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第五集)2/4
2009/01/01 20:57:53瀏覽95|回應0|推薦0

大乘無量壽經  

淨空法師開示

(第五集)2/4 

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們要對社會負責任。我起這個念頭,整個社會都要學我這個樣子,這個社會會不會安定?它是正面的影響、還是負面的影響?我們不能不懂得。古聖先賢的教誨,至理名言。佛法的教誨,跟世間教誨不一樣。譬如說世間法,「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是世間法,這一定要報仇,你不報仇,社會上人說你不孝。世間聖人教導,你報仇沒錯,這事在世間法是應當的;如果這個人作官,他在任上,你就不能報仇。為什麼不能報仇?因為他現在是公職,是替社會大眾服務,你要報仇,社會上沒有人服務,所以你這個仇不能報。等什麼時候報?等他哪一天下台了,那個時候你再報他。為什麼?他已經不為社會大眾服務了,這咱們來談私事。可見得念念為社會、念念為大眾的利益,這是世間聖人教人家的。

佛法怎麼教?佛法教決定不可報仇。為什麼?報仇,你這一生報復他,來生他報復你,生生世世報來報去,沒完沒了。而且這個冤仇愈結愈深,所以佛教給我們不報復。佛也表演給我們看。你們在《金剛經》上讀到,歌利王割截身體。《金剛經》上只稍微提一提。這一段故事詳細記載,《大涅槃經》裡面詳細記載,這裡頭的一些因果。那個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沒有成佛,作菩薩的時候,他修忍辱波羅蜜。歌利王,歌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君。歌利王翻成中國是暴君,無道的昏君,不講理的。遇到山上這麼一個修行人,他把他凌遲處死。凌遲是用小刀,身上一片一片把肉割下來,這樣處死。忍辱仙人有沒有報復的念頭?沒有,一絲毫怨恨都沒有,這佛教給我們的。沒有絲毫怨恨,沒有一念報復之心。

有一念報復之心,我們是凡夫,我們必定墮落。你沒有聽佛的話,你不明教理。沒有報復,冤家宜解不宜結。他對我報復,我明白,一切作還債想,我這個結到此地了了,來生再見面,歡歡喜喜,結解掉了。不跟一切人作冤仇,一切都作還債想。你看,我們這個心多清淨、多自在,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這是修寂根的原則,成就寂根的不二法門。

別人毀謗我,聽到歡喜。別人侮辱我們,歡喜接受;別人陷害我們,也歡喜接受。印光大師講:「害得你家破人亡,害得你五馬分屍,都不怨天不尤人,絕不怨恨害我的那個人。」不怨恨,要看作什麼?我自己命裡頭應該要受這個,心就定了。這樣的心念佛,沒有不往生的。陷害而死,還是要往生的。為什麼?諸佛菩薩尊敬你,天地鬼神敬重你;佛說的。我們學佛,出世間的聖人跟世間的聖人,不一樣。世間聖人沒有離開情,出世間聖人情沒有了,完全把情轉變成無上的智慧,所以他的生活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定功。寂根顯示出高度的定功。實在講大乘佛法講到這個地方,已經就相當圓滿,下面就不必說了,已經到如來果地上的境界。

如果我們講福、慧,智上是代表慧,寂根是代表福。諸位要曉得,定才是真正的福,清淨心是大福報。為什麼後面還有這幾位菩薩?實在說,是有必要。一個普通的菩薩,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不是容易的事情。縱然達到這個境界,很難圓滿。我們在《華嚴經》上明顯的看到,智上跟寂根,法身大士他都證得了,圓教初住就證得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智慧、福德在我們眼光裡面看,十法界裡面來看,他都得到圓滿。圓滿而非究竟圓滿,不是究竟圓滿的,所以在華藏世界、在一真法界裡面,還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還有四十一個位次。這四十一個位次,要慢慢修,修到圓滿,修到究竟圓滿,多少時間?佛在經上說,「三個阿僧祇劫」,很長,不簡單。法身大士修行,還要三大阿僧祇劫。佛在此地顯示出大慈大悲,教這些法身大士立刻成佛。何必要浪費這麼多時間?立刻成佛怎麼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在《華嚴》會上,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是這後面幾位菩薩代表的,導歸極樂。法身大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實報土上上品往生,到那個地方就成就。真的把三大阿僧祇劫濃縮成一念,你說這個多殊勝、多不可思議。

下面『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這三位菩薩,代表淨宗修行的三個條件,信、願、行,你要真相信。相信什麼?相信阿彌陀佛,相信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的介紹。怎麼個相信法?如何具體落實?這一部《無量壽經》。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報告。這裡面有性、有相、有事、有理、有因、有果,我們統統要相信,字字句句都深信不疑,這才叫信。

若不是這樣的信,念佛的人雖多、修行的人雖多,往生的人可不多。為什麼原因?他有信,他不是這個信。他那個信,說個老實不客氣的話,是迷信。迷信可不可以往生?迷信如果是真迷了能往生,假迷不能往生。真迷是怎樣?真迷他沒有二念,你叫他念阿彌陀佛,他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二六時中,一天到晚就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個妄念都沒有,那行,他能往生,他往生品位還滿高的。

怎麼叫不是真信?不是真迷信。雖然相信,一天到晚還胡思亂想,還有許許多多的分別、執著,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痴慢,夾雜在其中,那個迷信不能往生。諸位要曉得,百分之百的往生,一定要相信這一部經裡頭字字句句,我們要把這一部經字字句句,落實到我們生活上。所以這一次,我這一次在此地宣講,不限時間。這一部經講個兩年、三年沒關係,你們大家來聽,不一定要聽完,你聽一次,有一次的受用,一次懂了,一次記住了,一次能奉行了,你一生受用不盡。何況你是次次都來聽,每一次都來聽,利益無邊。這些也都是時節因緣所使。

我們這一方同修們,緣特別殊勝。我也沒有想到,我會跑到新加坡這個地方來,跟大家細講這一遍,沒想到,緣太殊勝了。我也不曉得我能夠講得這麼細,三寶加持,這不是人力。你們在此地聽得歡喜,也是得三寶加持。沒有三寶加持,你也聽不懂。你真正聽懂、聽進去,佛菩薩加持。可見得我們跟西方世界,跟阿彌陀佛,這個緣有多深!只要把自己無量劫的善根、福德挖掘出來,我們這一生,就能夠永脫輪迴,就能夠成佛作祖,參加阿彌陀佛的俱樂部,我們去當會員,你說多自在、多幸福。

所以信,不是簡簡單單的。我當年學佛出家,我是學佛七年才出家的,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就講經,兩年之後才受戒。受了戒到台中去拜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我去拜見他,他一給我見面,就指著我:「你要信佛。」我也就呆住了,他怎麼會說這麼兩個字,你要信佛。然後叫我坐下來,跟我解釋。有很多出家人,他說。年輕出家到七、八十歲,都不信佛。他也會講經,講得也天花亂墜。怎麼不信佛?佛在經上講的,他一個字都沒做到,這就是不信佛。不信佛,信沒有了,願、行就沒有了。怎麼能往生?所以他說:這個重要、重要。老師特別提醒、警策,一定要相信。信是真的能理解、能明白、能夠依教奉行,這才叫信。

換句話說,信、願、行是一而三、三而一。你說信,你沒有願、沒有行,那個信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說你有願,願沒有信、沒有行,你的願是假的;行,天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有信,沒有願,你念阿彌陀佛也是假的。信裡頭一定有願、行;願裡面一定有信、行;行裡面一定有信、願。一而三、三而一,鼎之三足,缺一個就倒掉了,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一定要認真去幹,對於這個經上字字句句深信不疑,決定不敢違背。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認真努力要去做;佛說哪些不能做的,決定不可以做,我們這才叫真信、真願、真行。這才是阿彌陀佛的好學生,就能得阿彌陀佛護念。

阿彌陀佛護念你,你要知道,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共同尊敬的、共同景仰的,「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換句話說,你是阿彌陀佛的真學生、真弟子,你自然就得一切諸佛的護念。那還操什麼心?還有什麼放不下?我們的金錢、我們的財富、我們的房地,被別人侵佔去了、被別人奪去了。你憂不憂慮?真正信願行的人不憂慮。佛正叫我們放下,這正好是放下的時候。沒有人來奪取的時候,我還真的放不下,人家一奪取,太好了!一心念佛,什麼事也沒有了,豈不是好的增上緣嗎?他幫助我一把,把我往上推上去,提升了。我想上去還上不去,他這一把把我推上去了。不但不恨這些奪取我財物的人,反而感激、感恩。不是他,我很難捨,他這一逼,我非捨不可。我這一捨,跟阿彌陀佛又靠近一步,你說多自在,哪有不歡喜的道理。再想想,「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你到臨命終時,哪一樣東西能帶去?一樣都帶不去。與其在臨命終那個時候捨,現在捨不是更好嗎?捨得一乾二淨。

在經典裡面,佛告訴我們,我們東西被別人奪去了,奪去了就是他的,我能不能再把它拿回來?不可以。你要再去拿回來,你就犯了盜戒。他奪取你的,是他偷盜,他犯了盜戒;你再把它拿回來,你又犯了盜戒,你盜他的。所以捨掉之後不再想。他如果再送給你,那他布施;他奪取了,就是他的財物。他盜,他有他的因果,我們如果再要把它拿回來、奪回來,我們也犯盜戒,我們也要墮落。這裡頭理跟事相當微細,不能不知道。他把我東西奪去,我為什麼不把它搶回來?世間人都認為這是合理的,但是佛講這不合理。還是佛說的有道理,你細細的揣想,佛講的有道理,一定要遵守佛陀的教誨。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實在講非常短暫。我這一次從澳洲回來,那天晚上,芽籠那個地方停電,停了兩、三個小時。我們門口有三株仙人掌,開了二十幾朵花,我們以前沒見過,仙人掌開花很希有。開的花是白色的,像蓮花一樣,我叫悟行師去照相,他照了二十多張。照片洗出來之後,花也沒有了,花就沒有了。我叫大家看看,你們看了有沒有悟處?大家看了之後,好像都沒有覺悟,那你就不如我了。我看到這個花,有高度的警覺,我有悟處。悟什麼?萬法無常,剎那生滅。你看到這個照片,以後永遠就沒有了,就這麼一次,就是按照相機那一剎那,你才曉得生命是多麼短暫。為什麼要造業?我們眾生的生命,就是那一剎那。剎那、剎那,我們叫相續相。《金剛經》上講,「如露亦如電」;如電是講真相,如露是講相續相。所以哪一樣東西不在說法?仙人掌開花,給我們說法,給我們說「萬法無常,如露亦如電」,不就給我們說《金剛經》嗎?我們在那裡看的是《金剛經》,金剛般若;你們在那裡看的,心是想入非非。這就是學佛跟不學佛不一樣處。

你能這樣的深入,你才曉得,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哪一個境界不是「大方廣」?哪一個境界不是「佛華嚴」?哪一個境界不是「無量壽」?哪一個境界不是「清淨、平等、覺」?都在現前,只是你不認識。你要認識,你才懂得《華嚴經》上所說,「諸佛如來講經說法,塵說、剎說,從來沒有間斷,盡虛空遍法界,無時無處而不說法。」一切法在哪裡?一切法就在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中,可惜我們看不出來。給你提示出來了,好像閃電一樣,閃了一下、亮了一下,閃完了就沒有了,又漆黑了、又迷了。你怎樣保持你那個一念的光明,那就叫功夫。保持這一念智慧、保持這一念警覺,這個就是高度智慧。

網站首>淨空法師報恩講堂> 大乘無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2526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