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上感應篇 (58)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
2011/10/31 07:32:39瀏覽407|回應0|推薦0
 

太上感應篇 (58)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

  此段屬於「仕宦之惡」。「仕宦」即從政人員,我們雖然沒有從政,也都值得儆戒。世法各行各業之中,行善容易,造惡也容易的,無過於從政。

  「是非不當。」古聖先賢的教學,無論世法還是佛法,首先教導我們辨別何謂「是」、何謂「非」、何謂「真」、何謂「假」、何謂「邪」、何謂「正」、何謂「善」、何謂「惡」、何謂「利」、何謂「害」。古人講,人與禽獸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人有智慧能辨別是非,而禽獸不能辨別是非。

  讀書為了明理,明理就能辨別是非。明理、明辨是非的人不一定要作官,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即使做乞丐,也能得人生最高的享受。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就是沿門托缽,而他是大聖人,生活真正幸福美滿,世人哪裡懂得?只有在佛陀一生的行誼之中,在他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中,我們才能體會到「真善美慧」。

  世間人沒有智慧,不能辨別是非、邪正,迷在名利、五欲六塵之中,所受的是「苦、樂、憂、喜」。身有苦、樂,心有憂、喜;苦多樂少,憂多喜少。聖賢君子的生活,身無苦、樂之受,心無有憂、喜之感,那樣的生活才是大樂、真樂,佛經稱為「極樂」。

  《彙編》云:「君子豐仁義之幹,固禮義之防,則可以審好惡之公,定是非之當。」

  「豐仁義之幹」,豐是豐富。要讓社會安定、繁榮,要讓眾生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廣行仁義道德。誰來教?誰來做示範?聖賢來教導,君子做模範。

  「固禮義之防」,防是防範,唯恐禮義有了差錯,所以要求行仁、行義、守禮,佛法講持戒,持戒就是守禮、守法。佛在經論中,無數次的教誨我們,做佛的學生一定要守法,不僅要守佛的教誡,而且對所居住的地區、國家的法令、規章、風俗習慣也要遵守。

  所以,何謂佛?何謂菩薩?佛菩薩就是社會大眾最好的榜樣、人天師範(人間天上的表率、模範)。我們學佛要冷靜想想,「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能否做為社會大眾的模範?社會大眾都像我這樣學習,行不行?」常常如是反省檢點,才算是佛的學生。若我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對社會大眾有危害,就趕緊改正過來;若我的思想行為對社會大眾有利益,應當努力保持。

  佛弟子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要做到「是非之當」,做示範給世人看。「是非不當」就是是非顛倒。尤其在現代社會,古聖先賢的教育被大眾遺忘了,人們無不趨向於名利,爭名奪利,以致是非顛倒,以非為是,以是為非。

  「向背乖宜。」「向」是趣向、方向;「背」是背離、脫離。我們學佛要向佛道、菩薩道,要永遠脫離六道。世間人的趣向是三惡道,不但背離了佛道、菩薩道,連人、天兩道都背離了。《太上感應篇》講的是人、天兩道,我們每天讀誦,要仔細思惟:「自己的心行與太上所講的相應不相應?」如果相應,我們走的是人道、天道;如果違背,我們就是走向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在現前階段,印光大師特別為我們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和《安士全書》,真正是大慈大悲。希望大家依此而行,先穩住人天兩道的腳跟,不至於下陷,然後再學佛。於是我們明白了,這三本書是學佛的基礎,若無此基礎,無論如何努力修學佛法,都不能成就。佛法三乘是建立在人乘的基礎上,人都做不好,還談什麼?所以,這一句首先給我們指出「是非」、「向背」,我們要留意,決定不能看輕了。

  「虐下取功,諂上希旨。」苛虐在下位的人,攫取功勞;諂媚、巴結在上位的人,以求受到提拔。目前,這種心態隨處可見,因為他們不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的道理。他們以為巴結上司就可以升官發財,掠奪別人的功勞就能成就自己。他們似乎真能得到好處,所以才有這麼多人繼續這樣做。其實,他所得到的功名富貴,是命中原本就有的;若命中沒有,無論用任何手段也得不到。做強盜能搶到的財物,做小偷能偷到的東西,都是他命中原有的。如果他命中沒有,去做強盜也搶不到東西;去做小偷,尚未得手就會被警察抓到。所以,「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不懂此理,所以「小人枉費作小人」。因此,規規矩矩做事,該發財時自然會發財,該升官時自然會升官,不必使用這些手段。

  如果我們明瞭這些事實真相,心就定下來了。袁了凡先生的心清淨,二六時中不生一個妄念,就是由於他明瞭「命中註定」的事實真相。先生為他算命,講到每年的境遇、吉凶、禍福,與後來的事實絲毫不爽。既知「命中有時終須有」,他的心就定下來了。

  《彙編》云:「燭遇夜,則成破暗之功。舟得水,則成載物之功。」所以,順理成章,水到渠成,自自然然的成就功德,何必刻意攀緣?

  《彙編》舉例子:將軍縱容部屬搶奪,殺良冒功;文官依權仗勢,加重百姓的賦稅、勞役;刑官收受賄賂,貪贓枉法。他們雖然眼前得到一點點小利|升官、發財,但那些都是命中本有的。如不造這些罪業,他的爵位會更高,福祿會更大,因為造作罪業,他的爵位、福祿已經減損了。

  在中國歷史上,武將善終的不多。《彙編》中舉宋朝曹彬為例,曹彬是宋朝名將,率軍攻佔江南時,不枉殺一個人!因此,他不僅善終,而且子子孫孫都很好,就是因為他懂得積德累功,愛惜人命。他不妄求,照樣高官顯爵。所以,後世的從政者應當效法,規規矩矩的做人,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如理如法,這是積功累德,這才是善因善果。

  「諂上希旨」。古代帝王在處理國家大事,在未做出最後決定時,若有人逢迎巴結,往往把一件善事變成惡事,惡事往往會擴大惡果。為什麼會犯這種過失?追究根本原因,就是自私自利。縱觀歷史上的忠臣孝子,何以能留芳百世?就是存心正直。他們只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沒有為自己。他們心善、意善、行善,造下善業。縱然果報當時沒有現前,千年萬世永遠受人尊敬、懷念,這也是福報。果報有的在當時,有的在後世,而後世之報往往更甚於當時。

  宋朝的岳飛雖被秦檜害死,但千年萬世受人尊敬、讚歎,這就是他的果報。文官中諸葛亮講義氣,知恩報恩,盡心盡力輔佐後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岳飛是武將中的典範,諸葛亮是文官中的典範。因此,我們在任何工作崗位上,都應當效法古聖先賢的精神,做世間人的好榜樣。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網站>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216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579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