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孩子用錢--建立孩子的金錢觀。(101/6/27登聯合新聞網)
2012/06/22 16:53:21瀏覽2403|回應0|推薦31
[歡迎按讚分享]

在淡水藍海等待錄影中。
圖為大愛電視《三代之間》節目錄影現場,正在setting,安淇緊張地等待錄影中。

日前受大愛電視台《三代之間》節目的邀請,原先預計訪談內容為「建立孩子的金錢觀」,於是針對問題題綱做了回答的稿子,不過後來因故請安淇改談「遠距夫妻的相處」,於是這份稿子晾在一旁。

但既然寫了,就和大家分享,一起努力,協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三代之間》節目,於大愛頻道每週日下午五點播出,
很正向的節目,大家有空可以觀賞唷!

****************************

問題一:現在台灣少子化加上物質豐足,孩子物慾不缺乏,對金錢的價值觀和以前差很多,請談談您觀察到的社會現象,如孩子的「行為」與「觀念」有那些偏差?

上學期末,小魚兒的班上開同樂會,同樂會結束老師讓孩子自由活動,結果發現很多小朋友都帶PSPIpod、手機,大家都低著頭玩電玩,沒有帶的人就圍在旁邊,有的孩子會分享,但排隊得排很久,而且玩了一會兒就要換人,小魚兒就是在一旁排隊的。

不過,平時和孩子就常聊起,現在很多家長丟給孩子一台iphonePSP,大人聚會或工作時,小朋友安安靜靜不會吵他們,即便是到戶外踏青,小朋友也低著頭在玩,變成「低頭族」,如果是這樣,待在家裡就好啦!為什麼還要出門玩?

所以我很明確地告訴魚兒、蝦米,我們家不會買PSP這類型的掌上電玩,畫面太小,也容易傷害眼睛,如果想玩,可以在家裡玩WII,電視的畫面很大,而且還可以親子同樂。

我問魚兒,你覺得小朋友都帶PSP到學校,大家各自玩,有達到「同樂」的效果嗎?

他說沒有,後來他和一些同學玩牌、看書,但我知道他的心還是會受影響而浮躁。

魚兒還提到,有個小朋友用200元和另一位同學借PSP三天,而且還說「好便宜」。

小魚兒無法理解,200元可以買四個便當,但玩PSP的快樂卻一下就消失了,為什麼他們會願意?他也不理解,為什麼其它家庭這麼有錢,願意為孩子買PSP、手機、Ipod…

我告訴魚兒:「有價值、對我們有幫助的東西,我們會很捨得付出,但如果沒有價值、沒有幫助,就算花一塊錢,也覺得浪費,更何況是我們不認同的想法。」

問題二:孩子的行為受父母影響很大,您覺得台灣年輕父母在教養方面出了那些問題呢?

現在雙薪家庭居多,這是社會的環境,家長們都很忙碌,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也有許多無奈。有些孩子甚至週一到週五都在褓姆或阿公阿嬤家,週五晚上才接回,陪伴時間只剩週末。

而部份家長即使每天可以見到孩子,也只剩下短暫的時間相處。

晚上七、八點到家,孩子九點、十點要睡覺,這兩個鐘頭內,孩子要洗澡、簽聯絡簿、準備第二天的物品,有些還要吃飯(但多是外食)…,父母要和孩子好好說話的時間很少,更何況從職場趕回家,難免疲憊、也想休息,對孩子的耐心相對減少。

有些家長也想抒壓,自己沉迷在線上遊戲裡,同時也把孩子交給電子褓姆,PSPIpad、線上遊戲等,孩子玩電玩很安靜,不會吵大人,全家靜悄悄,都專注在電腦螢幕上,看起來很平和,但一方面孩子失去很多真實世界裡才能擁有的感受,一方面虛擬的世界也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此外,發現有些父母會出現彌補的心情。

如何補償?最快的方式,就是從物質上彌補。

買孩子喜歡的東西,滿足他們的需求,帶孩子上好的餐館,用好的文具用品,但是不是有這個必要?

問題三:就您的教養經驗,從日常生活中,您如何讓孩子體會賺錢的辛苦,讓他們知道金錢不是理所當然擁有,要珍惜節儉。

先生在香港工作,魚蝦常覺得:「為什麼別人的把拔可以在台灣工作,我們的把拔卻要到香港工作呢?」

我會解釋,把拔辛苦工作是為了提供我們穩定的生活,家裡的每個人平常就是把份內的事情做好,小朋友乖乖學習、上課、玩耍,媽媽把你們照顧好,也自我充實,我們平時的努力就是為了全家的相聚。

魚蝦幾次到香港,瞭解搭飛機前後所需的時間,知道爸爸每隔週回台灣就要經歷這樣的辛苦,光是這樣想,就知道把拔的辛苦。

因此,魚蝦會更體諒爸爸的辛勞,知道掙錢的不易。

當魚蝦開始會算數之後,我們常用一個50元的便當做比喻。

例如去餐廳吃頓飯,一個人可能要兩~三百元,就會問孩子:「這樣可以換幾個便當?」

三百元可以換六個,四個人可以換24個便當,我就會請魚蝦實際比出24個便當的大小。那真的需要一個很大的袋子裝,或裝成好幾袋,且可以提供我們四人吃六餐,更可以讓24個肌餓的人飽餐一頓,這樣想起來,其實很驚人。

我們也會給孩子「成本」的觀念,例如賣一袋雞蛋糕,可能賺3-5元,他要賣十袋才能買一個便當,或在消費的時候,會把類似的觀念帶進來。

孩子需要具體的數字和數量去幫助他們理解,否則他們對金錢並沒有概念,有具體的便當做比擬,孩子的印象很清晰。

當我們到餐廳用餐時,小魚兒常常會說這樣可以換幾個便當,我甚至有點擔心他以後交不到女朋友,因為帶女朋友吃大餐時,就會煞風景的計算,這餐可以換幾個便當,那就糟了,呵!

問題四:有那些方法避免讓孩子覺得只要他喜歡的東西,父母一定會買給他,尤其他們會受同儕或媒體影響,覺得他們也應該擁有,您如何建立他們不受奢侈風氣影響的金錢觀?

如同孩子帶電玩到班上的例子,因為我們一直給孩子一些價值觀,有沒有必要買?買了對自己有沒有益處?同樣的錢,如果拿去買書,會不會比較好?

孩子心中會產生一種定見,雖然他們還沒這麼成熟,還是會心癢癢的、還是會有些沮喪,但他心裡的價值觀會影響他最後的決定,這時候,我們更要給他們鼓勵和肯定,穩固他們的價值觀。

因此,從小建立孩子的價值觀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

例如:我們常和孩子聊「需要」和「想要」的差別,為什麼用便當做為比喻的單位,而不是蛋糕、養樂多或其它點心,也因為「便當」是需要,可以填飽肚子,而蛋糕點心飲料等,屬於「想要」。

我也跟孩子說,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的東西爸爸媽媽會提供,「想要」的東西,他們自己賺,或是要透過存錢、自己有計劃地去取得「夢想」。

當他們開始可以判別「需要」和「想要」的差別時,就可以阻擋一些同儕和媒體的影響,甚至是當我想買什麼東西時,孩子反而會說:「馬麻,我覺得妳的衣服已經很多了,妳應該想清楚這是你『需要』還是『想要』。」當孩子可以這樣提醒大人時,大概已經成功一半以上了。

問題五:您自己如何身作則,請談談「身教」的重要性。

前陣子,小魚兒看到一整套「哈利波特」精裝DVD,魚兒是哈利波特迷,其實每一集他都看過,小說也都看過,最後一集甚至買原文書全本看完,魚兒曾說他打算有一天,什麼事都不做,把哈利波特電影想要從第一集一路看到最後一集,可見他有多愛。

當魚兒看到那一套DVD,而且是精裝版時,他知道那就是他的「夢想」,他「想要」的,但一整套要2000多元,對孩子來說挺貴,我提醒他:「你每一集他都看過了,是不是有必要再買下來,但如果很想收藏,是不是自己存零用錢來達成?」

我舉他爸爸的例子,說爸爸從小就很想要一台遙控汽車,之前買過比較小台的,和小魚小蝦玩,他很想念那一天一起玩的景像,但那台遙控車品質不是很好,很快就壞了。最近他爸爸考慮很久,買了一台比較大的,而且爸爸來來回回看了很多次,還跟老闆殺價,才買下來。

爸爸小時候的夢想,等到他長大了,上班工作,有孩子了,他才真正完成他這個夢想。

因此,我建議小魚兒再想想,是要是要用自己的零用錢、壓歲錢的一部份來買,或是,未來他工作時的第一筆薪水,拿來買這整套《哈利波特》,他會更珍惜這個小時候的夢想。

這是其中一個例子,在日常消費中,我自己也不太追求「名牌」這件事,過去或許會,買個掛滿logo的包包,覺得是肯定自己也犒賞自己,但現在會覺得,並不會因為你穿什麼品牌,就成為怎麼樣的人,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無論是風格或價格,不用盲目的追逐,自己就是品牌,不要過度消費,造成自己的負擔。

問題六:您的部落格提到您有記帳的習慣,請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您會給孩子那些教育引導,讓他們了解家裡的花費,請多舉幾個生活實例,例如孩子的好奇,您如何引導,以及他們的成長……。

其實我對財務方面一竅不通,因為家裡的金錢投資,都由老公處理,我用錢就是「大約法則」,但不會太離譜,我一直覺得理財教育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是一種價值觀的教育,用這樣的想法來引導孩子。

會開始「計帳」,其實源自於我們家「心願清單」的活動。

我們每年年初,全家都會列下八~十個心願清單,其中有需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的,也有全家人要共同完成的。

例如:到沒去過的縣市旅行、或2012年我們把小旅行定為「博物館年」,我們就開始造訪博物館。而我其中一項心願清單就是「開始學計帳」,因此我是從2012年才開始計帳。

但才計了一些時日,就可以發現我自己的消費習性。例如過去常順手就進商店買一杯咖啡,一杯40-50元,甚至更貴,就等於一個便當!

有時我們教孩子,但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犯了,當每天計帳的時候,這些小毛病就會出現了。

小魚兒、小蝦米他們也會常來看一下「電子計帳本」,初期的時候,「飲食」的消費所佔比例是最高的,小魚兒就會說:「哇!我們好會吃唷!」但我們把飲食費除以天數、人數、餐數,發現每人一餐平均下來可能是50-70元,就覺得還可以接受。

其它像是教育費,如孩子上鋼琴、薩克斯風、英文、數學等,教育費的比例佔很大的部份,但是讓孩子知道教育費的支出,不是要跟他們說:「你看爸爸媽媽多辛苦,賺錢都是為了你們。」不是要給他們壓力,而是希望他們珍惜這樣的資源,上課時、練琴時,多花些心力、多努力一些,讓這些費用花的更扎實。

當孩子看到實際的數字和支出,比跟他們說一百遍「要節省、要省錢」來的有效。

其它如,出去玩、旅行,也會請孩子幫忙計帳,讓他們對消費「有所感」,是有意識的消費。

但其實,我們也不希望孩子成為「守財奴」、「小氣鬼」、「一毛不拔」,而希望他們瞭解金錢的價值,懂得使用金錢、做計劃性的消費。

如去年過年全家和爺爺奶奶到香港遊玩,途中希望讓爺爺奶奶品嘗香港的美食和特色,部份費用花費甚高,魚兒在一旁看到帳單,小小聲地跟我說:「這些東西實在太貴了,我吃不下去。」

但我和魚兒解釋:「把拔辛苦地賺錢,當然希望孝順爸爸媽媽,帶爸爸媽媽到香港看看他的生活、工作環境;也希望疼愛兩個兒子,讓兩個兒子享有不錯的資源,看到世界上不同的風情文化,增加孩子的視野;也希望疼愛老婆,當然也要犒賞一下這一年來工作的辛勞。這些費用,是把拔的心意,我們就歡欣領受,把拔看到他愛的人都開心,他也很很高興。」

問題七:您給孩子零用錢的方式,如何教導他們運用,您也會要求孩子記帳嗎?

我們家給小朋友零用錢,是在小時候就訂定的。國小一年級時一週給10元,二年級時一週給20元,所以現在小蝦米是一週20元,小魚兒小五,則是一週給50元。

不過,我們希望孩子的零用錢是用來買文具,而不是用來買玩具。而且「需要」的東西,我們會提供,「想要」的東西又通常是玩具,被列入禁止的範圍,所以說真的,他們的零用錢很少用。我們甚至有時很久都忘了發零用錢,小孩也沒來爭取

但最近開始檢討了一下,第一,孩子真的漸漸大了,慾望會提高,不只想買文具,也想要買些慾望的東西。或許使用的範圍和權限,應該擴大一些些。

第二,也該給孩子練習的機會,讓他們有計劃性的去購買想要的。

如大兒子小魚兒想要「哈利波特DVD」、或也想要「ipod」可以聽音樂,我們會和他討論是不是需要,或未來的使用方式,都認同之後,他開始把零用錢存入他的「夢想存錢筒」,小蝦米也是如此,他也有一個「夢想存錢筒」,透過他們慢慢存,買下來的東西會更加珍惜。

零用錢要使用,我會請他們列出明細,買什麼、多少錢,需要用的時候,跟我們討論一下,讓孩子慢慢練習金錢的使用方式。

問題八:給父母的建議。

我依然強調,理財教育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價值觀的教育。

未來要投資、買股票或基金,則是一項工具和方法,但觀念的深根是很重要的。

父母的以身作則也很重要。

當用則用,當省則省,把錢用在刀口上;
讓孩子能釐清「需要」和「想要」的差別;

不一味追求流行、名牌,而找適合自己的衣物用品,
用得安心自在,不超過自己的能力;

懂得偶爾適時犒賞自己,但卻不過度浪費;

讓孩子瞭解,物質不能滿足心靈,稍縱即逝,
有時在酷熱的夏天裡吃碗冰涼的銼冰、
寒冷的冬天喝碗熱呼呼的燒仙草、
有盞燈看本好書都能感到心靈的幸福與滿足。

不需要過度物質的填補,
這都是我們希望帶給孩子的金錢觀和價值觀,也建議給各位家長。

魚蝦媽咪-安淇~^^

***************************

2012/06/27 18:22 刪除回覆
Dear 魚蝦媽咪_安淇(angelchung)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教孩子用錢--建立孩子的金錢觀。」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生活天氣|貼心下午茶,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chung&aid=6566588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7 22:30 【udn】 這有相關產品!孩子 開始 有錢 現在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