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2 18:17:07瀏覽810|回應5|推薦27 | |
[歡迎按讚分享]
本文同步刊登於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傳媒與教育》No.172期電子報 專欄(2012/5/4發刊)。 ------------------------------------------------------------ 你的孩子是低頭族嗎? 《新卓獎專欄--本期焦點:S世代來臨的趨勢與擔憂》,安淇這期寫的稿子刊出了,原來字數是1500字,欲罷不能寫了3000多字,主編於是分為上下兩篇,和好友們分享。 孩子成為S世代是讓人擔憂的議題,前幾天和小蝦米去校外教學,老師很有sence地告訴小朋友:「車上不能玩手機、電動唷!」 結果有位家長坐在孩子旁,就給孩子手機玩,自己則拿出書來看...。其他小朋友頻頻說:「吼~~~我們要跟老師講,XXX在車上玩手機。」媽媽在一旁沒說話,繼續看書,小孩繼續玩手機...。 孩子能得到什麼,往往是孩童時大人給予什麼,這篇文章再次提出安淇的擔憂,和我們家禁止玩電腦之後,魚蝦是否就和科技絕源?呼籲別讓孩子成為低頭族、宅男,後續引發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不容忽視呀!! 我們得讓家長的「數位意識」抬頭,這裡的「數位意識」,安淇想指的是家長意識到數位產品對孩子的重大影響,家長的「數位意識」抬頭,才能保護我們的下一代! ----------------------------------------------------------------------------------------------------------- 文\鍾安淇 如果你問,現在的孩子眼睛所見、所注視最多的是什麼?答案不是書、黑板,也不是大自然,而是一個個有框限的「螢幕」。從電視、電腦、平板電腦到智慧型手機,都是最常陪伴孩子的「螢幕」,因此現代孩子有了新稱號叫做「S世代」(Screen Generation),由「螢幕」擔任他們褓姆、朋友、老師,一路陪伴著孩子成長。 S世代正在興起,低頭族正在流行市調機構尼爾森於2012年3月發表一項調查結果,「家有十二歲以下小孩的父母,有七成讓孩子使用平板電腦,以免孩子無事可做,比一年前多九個百分點。」看到這個數據,我嚇一大跳,因為問題似乎來得比想像得快。 外出用餐時,往往看到同桌的大人在聊天,小朋友則低頭玩父母的手機或平板電腦,或人手一機、或幾個孩子的頭擠在一台螢幕前,有時甚至連大人也不時看自己的手機,成為「低頭族」,彷彿一時半刻不關心就會漏掉重要訊息。出外旅行,眼前盡是好山好水,但有些孩子一點興趣也沒有,戴著耳機、拿著手機或平板電腦,目不轉睛,手依舊是滑來滑去。都已到戶外,卻仍埋首於小方框裡,那乾脆待在家裡別出門,免得耗費油錢,還浪費資源,既無益於身心抒發、也無利於增進家人或朋友的情感。 螢幕裡的社群熱絡,螢幕外的世界冷漠 此外,S世代和朋友很少面對面交談,網路、社群網站成為孩子溝通的主要媒介,有些孩子在網路上活潑健談,但在學校卻很內向,減少了親身的溝通互動,孩子越來越不擅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在實體世界裡越來越缺乏可支持的體系,日前新聞甚至出現,即使燒炭輕生,仍不忘將過程PO上臉書,網友在線上給予鼓勵,卻忘了現實世界裡可以伸出援手相救。 S世代的人際關係讓人擔憂,在社群網站上似乎有許多朋友,但在現實世界裡的情感支持系統卻越來越弱化,父母的忙碌讓親子相處時間被壓縮,當可以陪伴時,卻將孩子交給3C產品,圖自己有段可以喘息的時間。 S世代和實體世界越來越遙遠。當我們過去在課後呼朋引伴到學校打球、在居家附近騎腳踏車探險時,現在的孩子打球卻沒有同儕彼此碰撞合作傳球,也不會感受到肌肉酸痛、汗水淋漓,只要在家上網動動手指即可玩球賽遊戲;騎自行車時只需動動手腳,就可以環遊世界、上山下海;玩音樂不用真有小提琴、鋼琴,用電腦即可合成出電子樂;看新聞、看影片、交朋友、查資料、娛樂…,通通不用出門,只需要電腦和動動手指。 宅在家裡勝過流汗,缺乏抗壓成為「尼特族」 S世代的孩子不愛爬山攻頂,不喜歡酷熱的太陽、不喜歡流汗的黏濕感,也不喜歡鐵腿的後遺症,寧可留在家裡上網、玩Game,有冷氣、有飲料,有家人準備好三餐,非常舒適。 不需經過汗水付出、不需透過同儕溝通、不需暴露在烈陽寒風下…,越來越不用出門,越來越宅。父母見孩子待在家至少在視線範圍內,總比出去趴趴走,不知結交哪些朋友、不知去哪玩兒的安全,於是容忍孩子的行為,但舒適的環境讓孩子們的抗壓性越來越差。 不想去上課,因為到學校要寫作業,表現不佳會被老師責罵;不願意去上班,因為上班有做不完的任務,未達到績效更是被老闆削一頓。孩子缺乏鬥志和目標,因為不需要奮鬥,待在家裡最舒爽,於是尼特族、啃老族出現並日漸成為社會的問題。 「啃老族」即稱「尼特族」,源自英文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這個族群畢業後不升學、不工作、不接受職業訓練,和失業者比起來,他們既不焦慮,也沒有工作的意志。 既日本繭居族、尼特族成為嚴重的議題後,2012年4月南韓勞動研究院也表示,去年南韓15歲至34歲的年輕人中,「啃老族」人數首度突破百萬人,眼見台灣會是下一個此趨勢反應的國家,除了家庭的支持系統外,孩子事事依賴3C產品,從小由3C產品陪伴長大的情況繼續發展,將加速尼特族的產生。 日前王品集團徵才出現場面冷清的情況,除了該公司解釋可能因徵才定位、資訊、宣傳不足外,筆者認為和現在孩子的服務熱忱與工作意志有關。清明連假期間,筆者全家到知名連鎖壽司店用餐,發現當天服務人員明顯不足、菜量也不夠,已影響服務和消費品質,連假不該是餐廳旺季嗎?但無奈的是,廚師、員工或工讀生,多數請假,是不是全勤?會不會扣薪?會不會鐘點費加倍?已經不是現在孩子考量的重點。 照此趨勢繼續發展,著實讓人擔憂。 禁用電腦,但善用科技 向來將媒體視為中性科技的我,一步步看到3C產品不僅衝擊社會、工作模式,也衝擊著家庭的教養問題,不得不改變過往的態度和做法。我開始擔心,孩子太早接觸3C產品,太仰賴3C產品,減少他們實際探索世界的機會,擔心他們寧可待在家裡吹冷氣、上網玩電腦,也不願出門,擔心他們未來成為尼特族。 去年九月起,筆者即將家中電腦設定密碼,國小五年級和二年級的孩子無法自由使用電腦(詳情請見:《近用媒體V.S.禁用媒體》一文),因此孩子已經超過半年沒使用電腦、玩線上遊戲。若大兒子學校需要用電腦做報告、查資料,則開放筆記型電腦,並在一定時間內要求孩子完成。 孩子會不會因此而缺乏現代科技的技能?事實上不會。這學期大兒子代表班上參加「網路查資料比賽」獲得特優,並代表學校對外參賽,我很訝異這是在禁用電腦半年後的成果?後來想想,當孩子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作業或報告時,他必須用更快、更有效率且有組織的方式完成作業,這反而是很好的訓練。 我並不忽略科技的使用,這也是趨勢洪流,孩子在學校電腦課學習Word、Excel、PowerPoint、Photo Cap…等軟體,學校的課堂提供練習機會,運用PowerPoint製作環保童話故事、使用Photo Cap製作節能減碳宣導海報,透過科技去傳達理念,是很好的訓練,我也常從孩子身上知道更多使用軟體的小技巧。 「網路查資料」的訓練,更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將找到問題的答案,在1000字以內呈現,並要註明資料來源。孩子能快速尋找資料,並組織成為有用的資訊,不僅不愧對網路這浩瀚無垠的寶庫,更不浪費時間在散亂的資料中。 不以3C產品為「電子褓姆」,生活品質更升級 當家裡禁用電腦後,孩子的心安定許多,也更能專心。 我們家沒有第四台,晚間時間也不看電視,收視習慣已經從定時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節目,轉變為「主動式」選影片,且多運用週五小週末或假日選擇適合孩子看的電影,闔家觀賞。 不看電視、不上網玩遊戲,孩子把功課寫完之後,時間相當充裕,能看書、彈琴、聊天、玩玩具、逗貓咪、甚至是兄弟打架都好,更棒的是,週間裡的三、四天,我們會在晚間到學校跑操場、打籃球、運動,孩子蹦蹦跳跳流一身汗之後,回家便洗澡上床睡覺。 如此可以增加親子的相處時間與品質,而不是爸媽盯著電視、孩子盯著螢幕,彼此沒有交流,晚間多出時間運動,也能適度照顧身體、紓解壓力。 外出不低頭,從家長做起 此外,當外出用餐或旅遊時,我也不會提供孩子手機,每當出門時,孩子會自行準備書本、玩具、象棋或撲克牌…等,比較小的孩子則可以準備畫筆、畫紙塗鴉,不需要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孩子就會發展出許多樂子,也和席間的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一點兒也不無聊。 有時候發現,其實是大人離不開螢幕。用餐期間,頻頻拿出手機把玩、或回覆社群網站上的訊息…,大人們能不能控制自己不拿出手機,專心地陪伴孩子、好好地用餐、好好地和朋友聊天? 過去看到有人拿出智慧型手機,感覺很時尚,不用似乎落伍;但筆者現在覺得,即使擁有智慧型手機,卻能控制自己,不被制約染上強迫症,有更多時間陪孩子說話、打球、聊天、過生活的家長,才是真正的酷! 擔憂孩子們對世界無感,擔憂孩子對螢幕外的世界覺得無所謂、覺得不值得努力。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為他們把關,不要將孩子交給電子褓姆,讓孩子多打球、多接觸陽光山林、多運用五感去體驗、觀察這世界,而家長自己呢,出門時就專心和孩子玩耍、聊天,這時候先把電子產品拋在一旁吧! *更多安淇聊媒體、談孩子媒體識讀教育的文章在這裡: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