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宣講
2014/03/25 14:28:07瀏覽198|回應0|推薦5

 

  來儒堂四年,會進去聽宣講的人,多半是不識字者。識字者白紙黑字自然看得懂。更何況再深一點層次的東西,要達明心見性才知曉的事,大家半斤八兩,當然就更不願意花時間進去聆聽。

  然而,瓖問自己三件事,如果這三件事是肯定的,便可以靜默調息聆聽。

第一:「宣講」到底還要不要存在?

  恩師每次降筆後皆會強調「宣講後賜回。」可見對宣講的重視。眾恩師必定希望這種儒堂學風,永續存在。恩師們會依據學員的平均素質,選出最對應的宣講者,倘若覺得自己大抵皆明白深意,靜靜坐在裡面,細思用心沉澱鸞章的內容或現場抄寫一份,迴向有情眾生,都極具有意義。同時,也是以行動支持這項傳統文化。

第二:一位頭髮斑白的年長者,辛勤工作下了班後,趕到儒堂,全程站立參與錄筆。扶完鸞後台下的人坐著聽講,台上的那人一樣站著,這樣的精神,能不欽佩嗎?換成台上的那個人是自己,很用心的做一件事,而底下卻只有少數幾個人,難道心裡會舒服嗎?不管台上站著的是誰,我們能坐在下面,就是對台上的人最好的尊重。

第三:每一個人的根基、悟性不同,自然會對鸞文產生不盡相同的解釋;這個層面我們不談。然而每個人這一世的專才和人生經驗都不一樣。宣講者自然也有他赤誠的人生經驗分享,彼此交流,亦是受益。況學修之人,若只看得到別人的缺點,畢竟還是凡夫凡眼;不論冤親,用心找出對方的優點去贊嘆,那才是超越

 

                                                                                             禪瓖2014.3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fraisme&aid=11981445