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真有世界末日?!聰明看媒體,讀媒體。
2011/05/30 20:03:39瀏覽992|回應1|推薦28

本文2011/05/29同步刊登《立報》「媒體教育資源網」,並隨[媒體教育素養電子報第十一期]刊出。這媒體教育資源網有許多觀念的寶藏,提供大家挖掘,有空可前往瀏覽。也歡迎於facebook加入教育部國中小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粉絲團唷! 

專欄小語

511世界末日」預言才落空,又來了「521世界末日」預言,孩子要如何在這一波波的「預言」驚嚇中健康的度過,無論是老師或家長,都得趁這時機為孩子打上預防針,補足孩子解讀新聞的能力,好讓知識產生力量,抵擋孩子心中的恐懼。

/鍾安淇

回顧20115月份,最夯的話題,首推媒體連日報導的民間命理師王老師提出的「511世界末日」預言。 

這位王老師宣稱,511日台灣將發生14級地震、101高樓會截成3段、死亡人數達1千萬人,同時他還購買了貨櫃屋安置在南投埔里,以躲避這場災難。這個舉動透過媒體強力放送,引來信徒跟隨,形成一片貨櫃屋聚集的盛況,甚至有旅行團開著遊覽車「到此一遊」,多家電視台用SNG現場連線,謂為奇觀。 

涵化理論:媒體形塑閱聽眾的世界與價值觀 

511平安過去了,王老師的言論涉及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中「散佈謠言」的罪嫌,接受警方的調查,整個事件像場鬧劇般迅速的落幕。然而,如果沒有推波助瀾的媒體,王先生的言論其實就像電線桿上的一張告示牌,摩托車呼嘯而過,連字都看不清楚,若要法辦,媒體也應該一同進法院,是共犯結構。 

在國小任教的朋友提及,有天她班上的小朋友憂心忡忡地問她:「老師,512日要校外教學,可是511日就要世界末日了,怎麼辦?」大人聽了哭笑不得,即使中央氣象局與國科會都出面否認這項沒有科學根據的預言,卻仍無法撫平孩子心中的恐懼。 

傳播學者葛本納(Gerbner)提出了涵化理論,意即電視是人類建構現實世界的重要來源,電視內容深深地影響觀看世界的角度。然而,電視的內容並不完全符合真實世界,觀眾日積月累地接受這種訊息,世界觀會越來越與電視中所呈現的一致。以此理論來看,孩子受媒體影響覺得「世界末日」即將到來,自然成理。 

與其圍堵媒體,不如引導孩子解讀媒體 

媒體產業發展快速,孩子輕而易舉地接觸各式媒體,綜觀這些媒體傳遞的內涵,暴力、色情、性別刻板印象、文化、種族、功利的價值觀……等,負面、過量的內容俯拾皆是。筆者向來認為以圍堵或禁用的方式隔絕孩子接觸媒體是消極且不明智的做法,積極的方法應該是從引導孩子選擇、分析、解讀並評估媒體內容著手,讓孩子認識媒體訊息產生的過程,而非被動地接受,要能對媒體內容存疑,不被媒體牽著鼻子走,更而能近用媒體,成為聰明、懂得判斷的閱聽眾。 

這樣聰明的小閱聽眾該如何培養?每天播出的新聞,就是最好的教材和話題來源。 

告訴孩子,新聞不等於真實世界 

《讀者文摘》中有則趣味的說法:「我最喜歡看一種電視節目,就是將各種隨時發生、亂七八糟的事拍成短片,集結起來,那叫什麼來著?對了,是新聞 !  

這說法另人莞爾,卻也反應現今新聞的品質。各家電視台新聞儼然成為當天日報、當周週刊的影音版,幾天前朋友分享的YouTube影片,突然間就成了電視新聞,再加上美食介紹、業配置入行銷、家族頻道的節目宣傳,新聞篇幅所剩無多,如何篩選,則多以「收視率」為考量,甚至不惜用做假、誇大的手法來「演出」新聞。 

如應媒體要求,企業員工配合演出的求職畫面、如記者模擬演出消費者在SPA會館遭觸電的橋段、如颱風天中,淹過膝蓋的水在記者蹲身連線下,彷彿已淹過胸前的誇大報導,更如多年前引發軒然大波的「腳尾飯事件」……等,各家電視台為了收視率自編、自導、自演,讓新聞成了一則則寫好腳本的戲碼。 
我們要告訴孩子:「新聞不等於真實世界」,不須盡信。孩子先有此體認,才能擺脫「涵化理論」所提及的媒體對價值觀之重大影響,才能不受媒體控制,才能用批判、理性的態度去看待媒體。 

培養閱報習慣,建立思辯能力

除了陪孩子看新聞,筆者認為要培養孩子解讀新聞的能力,還可從閱讀報紙著手。現今許多國小都推動「閱報日誌」寫作,每天閱報,寫下150字的摘要或心得,讓不少害怕寫作文的孩子,從中學習做摘要、抓重點、組織資訊的能力。

如何閱報?首先,請孩子讀頭版大標題,這是編輯認為最具新聞價值的事件,其判斷的依據,除了新聞發生的新近性及接近性以外,還包括了「重大性」、「顯著性」與「衝突性」,如日本大地震、賓拉登死亡、總統選情、立院風波、政策辨論等。然而,編輯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是不是對閱聽眾而言也最具價值?近來報紙頭版常以「自殺」、「強盜」、「色情」等社會案件為頭版,我們可以帶領孩子討論這些事件是否需要放在頭版?也可以引導孩子從如何做情緒管理、如何自救、如何防衛等等角度切入,而不宜著墨於其犯案細節之描述。此外,孩子也可以擔任自己的「日報主編」,選出心目中的「頭版」新聞,從中培養「有意識」的閱報習慣,無形中加強批判的思考能力。

此外,現今許多具「奇特性」和「人情趣味」價值的新聞,被直接截取網路上的影片所取代,尤其手機、相機、攝影機漸行普遍,人人都可以製作影片上傳,只要夠有趣、奇特,點閱率夠高,很容易上新聞版面,也很容易產生爆紅素人。媒體近用便利許多,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從被動的觀看新聞,到主動發掘身邊有趣、新奇、獨特或重要的人事物,透過影像,孩子也可以成為小小記者,藉此開啟孩子敏銳的觀察力。

我們的生活被新聞、媒體所包圍,但不要害怕孩子接觸,只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無論是媒體、社會環境、未來的職場,孩子都能從容地面對,而這過程不是放任孩子去接觸媒體,而需要陪伴、瞭解與溝通,若能如此,新聞與媒體,許多的議題都將是最佳的生活教材,等待我們來善用!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chung&aid=5270558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說得好!
2011/06/05 09:55

如同「盡信書不如無書」是一樣的道理,學會思考與判斷的能力真的很重要。

其實511世界未日預言,我本來也不知道,而是透過新聞報導才得知,很認同妳所說的,新聞報導者也應該一起送法辦才對,本來很多事只是小事件、沒人在意的事,但經過新聞渲染後就變成大事或不得了的事,認真說來,真正造成社會混亂的根源是新聞而不一定是事件本身,所以,總覺得新聞真的自由過了頭了。

我是覺得保有「理性」的思維也是滿重要的,就像戲劇或小說也許大部分人都知道是編導而來,但還是有不少人會過度沉迷其中而影響想法或觀念,所以想想,要孩子陪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大人除了扮演引導的角色外,孩子視野的擴展及知識經驗的累積也是很重要,除了把訊息「input」外,最好也要同時「思考判斷過濾消化」或「理性」一下比較好。

魚蝦媽咪_安淇(angelchung) 於 2011-06-07 11:05 回覆:

新聞把很多事情都渲染誇大了,當然不可否認,新聞是提供一個警訊,但台灣一窩蜂的報導方式,還是讓人不敢恭維,有時一打開電視,同類型的新聞真的看得快膩得「吐」了....>_<。

孩子的成長,有一個時間以為所以電視裡演的都是真的,所以會害怕鬼故事、新聞社會事件......,但到了某個時期,如小魚兒這小四,已經可以告訴他新聞不一定是真的,要有自己的判斷力,能獨立思考真的很重要!

的確如您所言,就是「盡信書不如無書」啦!但這前提是,看了不少書,已經消化了之後,對孩子而言,就是不斷地練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