習氣,自私自利,造十惡業。因此,人們富而不樂,心不安寧,精神非常痛苦。 真正的幸福,是「心安理得」。心為什麼安?因為明瞭義、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均能符合義、理,身心就安穩了,這才是真正的幸福。明義理,順義理,必定得善報;非義、背理,必定受惡報。 現代社會,非義、背理之事太多了。很多人認為二十世紀道德淪喪(道德的層級比義、理更高),癥結何在?教育。這個時代沒有人教聖賢之道了。仔細觀察古今中外,可以很公平的說:中國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民。這要歸功於幾千年來聖賢的教化,實在太不容易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外國的洋槍大砲打破了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一般年輕人迷信西方的物質文明,而否定了中國的精神文明,於是造成今天的災難。 現代社會法弱魔強,《楞嚴經》云:「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誰是邪師?凡是發表非義、背理、違背道德言論之人,皆為邪師。現代社會有幾個人教你行善,教你認識什麼是真善與假善?很少!哪些事屬於違背義、理?註解中有詳細說明。 「以惡為能。」《彙編》云:「此四字,乃千萬世大大小小惡人受病之根也,故列於諸惡之首。」六道眾生哪個不是「以惡為能」? 「惡」的範圍太大、太廣了,佛法把善惡的標準訂在:「起心動念為自己,是惡;起心動念為別人,是善」。但是世人會生起疑惑:「哪個人不是為自己?為自己算錯嗎?」現代社會講人權、隱私權,處處要保護自己,法律也給予保障。為何說這是惡?世間法與出世法的善惡標準不同。世間法的善惡標準,不出三界、輪迴。三界六道的業因就是「我執」。佛法的善惡標準是了生死,脫輪迴,出三界,這必須破「我執」。 佛將輪迴的業因歸納為三大類:妄想、分別、執著,經中的術語是無明、塵沙、見思三種煩惱。無明就是妄想,塵沙就是分別,見思就是執著。這三種煩惱如果都具足,就是六道眾生。 種種執著中最嚴重的是「我執」,起心動念都圍繞著「我」,我執是萬惡之源。放棄我執,不再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才是善。佛說,貪、瞋、痴是三毒煩惱;反之,無貪、無瞋、無痴是三善根;所有一切善法,都是從無貪、無瞋、無痴生起的。 《彙編》云:「佛言世間一切惡人,死墮地獄。」惡人不孝父母,誹謗三寶,罵辱六親,輕慢師長,誣陷良善,殺害眾生,造諸惡業。 「不孝父母」之過,前文講得很多。忠孝就是佛法,忠孝就是菩提大道。《觀經》三福的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做到極處就成佛了。 「誹謗三寶」。佛弟子的生活行持、言語舉止,都要做一切眾生的好榜樣。如果自己的行為令大眾禮敬三寶,讚歎三寶,是為三寶增光,是利益眾生。如果自己的行為依舊造作惡業,讓別人誹謗、輕視,讓別人因自己而造罪業,就是誹謗三寶。 「罵辱六親」,罵是誹謗,辱是侮辱,六親指家親眷屬。 「輕慢師長」,指對師長生傲慢心。師長的範圍很大,在學校教過我們的教師,是自己的師長,若再擴大,凡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是師長。古人尊敬讀書人,因為幾乎每位讀書人都是社會教育的老師。我們尊敬讀書人,尊敬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就是尊師重道,移風易俗,這是大善。 我在中國辦了十所中學,校名都是「慈光中學」,這是為了紀念 「誣陷良善」,多半是出於嫉妒心。嫉妒、瞋恚的煩惱也是與生俱來的。看到別人做了一件好事,尤其是看到別人超過自己,心中難免難受。如果僅僅是心中難受,並沒有障礙的行為,罪過尚輕。若在行為上障礙別人的善行、善事,罪過就重了。罪的輕重,依據惡行對整個社會影響的大小而定,影響愈大,障礙的罪業就愈重。 古人說:「不讀《華嚴》,不知如來境界。」如果不深入《華嚴經》,就不能拓展自己的心量。我們的心量本來與佛相同,都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現在因為迷惑、情執,把自己的心量縮得很小,不能容人,不能容事。 還有些同修看到我接觸不同的宗教、族群,疑慮重重,說:「淨空法師現在怎麼搞多元文化去了?」我聽到很難過!多元文化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有些人天天在喊口號,卻把一些眾生看作冤家對頭。若能深明義理,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消融了,想法、看法、做法自然就與佛菩薩相應。 「殺害眾生」,特別是殺害小動物,最為常見。小動物來騷擾,我們要有耐心,要能忍受。學佛人戒殺,要從小處做起。「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自己與一切眾生,無量劫來的業緣,不外乎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沒有這四種緣,就不可能見面。 「造諸惡業」。惡業無量無邊,依菩薩的標準,凡是與性德相違背的,都是惡業。世間人認定的某些善法,在菩薩看來也是惡法。為什麼?因為不能出六道輪迴,還在三善道享福,福享盡了,仍然會墮落,不是真善。不但六道中沒有真正的善法,四聖法界也不是真善,必須超越十法界,永不退轉,才是真善。 《彙編》云:「作惡之人,定入地獄。」語氣非常肯定。「剎那住世,便當力行仁慈,廣修眾善,消除三障,清淨六根,念佛持齋,參禪學道,高超三界,迥脫四生。」 「剎那住世」,講人生短暫。在短短的一生之中,我們要以真誠的愛心、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 「力行仁慈」,指不分邪正,不分善惡,不分利害,一律平等的愛護一切眾生。心要純善|要離開善、惡兩邊,要離開邪、正兩邊,要離開利、害兩邊。 「廣修眾善」,於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中,心永遠清淨、平等、覺,就是廣修眾善。 「消除三障」。三障,指「惑、業、苦」,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廣修眾善,三障自然就消除了;否則要消除三障,太困難了。 「清淨六根」,指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時,清淨無染。接觸時清楚明瞭,是般若觀照;一塵不染,是甚深禪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又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清淨六根」、「都攝六根」。 「念佛持齋」。「齋」的本義指身心清淨。現代習俗上把素食當作持齋,也可以說的過去,素食是持齋的一部分。 「參禪學道」。不用意識稱為「參」,宗門講的「離心意識參」。離心意識,指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 禪是佛心,戒是佛行,教是佛語,一句佛號統攝無遺。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首先參訪了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向他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如果展開來講,就是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佛法,無一法能超出念佛法門。 念佛要會念,如果只是口中念佛號,甚至像唱歌一樣,如何能得受用?念佛的名號時,要想佛的存心,想佛的行誼,想佛如何處事待人接物,這才是真念佛。看到佛像時想到這些,就是「觀像念佛」。如此念久了,自己的念頭就轉變成佛的念頭,自己的心就轉變成佛心,自己的行為就轉變成佛行。 修行不僅限於讀經,念佛也不僅限於持名,任何一種法門皆可含攝一切法門。這些理論、方法和境界,《華嚴經》講得最透徹。弘一大師教導學佛人,尤其針對知識份子說:「學佛應當從《華嚴疏鈔》入手。」如果能通達《華嚴經》的理論、方法和境界,無論修學任何法門,皆是圓頓大法。所以,古大德稱此經為「根本法輪」。 「高超三界,迥脫四生」,不但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連胎、卵、濕、化「四生」,都永遠擺脫,不生不滅。 所以,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歷事鍊心,如果能禁得起磨鍊、考驗,鍊到爐火純青,就契入了佛的境界,契入了一真法界。佛的境界才是自己的本來面目,入一真法界才是真正回到家,在六道、十法界都是在外流浪。 註解又說:「切勿縱貪、瞋、痴,行殺、盜、淫。」「切勿」的意思是「千萬不能!」語氣很重,非常肯定,非常懇切。諸佛菩薩已經斷貪、瞋、痴,絕沒有殺、盜、淫的念頭、行為。凡夫從來沒有斷過貪、瞋、痴、殺、盜、淫的念頭,只因沒有外緣,所以不起現行;一旦遇到外緣,立刻就起現行了。這是凡夫修行不能開悟、證果的原因。 古人讀聖賢書、佛經而開悟,「開悟」就是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一、兩分。現代人不讀聖賢書,也不講求佛法,「以惡為能」已經養成習慣,像吸毒一樣已經上癮。因此,今日要挽救世道人心,只有靠宗教教育。 澳大利亞的同修們告訴我,澳大利亞政府已經立法,小學裡如果有兩三個學生以上,信仰不同的宗教,學生家長就可以向學校要求,請宗教傳教師到校,為這幾位小學生上課。澳大利亞政府現在已經注意到,道德教育要從小開始,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都要有宗教課程。澳大利亞政府請我們協助,編撰小學生的佛教教材。中國是佛教為主的國家,至今尚未注意到這個問題。澳大利亞是基督教為主的國家,卻已經開始做了,而且心量大能包容任何宗教。他們不僅照顧到多數學生,還照顧到少數學生。他們的做法確實值得讚歎,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廿一世紀,國力的強盛不在科技,而在道德。日本以狹小的國土,成為世界一等強國,靠的是中國儒家的教育。我們丟棄的文化傳統,他們卻在奉行。一個國家無論科學技術如何進步,工商業如何發達,如果社會道德淪喪,人與人之間沒有愛心,人際交往都以利害為標準,有利時就是朋友,無利時就是敵人,這樣的社會豈能不動亂?這樣的國家必然充滿危機。危機不是從外面來的,而是從內部產生的。世間有高度智慧的志士仁人,看到這個問題的癥結,所以提倡以宗教教育來培養人們的道德觀念。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