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15 20:54:15瀏覽640|回應0|推薦2 | |
近來一位美國王教授將洪蘭的「快思慢想」的誤譯給翻了出來!由於上週方知,今日特地去郵局郵寄退貨換書。對於這位教授的貢獻,本人心存感激。^^ 花了一些時間瀏覽該教授的網站,原來是位哲學教授!果然非常聰明,像這類的知識分子,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直到見著了一篇文章後,不免心生感慨…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tw/2012/01/blog-post_14.html 轉錄該文並檢視: 勞思光的「博學」 (1) 勞思光說笛卡兒在《沉思錄》的第一章『所得的結論就是「我思故我在」,換句話說就是你思考你才能得到可信的知識,從感覺上得來的東西可以完全是虛幻的』(p.91)。笛卡兒《沉思錄》的頭兩章是我博士論文的重點文獻,我可以肯定勞思光的理解是錯的:笛卡兒關心的不是「可信的知識」,而是絕對肯定無誤的知識;「我思故我在」的意思也不是「你思考你才能得到可信的知識」,而是從肯定「我思」而肯定「我在」。此外,「我思故我在」並不在《沉思錄》的第一章,而是在第二章。 ----------------------------------------------------- 這位王教授的爭論點有二:「可信的知識」與「肯定無誤的知識」;「我思故我在」並不在《沉思錄》的第一章,而是在第二章。 經查勞思光《文化哲學講演錄》頁91,節取文章如下: 6.2知識論之爭議 我們現在看知識論上有關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問題。我們的知識所能掌握的究竟是什麼?笛卡兒(Descartes)在<<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的第一章講他的理論的時候,就提出了普遍的懷疑。他要問的是:究竟有沒有甚麼東西是可信的?我們平常信的東西都是不可靠的。如果我們要尋找可信的東西,應如何著手?笛卡兒所得的結論就是「我思故我在」… 復查笛卡兒<<沉思錄>>(五南.周春塘譯)頁48沉思一,倒數第四行: 我發現到目前為止,我最信以為真的知識大多來自感官,或者經由感官的指引而得到的。然而我偶爾也發現,感官會欺騙我們;即使一次被騙,我們也有足夠的理由從此不再信賴它。 再復查笛卡兒<<沉思錄>>(志文.黎惟東)頁35第一章 論可懷疑的事物,倒數第六行: 因此,對於凡欺騙過我們一次的事物,最好抱持戒慎的態度,切物完全盲從和信賴。 由勞思光先生該文的第一句:「我們現在看知識論上有關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問題。我們的知識所能掌握的究竟是什麼?」再比對兩段笛卡兒的中譯文,可發覺王教授的指責實在是: 雞蛋裏挑骨頭! 另外,從勞思光先生的文章裏,也看不出來勞先生斷言「我思故我在」是在第一章。王教授讀得太快!批得太急了。 ----------------------------------------------------------------- (2) 勞思光說波普爾(Popper)提出否證的觀念,是要「指出要判斷命題是不是具有認知意義,不是看我們知道它在甚麼情況下是真的,而是知道在甚麼情況下它是假的」(p.185),但稍懂波普爾科學哲學的人都知道他的否證原則不是一個認知意義的標準,而是分別科學和非科學的標準(後面這點勞思光並非不知道,因為他也有指出波普爾「提出否證的觀念,主要是想說明一個命題要滿足甚麼條件才算是科學的」;不過,他這說法亦有問題,因為否證原則主要是應用在理論上而非單一的命題上)。 --------------------------------------------------------------------- 關於這一點,其實和第一項指責差不多。 ---------------------------------------------------------------- (3) 勞思光將「沒有一個東西是圓的又是方的」符號化為(p.176): ------------------------------------------------------ 由於本網頁有些符號無法呈現,所以請連結至王教授文章。 至於錯誤的問題,有可能是印刷,也有可能是勞思光先生的錯誤,但這樣子的錯誤只能算是戡誤,不應誇大。 -------------------------------------------------------------- (4) 勞思光說 Gilbert Ryle 和 P. F. Strawson 是 Wittgenstein 的學生(p.xvii),這是錯誤的,而且查證只是舉手之勞。 ----------------------------------------------------------- 第四項的錯誤,可以算是「哲學」問題上的錯誤嗎? 結論說:「可以不看矣!」 看到王教授批駁王蘭的文章是很精采的,但一見到王教授批評勞思光先生的書,實在是太牽強了!不僅理由不充分,也抹殺了能培育知識分子的難得中文哲學好書。 又多看了一些文章,竟發覺香港基督徒「裝果凍」也在其連結裏......。 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