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三皈依文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三皈依: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受三皈依的時候念的誓詞,
「皈依佛,二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修行學佛,要先受三皈依,也就是歸向、依靠「佛、法、僧」三寶,以佛為師,以法為藥,以僧為友,憑此生生世世不離正法,永離惡道。皈依三寶後,才是正式的佛教徒,如上學要先註冊一樣,具有正名定份的作用,皈依後有三十六個善神守護皈依的行者,並獲三寶慈光加被。

  皈依是皈順、依靠的意思。初學佛的人,信心不堅定,能力智慧不充足,必須要依靠三寶,藉由三寶的庇護和指引,成就學業、事業和道業。並由外在的三寶作為指導,啟發我們本自具足的自性三寶。

  皈依又有迴轉、回頭的意思。為什麼要回過頭來?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背棄三寶,所走的路都是錯誤的,所以現在要把錯誤的觀念改正過來,捨棄過去的邪見,皈依我們的自性,這樣子才能度脫自己的生死。

  皈依三寶,第一皈依佛,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覺者,為修行者的導師,皈依釋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諸佛。

  第二皈依法,佛為了度眾生得解脫,設種種的次第法門,等於學校的學制一樣,所謂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聲聞修四諦、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波羅蜜。眾生修習這些正法,做為人生的方向,便能離苦得樂,自在解脫。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淨僧眾是大眾的榜樣,所以應當皈依十方一切菩薩僧、十方一切聲聞緣覺僧、十方一切清淨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們應當皈依一位善知識,接受他的教導,這樣才不會走錯路。皈依最好選擇一個有道德、有學問、有行持的師父,經常親近這位師父的言行、思想,無形中我們亦能霑到幾許光明與功德,同時供養了真正的大善知識,能種廣大的福田。如果在某一個時間,找不到這種善知識,可以在附近找一個真正受過三壇大戒的出家眾皈依。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都是梵語音譯的,跟咒語沒有兩樣,完全是音譯的。「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恭敬」的意思,它含這麼多意思在裡頭,也有「禮敬」的意思。所以我們見面跟人家合掌,南無是恭敬,最恭敬的禮節。「阿彌陀佛」這是西方教主的德號,實際上是我們真如自性的名號。「阿」翻成中國意思是「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翻作「智」。這個名號的意思,「皈依無量覺」、「皈依無量智」。無量的智覺是什麼?自性本具般若智慧,那才是真正的無量覺、無量智。由此可知,古大德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兩句話是講真話,是從諸佛如來果地上所講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三皈依「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提醒自己:信己無私,信人有愛。

淨宗修學綱要
  知恩報恩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一、教依
(一)總依淨宗五經一論(二)專依無量壽經夏會集本 佛說阿彌陀經蕅益要解 普賢行願品清涼疏鈔
(三)淨宗祖師語錄 印光大師文鈔
(一)信依要解六信,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二)十界一真,世出世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觀法如化,三昧常寂,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三)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惠以真實之利,於諸眾生,視若自己,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覺海。
(四)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之心,以看破、放下、自在、隨緣之行,破除一切妄想執著。
(五)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決定一生往生不退成佛。
四、果求
(一)實踐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成就自身,莊嚴眾行,軌範具足。
(二)效法華嚴五三善友,誓作世間眾生、家庭、工作、社團之好模範。
(三)和睦各各族群、宗教、文化,存異求同,共存共榮。
(四)安定社會,崇德興仁,互助合作,人皆均富樂利幸福美滿,勸諭策進,世界永久和平。
(五)深信因果,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共諸上善,同會彌陀一乘願海。
結語
  世間第一等的功德,第一等的善行,第一等的好事,就是幫助別人覺悟。釋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就是覺悟眾生的工作,我們要追隨釋迦牟尼佛,捨己為人,犧牲奉獻,這一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真正是幸福美滿。
  (整理自淨空老法師講演集)


【淨土宗】所標榜的戒律就是五個科目:第一個淨業三福,第二個六和敬,第三個戒定慧三學,第四個六度,六波羅蜜,第五個普賢十願,這是我們的戒律。
「淨業三福」: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戒定慧三學」:
「戒」是不起心動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聞利養的貪念。
「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節、臨危不亂。
「慧」是能運心轉境,於平靜中突破重重困難。
「善護三業」,戒學;「觀法如化」,慧學;「三昧常寂」,定學。
「六度」:放下貪欲,以布施開闊心胸 放下惡行,以持戒護道修行 放下瞋恚,以忍辱堅定意志 放下懈怠,以精進步步增上 放下浮躁,以禪定持守正念 放下愚痴,以智慧明心見性。圓融六度 方能成就佛道。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