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第六集)1/4
2009/01/04 08:52:00瀏覽118|回應0|推薦0

大乘無量壽經  

淨空法師開示

(第六集)1/4

請掀開經本第三面,經文倒數第四行。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一句經文,在本經序分裡面開頭第一句;開頭的第一句,也就是全經最重要的一句話,我們決定不能夠輕易的看過。我們學佛能不能得受用,正如本經所說,「惠以真實之利」,真實的利益。在我們一生修學弘法當中,成功、失敗的關鍵也在這一句,由此可知,這一句的重要性。前面所說的十六位菩薩,他是表法的,每一位菩薩表甚深的密義。密就是隱密、不明顯,必須有相當智慧、相當覺悟的人,才能夠看出來、才能體會得到,一般人不太容易覺察的。但是入經文就顯說了,明顯的為你說出,這第一句是顯說裡面,全經的總綱領。這一部《無量壽經》自始至終,所敘說的就是普賢大士之德。

清涼,這是唐朝時候,完成《華嚴經》的翻譯,又完成《華嚴經》的註解之後,他老人家特別將《華嚴經》最後一卷,提出來單獨流通;這一卷叫別行流通本,就是現在諸位常常見到的《普賢菩薩行願品》。這一卷經是《四十華嚴》,也就是入法界品裡面最後的一卷,是《華嚴經》的總結,也是《華嚴經》的總綱領、總歸宿。經文的內容,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賢菩薩綜合全經歸納為十個綱領,這十個綱領普賢菩薩所修的。

也許有一些同修聽到是普賢菩薩所修的,大概與我們就不相干了,我們不是普賢菩薩。這樣學佛,那就很難成就。我們必須要能夠認知,佛法裡面所說的一切菩薩都是自己,所說的一切諸佛如來也是自己;諸佛如來的德號是我們自己的性德,一切諸菩薩的名號是我們自己的修德,性修不二。這是佛法與世出世間一切法不相同的處所,我們能夠明白、肯定,在佛法當中才能夠快速、穩當得真實利益,那就一點都不假的。普賢菩薩是誰?要知道就是自己本人。我們能夠遵照經典上所說的認真奉行,從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種種行為,一一要與經典來比照、來對照一下;如果我們所作所為,跟經上所講的一樣,這就相應了;如果與所說的不一樣,我們一定要以經典為標準,把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依照本經來修行,給諸位說,就是依照阿彌陀佛的標準、依照普賢菩薩的標準。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普賢菩薩可以說是菩薩中之王。我們有許多懺儀裡面都念,「南無普賢王菩薩」,菩薩當中之王。菩薩裡面沒有比普賢更殊勝的,諸佛之中沒有比阿彌陀佛更殊勝的。這一部經,佛中之王,菩薩中之王,統統具足。我們遇到這部經,佛在經上說「如貧得寶」,確確實實有這種心態,真是如貧得寶,你說這種喜悅無法形容。得到了,一定要理解,要解得很透徹,然後要依教奉行。我們要做得很徹底,從哪裡做起?從禮敬做起。

昨天跟諸位報告了,禮敬是我們自性當中性德的開顯,我們能夠修禮敬,那是性德的流露。古大德常講「從性起修」,這就是從性起修,這個修學法,就能夠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為什麼?諸佛菩薩是從性起修,我們今天也從性起修,這就自自然然起感應了。由此可知,我們一發心,發出真誠的心來修行,能感;諸佛菩薩法爾能應,感應的原理在此地。所以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也可以這麼說法,一分誠敬得諸佛如來一分加持,十分誠敬就得諸佛如來十分的加持。

諸位在這一個道場,此時此處,我們在這個地方感受,跟平常生活當中感受不一樣,這個地方的感受有法喜,清淨、喜悅。所以有同修來給我說:「我們進入講堂來聽經,是享受。」這個話是不是真的?真的。你為什麼在這個地方有兩小時享受,這種享受你在別的地方得不到的,這享受從哪裡來的?給諸位說,佛光注照,我們這個道場是諸佛光明注照,大家在這個地方沐浴佛光,這麼一回事情。

我有一年在美國邁阿密講經,有一些外國人,我每一次講經他都來,他都坐在那個地方眼睛閉著,因為在外國有些地方都是席地而坐的,沒有椅子,都坐在地毯上。他盤腿在打坐,閉著眼睛,他也不懂中國話,我說什麼他都聽不懂,天天都來。所以有同修就問他:你聽得懂嗎?聽不懂。聽不懂為什麼你每天來?這裡感受非常好。他來享受的,他盤腿在那裡打坐,他來享受的。在外國人來講,這個磁場不一樣,對於人的感受非常舒適。其中,還有一些特異功能的人,在我們佛法裡面講有神通的,有天眼通的,他們這些人在旁邊就說了,佛光注照,講經這個道場,講經這個時候,有佛光加持。所以坐在這個地方,人人能生歡喜心,道理在此地。不是我講得好,我講得並不好,而是蒙佛力加持。

我們憑什麼得佛力加持?給諸位說,就是一個恭敬心,這個恭敬心能感,諸佛菩薩就有應。諸位一定要曉得,世間法教人,「誠實」是第一個,我們一生做人,誠誠懇懇、老老實實。誠實的樣子是什麼?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真正能夠做到不自欺、不欺人,這個人誠實,老實人,老實人是非常非常可貴。老實人佛光常常照他,他不學佛也照他,為什麼?老實。佛心清淨、佛心平等,不是說你學佛,我就特別照顧你,你不學佛,我就不照顧你了,那個心怎麼能算平等心。不學佛,心地誠懇,佛都照顧,平等的照顧,沒有分別的照顧,你說誠實多麼可貴。

禮敬就是誠懇的流露,我們要敬人、要敬事、要敬物。敬人,平等的禮敬,無論什麼人,一切眾生都要禮敬,一切有情眾生,連蚊蟲螞蟻我們看到了,就跟看到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你這才叫修普賢行。蚊蟲螞蟻小動物牠也有佛性,一切動物都有佛性,動物以外的植物、礦物都有法性,所以是一切恭敬。如果說我們做不到,給諸位說,實在講不是做不到,而是你不肯去做。你如果肯去做,哪有做不到的事情。天下做不到,古人講只有兩樁事情;難,登天難、求人難。這個事情是求自己不是求人,求自己有什麼難處。讓我們的性德完全流露出來,這個事情是求自己不是求人,所以自己一定要覺悟、一定要認真。

現在世間災難頻繁,我們要不認真努力的修,將來怎麼能夠自救自度。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外面的消息不通。我不看電視,我們此地淨宗學會沒有電視,所有電視都是播內部的,外面沒有天線,收不到外面的訊息,我們也不聽廣播、也不看報紙。有一些同學們告訴我,最近這一兩個月,他們從電視裡面看到的,南極冰層溶化了。這個問題相當嚴重,南北極的冰要是溶化了,海水的水位要上升,全世界沿海的都市統統要沈到海底。

災難從哪裡來的?有人總以為這是天災,這個沒有法子。科學家把這個事情推為作天災,天然災害,責任都推掉了。佛法裡面不是這個看法,佛法裡面講,所有一切災害,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誰造成的?不是別人,我自己造成的。這個話你能相信嗎?你如果要相信了,那恭喜你,你覺悟了;你不相信,你決定不承認,你沒覺悟。確確實實是我自己造成的,如果人人都能夠自覺,人人都能改過自新,這個災難就消除了。

水災從哪裡來的?貪心。在座的同學,我想有不少讀過《楞嚴經》,佛在楞嚴會上講得很清楚,「貪欲是水,瞋恚是火,愚痴是風」,水火風的三災。如果說是全世界的人,大家拼命在增長貪瞋痴,加速度的在增長,這個世間水火風這三種現象就起來了。環境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我們的心。佛總是勸我們息滅貪瞋痴,人人都能息滅貪瞋痴,這個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很快就恢復到正常,就不會有這些災害。貪瞋痴外,還有一個傲慢,貪瞋痴慢。慢的果報是什麼?地震。慢是心很大的不平,高下不平。

這些自然災害從哪裡來的?人心所感,人心變現出來的。佛在經論上教導我們這些道理、方法,確確實實真正能消除一切災患。從什麼地方消除?都是從內心上去消除,佛法稱為內學,用內功來改變外面的環境。所以我們無論對人、對事、對物,一切恭敬。縱然我們不能幫助大眾,大眾轉不過來,我一個人轉過來,管用嗎?管用。我一個人轉過來叫別業,大眾叫共業。佛在楞嚴會上告訴我們,共業跟別業果報不一樣。如果你的別業殊勝,即使在極惡劣的共業之中,你還能夠避免。大災難當中,還有很多倖免之人,別業不一樣。一個大災難,能夠不受災難的人,你仔細去觀察,那個人心地善良,貪瞋痴慢少,慈悲善念多,必定是這種人。所以這個經怎麼能不讀,怎麼能不求深解,怎麼能不依教奉行?希望我們同學,在一切時一切處,以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修一切恭敬,要把這個養成一個習慣,這個叫真修、真用功。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讀多少部經,你一天念《無量壽經》十部、二十部,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經上講的完全不相應,你一天讀兩百遍也枉然,沒用處。從前李炳南老居士說:「該怎麼墮落,還是怎麼墮落。」無濟於事。要真幹,天天讀經檢點自己的過失;讀經就像照鏡子一樣,自己一天犯的過失不知道,經念一念,對照對照發現了。這個地方佛教我們不能做的,我今天又做了;這個地方佛教我做的,我今天沒做到,毛病都照出來了。所以經是一面鏡子,天天要拿來照,照到自己的毛病,趕快把它改過來,就管用了,這個就利益無邊。所以要修真誠心,真誠待人接物,我們決定可以度過大劫難。劫難現前,沒有一絲毫恐怖的念頭,沒有一絲毫畏懼之心,非常自在、非常坦然來接受,那就是你有功夫了,你真正得受用。

菩薩第二義「稱讚如來」,這一句在今天這個社會非常重要。社會能不能安定,或者社會造成動亂,固然因素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在佛法裡面講緣,最重要的一個緣就在讚歎,也就是我們言語、說話。希望我們學佛的同修,這不是我希望,佛菩薩教導我們的,佛菩薩希望我們在這個社會隱惡揚善。你看後面經文,具體教誨裡面,佛教我們善護三業,第一句話就是「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不要譏笑別人,不要說人家的過失,要從這裡做起。人家有好的地方,要讚歎、要表揚,我們這個社會,就能夠從混亂轉為安定。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今天的社會為什麼這麼亂?全世界都亂。你要問這個動亂的根源是什麼?可以說,那個根源就是舉世之人,讚歎惡而隱藏善;善的不報告,惡的儘量來宣揚、儘量來渲染,造成舉世之人人心不安。你說做好事,有人說你做好事幹什麼?你是傻瓜。你做好事誰讚歎你?做惡事英雄好漢,多少人讚歎你。鼓勵人去犯罪,鼓勵人去做惡,這個社會怎麼能安定。

我們的言語,要為社會負責任、要為舉世人民負責,說話哪有能夠隨便說的。今天社會現象,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普遍,倫理道德沒人講,要是口裡掛著倫理道德,人家都罵你,你落伍了,過時,不合潮流、不合時代,再說的不好聽,封建的思想。什麼是時髦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時髦。這還得了嗎?所以今天的社會,包括學校教育在內,小學生受教育,已經渲染功利,只有利害、沒有道義,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怎麼會不遭難?南北極的冰,它怎麼會不溶化?

我們學佛,學佛總算是個明白人,學佛是覺悟的人。我們要全心全力幫助這個社會,移風易俗,不良的風俗、習氣,怎樣把它挽轉過來?完全靠我們自己,決定不能把這個責任推給別人;推給別人,錯了,我自己要做到。世間人不忠,我要忠心;世間人不義,我要義氣;世間人不孝,我要盡孝。世出世間大聖人的教誨,我要全部把它做到,如果你說是做不到,我不相信、我不承認,我一定能做到。人人都有這個堅定的信心、堅定的意願,認真來奉行;像前面講的信慧、願慧、香象菩薩,這個世界是可以挽救的,劫運可以挽回的,災難可以化解。由此可知,端在我們每一位同修,要發大心,《華嚴經》上講的「大心凡夫」,我們是凡夫,發大心;大心凡夫,他的功德、他的威德,超過聲聞、緣覺、權教菩薩。聲聞是阿羅漢,緣覺是辟支佛,權教菩薩要以天台家所講的別教來說,三賢以下的菩薩,就是十迴向以下的菩薩,叫三賢菩薩。

網站首>淨空法師報恩講堂> 大乘無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253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