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31 09:19:12瀏覽293|回應2|推薦13 | |
AUG 11, 2009 Dear Amy : Amy 妳知道嗎?每當我結束白天的行程回到Guest House時,人其實已經很疲憊了,但沐浴後,我仍會打起精神走到交誼廳和來自世界各國不同年齡層的背包客閒話家常。妳知道媽咪的英文不夠好,但我總是用專注的聆聽和誠懇的回答來彌補自己在語言上的缺陋,說到精彩處亦不惜比手劃腳只求達到溝通的果效,沒啥好覺得羞愧或抱歉的,妳明白嗎?我的一位美國室友就曾經對我說: Anne,妳說的每一個英文句子我都能理解啊!妳很棒的,為什麼要說抱歉?像我自己除了母語英文外,再不會第二種語言,我們才應該向妳學習哩?! Dear Amy, 妳聽到沒?!妳有沒有因為她這番獨道見解而受到激勵?不管妳此刻心裡的感受如何?媽咪都要告訴妳,她的話傳到我耳裡竟掀起我腦海的一陣翻騰攪擾------------- 是啊!Amy,我們不應該小看自己,更不能因為自卑而畫地自限,或歸咎別人的鴨霸與打壓,我們至少得為自己爭取一個可以走出去的機會或一座能有所表現的舞臺,就像臺灣好不容易被WHO世衛組織列為大會觀察員,這就是一個得來不易的階段性成果;而高雄市承辦"世運"、首都台北成為2009"聽障奧運"的比賽場地,不都因此增加了臺灣在國際舞臺上的曝光率,也藉此提供市民一個學習如何成為國際賽事第一等參與者的大好時機嗎?為什麼我們老要在舊愁新恨上打轉?為什麼我們不能奠定共識攜手並肩帶著我們國家一塊走出太平洋、深入印度洋、航行在大西洋........甚至到南、北極海域歷險探勘?Amy,這個世界不大,因為地球是平的而且又熱、又擠、又亂,何況是咱們迷你Q版般的臺灣哩?!只有當妳將目光放遠,妳的腳步才能跟隨妳視線抵達設定的目標------------ Dear Amy,妳知道嗎?我在Guest House裡遇見太多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孩子(Sorry,我不該在妳面前稱呼他們為孩子,因為他們大多只比妳年長幾歲),當我與他們閒聊時,我的心幾乎不能抑制由他們話語裡激盪出的震憾!才和來自紐西蘭的夫妻聊到自己造訪紐國第一大城奧克蘭的驚豔和回台北後對當地生活的念念不忘時,其他孩子們的分享就讓妳已屆中年的媽咪開始汗顏,嗯........或許我不該如此妄自菲薄,因為在我們五年級生的青春時代,成長在蘭陽平原貧窮家庭的我,連想坐火車上台北大觀園一探究竟的欲念都屬奢求!何況是搭飛機出國呢?!但是.............Amy,當下媽咪想到的卻是妳和我們的國家------ 臺灣,如果我們還一直守在象牙塔中,而妳們這些年輕後輩始終滿足於父母的給予和保護,並習慣接受社會框架妳們的教條而成為一個人見人誇的"好孩子"的話,妳將不會明白失去探索自己人生和世界的動力與機會,其實是形同於失去自己另一種可能的人生----------- Amy讓我這麼告訴妳好了!在我的背包客棧裡,不管是Peter、Davie、Jason or Mary and Jennie,不分國籍和男女,每一個年輕人走過的國家都遠遠超過妳已邁入熟年的媽咪,而且我必需強調的是,他們旅行的行囊如此精簡(真是典型的背包客,一只大背包裡塞了全部的家當),但所跋涉的路途卻是曲折遙遠.最讓我佩服的是他們走訪的地方幾乎都是和自己祖國生活水平差異懸殊的所謂亞洲"落後國家",當妳聽到妳的長輩勸妳千萬不要一人獨自旅行或絕對不可以前往印度、寮國那些危險異域時,坐在我眼前的這些年輕人早已各自從東、西、南、北亞遊歷歸來,他們神采飛揚、爭先恐後的告訴我: "我已經走過緬甸、寮國、柬埔寨、泰國、印尼、印度和越南等國家,下一站我要去中國--------" 啊! Amy那妳說,我們臺灣年輕人的第一站在哪裡?而為人父母的我們又該如何為妳們建立像西方年輕人這樣紮根於生活且一步一腳印去落實的世界觀哩?! Amy現在妳明白媽咪的心何以如此震憾、如此縈迴了嗎? Dear Amy,媽咪知道自己行程的最後一站是泰國古城蘇可太,那妳呢?妳的下一站在哪裡?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