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22 16:01:00瀏覽1397|回應0|推薦0 | |
張旺山在中導讀,頁15處說: 至於的溫克曼所加的部分,跟「方法論」更不相關,我就不翻譯了。但由於瑪莉安娜編輯的版本已不易找到,且學術界長久以來都以溫克曼編輯的版本為引註根據,因此本書亦採用之,以方便讀者查考。我根據的版本是1982年出版的WL第五版。 另外,〈科學作為職業〉這篇文章,由於已有不錯的譯本可讀,我就不再重譯了。其他所有收入WL中的文章,則將依照時間順序安排,一一譯出。這樣一來,由於本書所譯的文章,都是韋伯較為扣緊方法論主題的著作,將本書命名為《韋伯方法論文集》,就顯得更為恰當了。為了方便懂德文的讀者查考原文,本書將以“[]”標示譯文所根據的德文版本的頁數。 --------------------------------------------------------------------------------- 翻譯韋伯的書籍以饗閱讀大眾實在是功德一件,但對於臺灣譯者的處事態度,實在令人不能苟同。 張教授說:〈關於理解的社會學之若干範疇〉一文,因與方法論的關係不是那麼密切…因此不收入本書中。或許有點兒道理!但,〈科學作為職業〉這篇文章竟然因為有「不錯的譯本可讀」就空缺下來;這是在行銷嗎?假如有不錯的譯本,可以知會對方,並談妥收入的方式,而不是這樣子要人家另外購買。 既然決定翻譯經典文章,就應該照全文譯出,因為譯出來的文章總是彌補本國語言所沒有的好著作,但臺灣的學者常犯這樣子的毛病: 一、懶得譯:請看英文 二、用英譯文來代替譯原文:冒充原文 三、不全翻譯或少了原文頁碼:不完整 例如:牟宗三先生譯純粹理性批判,就缺先驗方法論;大多數譯作都沒有原文頁碼。 希望臺灣的學者能多為臺灣的中文讀者設想。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