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29 15:33:35瀏覽1037|回應3|推薦10 | |
這一年來,蔡英文政府倒行逆施,對於他人的建言充耳不聞,打著「正義」的旗號壓迫異己,例如:先破產的勞保不改而先改公保、婦聯會強迫捐產後,之前口口聲聲要討的的「真相」都不重要了、打著反核旗號,新的核四不用,舊的封存核電機組一直開...最近則是連FB都加入了「民間」監督機制,對於批評蔡英文的FB使用者,實施封鎖帳號的處置,yahoo專欄的王大師文章:小英背叛鄭南榕,臉書淪為新警總,將這個現象寫的很清楚。 「免費的最貴」、王大師說:「當一個東西是免費的時候,你就是那商品」,這些事情很可悲的都在台灣的臉書封鎖事件中成真。早在兩年前我的格文:LINE與FB─即時通訊軟體使用之我見一文中,我就說過至今仍不願意使用這些即時通訊軟體的原因了。除了文章說的幾個原因: 1.耗費時間在沒有現實意義的文章內,浪費有限的生命。 2.證明給學生看,沒有即時軟體,我的日子一樣過的很好。 3.習慣接收大量而膚淺的資訊,會減少深層思考的時間。 除此之外,我一直隱隱約約覺得自己的資料掌握在所謂的「免費使用軟體」公司手中,如果平時彼此相安無事也就罷了,但一旦發生利益衝突,站在資訊不對等的消費者吃悶虧的機會很大。例如這次的臉書FB封帳號事件,台灣的廣告代理商聖洋科技一臉無辜的說不關他的事,但是對於臉書封鎖帳號的標準,又一直支吾其辭,他敢吃定消費者的原因是:反正你們永遠查不到誰做的。網路安全,以前在大學資訊系時,就知道只要有心人有能力,甚麼資料都可以找到,換句話說,沒有網路資料是安全的──大陸的資管、維基解密、甚至連北韓的網路在做甚麼,國家級的情治單位都能掌握,說CIA掌控FB,可能不是空穴來風。 所以,我覺得網路即時軟體要慎重使用的第4個原因: 4.當軟體背後的團體掌握了自己的電腦使用習慣,失錢事小,自己的資料被用在不正當的用途事大。 三周前,我在網路上做了一個心理測驗,跳出了一個不像廣告的事後回饋表,並且以「有機會抽中獎品」做幌子,我以前對這種填寫個人資料的事情都非常小心,但那次想小心了了這麼久,現在網路詐騙的威力我都沒碰過,反正只是姓名、生日、居住縣市與手機,就填看看吧。結果截至目前為止,我已經接到房產、英文學習、保險、旅遊、銀行與民間信貸等7、8通電話,證明網路上有心蒐集數據的人或團體,確實存在,只是你永遠抓不到他們。 要怎麼樣自保?簡單的說,就是不要太依賴某個即時軟體。在這個網路世代,要想不用網路軟體,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少用、非必要不用,則可以由自己掌控。我自己在網路世界有幾個原則:不留真名與真實資料,只要是要求填寫真實資料的網頁,一律拒絕(所以我沒有使用FB),如果真的非使用不可,對於填寫資料後所冒的風險,就該坦然面對。例如這些被封鎖FB的網友,我認為應該很多人已經習慣臉友按讚,就像年華老去的大明星不肯下台一樣,覺得被封鎖帳號,如同熄滅了照在自己身上的鎂光燈,非常痛苦,所以對這次事件的反彈很大。其實,找個可靠的BLOG,發表有意義的文章,也許傳播速度慢,但是好文章經過時間的淬煉,是不會寂寞的。 臉書,戒了吧。 P.S.看到「中華醫事科大校長曾信超呼籲教職員上學校臉書分享按讚,並稱會請專人統計次數,列入年終獎金加分參考」新聞,感觸很深,如果一個大學校長都沒有資安思維,只追求華而不實的按讚,這樣的淺碟思考怎麼可能帶領學校開創大格局?台灣競爭力的喪失從教育開始,此言可能不虛。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