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網路綁架了孩子的健康和時間?!(100/6/27登聯合新聞網)
2011/06/27 11:45:43瀏覽1085|回應0|推薦14

/鍾安淇

專欄小語

過去電腦、網路對人的宰制只限於書桌前,然而,現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到哪兒都可輕鬆攜帶,輔以無線上網吃到飽,隨時可以透過網路和世界連結,不只在書桌前被綁住,即便是走到戶外,視線和心理都緊緊地繫在這方寸大的小螢幕上,說是綁架,並不為過。電腦、網路綁架了我們的親情、友情、健康和時間,甚至更多。您或家人,是否也被電腦、網路綁架了呢? 

    孩子網路上癮、家庭關係緊繃的情況發生在不少現代家庭中,許多青少年沉迷於網路,和家人形成嚴重的疏離。孩子一放學就關進房裡上網,舉凡吃飯、洗澡、做家事都得三催四請,氣得家長拆主機、拔網路線、沒收筆電,雖然暫時阻止了孩子廢寢忘食的上網行為,卻也讓家庭關係變得劍拔弩張。 

    根據富邦基金會2009年的「兒童媒體使用調查」顯示,國小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童,媒體使用時間每天平均約三小時,其中使用網路約占40分鐘,其中十歲以前上網的學童占了88.1%,年齡15-24歲更有高達99%有使用網路的習慣,足見網路使用人口有普遍化、低齡化的情況,網路沉迷的狀況也越來越嚴重。 

    上網已然成為全民運動,也是現代家庭的生活常態,成為親子間必須正視的課題。

理解網路行為,兩代解讀大不同

    孩子上網究竟在做些什麼?根據中華白絲帶協會2011年所做的「網路社群親子參與調查」發現,青少兒上網的動機,線上遊戲占了78.9%,其次是查資料(52%),再其次是即時通、看娛樂資訊及使用部落格,其中交友聯誼網站占不到一成,這和多數父母以為孩子總在網路上交友有很大的認知差距。 

    不少父母不熟悉線上遊戲、網路交友或社群網站,也因為忙碌未能陪伴孩子上網,對於網路的刻板印象大量來自媒體,而媒體對網路行為又多傾向負面論述,如網路情色、駭客、網友犯罪等偏差行為的報導,讓家長擔心兒童、青少年沉迷於網路,結交不良的網友而被傷害,或總寄情於虛擬世界,造成現實人際關係的障礙。 

    難道,網路帶給這世界的,盡是這些負面的事件嗎?喜好上網的孩子總要被冠上「沉迷網路」的標籤嗎?許多人透過網路滿足了聊天、交友、看影片、新聞、購物、查資料、做報告等需求,網友甚至在近來社會遭遇災變時,發揮強大的匯集力量,把愛心送到災區。  

    科技來自於人類的需求,媒體的影響力端看我們要如何運用。網路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師長要為孩子做的是避凶趨吉,意即除弊興利!

除去網路對孩子健康、時間與自我迷失造成的三大害

    根據教育部2010年的統計,國小學生視力不良接近五成,國中升高到七成,更持續逐年攀升;這麼高的近視比例除了課業的壓力以外,也和長時間接觸電視、電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此外,電腦長期操作下來會有頸、肩、背部和手腕肌肉酸痛、麻木或無力等不適的現象,肌腱炎、腕道症候群或緊張性頭痛頸痛等,都是常見的臨床診斷。我們不是一味地限制孩子上網,而是擔憂他們的健康。 

    孩子接觸數位媒體的時間過長,已經嚴重地排擠平面媒體的接觸,如調查顯示孩子的閱讀時間每天僅剩下5.8分鐘,自然也影響與家人互動的時間,往往家人雖在同一空間裡,但看電視、上網各做各的,毫無交集。 

    許多青少兒在無限制的情況下,上網時間越來越長,導致睡眠不足、課業退步,寧可上網也不願意參與其他休閒活動,甚至在沒上網時,會感到焦慮、難過、不安、空虛、緊張,這極有可能成為「網路上癮症候群」,讓自己為網路所奴役,無法控制自己的網路使用行為。 

    避免網路打擊了孩子身心靈的健康,正有如古時周處除三害,筆者分享以下觀念,建議由「他律」做起,引導孩子漸能「自律」,做好自我管理。

從「他律」訂立規則開始,約法三章

一、電腦置於家中公共空間。 

筆者認為國中、小的孩子不必要人手一台電腦,需要寫作業、查資料,可使用在公共空間裡的電腦,能將上網轉化成為一種家庭媒體行為,也能瞭解孩子使用電腦的情形。



二、共同訂立規則。

電腦的功能親子可共同討論,設定為查資料、做報告教育功能,娛樂功能則可明定,必須先完成功課才能玩遊戲,且每次遊戲限定為30分鐘,假日以兩小時為限等。有些家庭將電腦設定密碼,或使用上網保護軟體,避免孩子進入不當網站,也瞭解孩子的網路衝浪路線。此外,如重視個資不外洩、不下載外掛程式、不與陌生人交談及約定外出、重視智慧財產權、遵守網路禮儀規範等,都需要和孩子約法三章。

養成孩子「自律」,善用網路效益

一、父母放下對網路的成見,陪伴孩子共同學習

    根據「網路社群親子參與調查」發現,有32.5%家長表達孩子上網時是由自己或配偶陪同,但卻只有5.2%的青少兒認同;90.9%家長自認可以正確引導孩子的上網行為,但僅僅19.7%的青少兒贊同。這份調查顯示出家長和孩子對數位認知的落差,父母的回答被孩子「吐槽」,正提醒家長該思考是不是「自我感覺太良好」? 

    我們自以為的陪伴,對孩子卻不足,我們自以為可以正確引導,對孩子而言卻看不到指引的明燈。有孩子認為「爸媽學習上網是為了監督我。」、「我媽也用facebook,真是麻煩大了!」、「我的部落格根本不敢讓我爸媽知道!」,YouTube上甚至出現「媽媽臉書過濾器」的搞笑影片,諷刺父母在網路上干涉子女太多。 

    我們得拋開媒體對網路的刻板印象,去理解孩子的網路行為,保持適度的關心,不造成過度的壓力,才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否則即使同住一個空間、同遊一片網海,和孩子還是兩條平行線,毫無交集。

 

二、親身示範,利用網路資源

    上述調查也指出每天上網的家長有47.4%,比青少兒的21.2%更高。因此家長的上網行為具有示範作用,如果自己也沉溺於線上遊戲,如何導正孩子?筆者曾在網路下載影像處理軟體,當孩子見了也好奇地主動學習,甚至分享學校電腦課所教的技巧,教學相長。此外,可帶領孩子運用圖書館線上系統查詢書籍、共同觀看網路上的繪本和故事、學習英語的小遊戲、也可在線上聆聽廣播或音樂,除了網路交友、線上遊戲,還有太多的資源待我們去開發,有如進寶山難空手而返。

 

發掘網路優點、走出網路外的世界,都是「趨吉」策略

    孩子沉迷於網路,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當孩子得不到陪伴、關心、又壓力大、不受肯定時,網路世界填補這塊缺口,但卻讓孩子失去更多探索真實世界的機會。我們該多與孩子互動,帶領他們閱讀、欣賞音樂、參觀展覽,走出戶外爬山、郊遊、騎自行車、游泳、打球,太多有趣的活動可參與,而非鎖在螢幕的框框裡無法自拔。然而,是不是大人也忙、也倦、也懈怠,寧可將孩子交給電腦、網路,讓自己圖一個清靜,才讓孩子有機會漸漸陷入網路的陷阱呢?這是家長該省思的。 

    網路已是現代社會重要的一環,你可以選擇不讓孩子接觸電腦網路,但也同時封鎖了他快速掌握、接軌世界的通道。建議父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使用網路,趨吉避凶,和孩子隨現代科技一起成長,有智慧地馳騁在網路世界,挖掘浩瀚網海所帶來的豐富寶藏!

***************************



本文2011/06/19同步刊登《立報》「媒體教育資源網」,並隨[媒體教育素養電子報第十四期]刊出。這媒體教育資源網有許多觀念的寶藏,提供大家挖掘,有空可前往瀏覽。也歡迎於facebook加入教育部國中小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粉絲團唷!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chung&aid=5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