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1/15 09:16:24瀏覽862|回應0|推薦0 | |
大乘無量壽經 澳洲淨宗學院 淨空法師開示 大乘無量壽經(第一八八集)4/4 我在 台中這些學生,我的同學二十多個人,學五部經的大概只有我一個,我們的師兄弟們一般都是學二種、三種。真的是給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到你自己修學功夫得力的時候智慧就開了。功夫得力,煩惱輕,智慧長,你展開經文你就能看到大意,你再看看祖師的註解,你就知道這個經在現在這個時代怎麼個講法、怎樣學法,通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老師愛護學生,父母愛護子女,哪有欺騙他的道理、哪有限制他的道理?如果老師限制學生,父母限制兒女,那就沒有慈悲,沒有愛心。他的教導決定是有道理的,你不必去問,你只要依教奉行,肯定將來有好處。眼前那些規矩約束一定要遵守,這是老師對學生的要求。 如果學生陽奉陰違,老師知不知道?知道,老師一點都不糊塗,老師會對你很客氣,不會跟你作對頭;換句話說,你能接受多少就接受多少。換句話說,對你續佛慧命,承擔如來家業這個希望他就失掉了,知道你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你不聽話。他是怎麼成就的?聽老師教誨成就的。凡是違背老師教誨,決定不能成就,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例外。總而言之,世出世間的法,根之根,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奉事師長最重要的就是依教奉行。你對老師真有誠敬,老師對你一定負責任,他要照顧你,要把你帶上正道,這個老師才叫人尊敬,才叫社會大眾尊敬。決定不會讓你走入歧途,不會叫你造作罪過, 這當中還有一些文字並不難懂,同學們看看就可以了。末後有幾句話非常重要,我們把它念一念,「佛告父王:一切眾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復如是。但能繫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如彼香樹,改伊蘭林」,這句話非常重要。伊蘭林是梵語,是印度一種不好的植物,佛用它來比喻眾生三毒十惡,我們內心裡頭三毒十惡就像伊蘭林一樣。佛對他的父親說,一切眾生在生死中,就是在六道裡頭,念佛之心亦復如是。這是他父親在前面舉了個比喻,用這個植物來做比喻,很不好的植物,面積非常廣大。但是在其中有一棵牛頭栴檀,這是非常名貴的栴檀樹,雖然這個樹有根有芽,但是還沒有長出來,這個不好的這一片植物就能夠干擾它。如果這個栴檀樹生芽了,漸漸長大了,這個樹是有香氣的,能夠改善這一片不好的植物。 一般人看到這種情形,覺得非常希有,一棵栴檀樹能夠改善一大片的伊蘭林,覺得很希有。佛用這個比喻,一個念佛的人能夠改善一個地區造作惡業的人。中國古人也常常有這種說法,你在「雍正上諭」裡面見到,宋文帝跟何尚之的對話就很清楚。十個人當中有一個善人,這一個善人就能幫助那九個惡人改過向善;一百家裡面有一家行善,修五戒十善的,一定能夠改變這九十九家。所以眾生造作重業我們不怕,怕的是什麼?自己沒有真修,沒有實德,真修實德決定能感化。 最近我們在廬江辦的文化教育中心,這個小鎮居民四萬八千人,我們中心的同學,包括所有員工,大概是一百個人。這一百個人落實《弟子規》,把《弟子規》上字字句句都做到,就能影響這個小鎮的居民,四萬八千人。你們看到光碟的報告,這剛剛才開端三個月。我們想我們的工作三年不間斷、不懈怠,我們深深相信,三年之後這個小鎮就是中國古籍裡面所記載的「禮義之邦」,胡主席所提倡的和諧社會。要有人去帶,少數人能夠帶一大片。所以佛在此地講一切眾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復如是。那個念佛的心很少,不多,但是能繫念不止。你認真努力,不要懈怠,你的功夫逐漸逐漸的增長,到功夫成熟的時候就產生影響力,所以說但能繫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無量劫來的惡業、煩惱、習氣全都改變了。煩惱變成智慧,惡業變成善業,成大慈悲!就像一棵栴檀樹能改善一大片的伊蘭林一樣。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